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研究
2008-11-13钟玲玲
钟玲玲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中小规模工业化国家实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由于其成功的操作实践已成为世界流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制度安排。在前人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通货膨胀目标制产生的历史背景,特点,实施条件,包含的要素及其优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目前在中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技术条件上都不适宜,但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体系的健全,通货膨胀目标制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框架
1 通货膨胀目标制产生的理论和现实背景
1.1 高通胀对经济的危害
越来越多的有力实证表明高通胀严重扭曲经济人在投资、储蓄和生产中的预期和决策,严重危害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因此把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已经达到大多数经济学家和货币当局的共识。
1.2 货币政策的可为和不可为
金融理论和政策实践告诉我们货币政策只能解决它所能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基本达成的共识是:货币政策可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但却解决不了经济增长问题。也就是说可以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但却不能利用货币政策手段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扩张在长期内只会使价格上升,而不会导致诸如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的增加)。
1.3 传统中间变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降低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金融创新、管制放松的交互推动,货币供应量日益成为模糊的、难以控制的指标,与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稳定和难以捉摸。国际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使得国际间短期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迅猛发展,对各国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影响,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率的、通胀率的相关性日益下降,导致货币政策效率递减。与此同时,一些以汇率稳定为政策目标的国家也遇到了麻烦。这一切导致了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转而寻求新的货币政策模式。
2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
2.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就是指把维护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最终目标,其他目标都让位于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并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和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相比,其核心在于,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
Miskin(2000)总结通货膨胀目标制包括5个特点:(1)向公众宣布中期的通货膨胀目标;(2)从制度上规定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最主要的和长期的货币政策目标数值;并承诺实现该通货膨胀目标;(3)货币政策策略决策中可以使用包括很多变量在内的策略信息而不仅仅是货币供应量;(4)通过向公众和市场宣布货币政策计划和目标,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透明度;(5)加强中央银行对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 伯南克强调:在实践中,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角色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而不是货币政策规则。在技术层面,通货膨胀目标制并没有给中央银行提供一个简单、机械的操作指导,而是要求中央银行利用经济的结构模型和判断模型,以及所有它认为相关的信息,来实现价格稳定目标。换言之,尽管有一个侧重的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仍在很多方面是一个“什么都考虑”的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给决策者相当程度的相机抉择权。由此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目标制结合了传统上赋予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某些优点。
2.2 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基础条件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成功实施,在宏观经济、制度和操作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唯一性,货币当局必须以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主要目标。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包括政策目标独立(可以独立的制定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工具独立(即可以自主决定、使用和管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控工具)两种。虽然不要求政策目标制定的独立,但是对于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中央银行而言,应该有权独立选择操作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透明度和可信度。实施通货膨胀目标要求中央银行要担负实现目标的明确的公共责任,与社会公众就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等进行交流,建立责任制和信誉所需要的货币政策足够的透明度。
除上述条件以为,全面和成功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建立还包括:良好的财政状况、稳定的宏观经济、发达的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措施和通货膨胀之间具有明白易懂的传导机制、预测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等基础。
2.3 通货膨胀目标制包含的要素
(1)通货膨胀的衡量尺度。
目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都选择参考某种消费物价指数(CPI)来计量通货膨胀,为了集中关注“核心”通货膨胀,通常会选择一种剔除某些波动成分的指数。无论选择何种指数,中央银行必须向公众解释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以及与整体CPI 指数的关系。指数选择应当在目标发挥作用的整个期间内保持连续性。为了使透明度最大化,选择的价格指数应当为人们所熟悉,并且基础广泛、准确、及时。由一个独立于货币当局的机构统一编制数据可以使公众相信中央银行没有操纵数据。
(2)目标应有什么样的数值?一个点还是一个区间?
近来研究表明,以CPI来衡量通货膨胀有高估实际通货膨胀率的可能。原因是商品的替代性和CPI本身不能反映质量的变化。在美国,有研究表明,美国的CPI每年对通货膨胀高估0.5到2个百分点。此外,通货膨胀目标过低可能存把经济带入通货紧缩的风险。而且低通货膨胀导致较低水平的名义利率,使中央银行在一旦发生经济衰退时降低利率的空间较小。因此,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一般把通货膨胀目标定在1%-3%,运作良好的通货膨胀目标制,防范过度通货膨胀的成本与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一样保持警觉。
对是宣布单一的点目标还是以中间点为中心的区间,有一些相机抉择权。一个较窄的区间比较宽的区间更能传达中央银行对接近通货膨胀目标的承诺,但同时这种做法也多少降低了中央银行对不可预测事件的反应能力。而过宽的区间会使公众和市场对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承诺持怀疑态度。由于控制通货膨胀的艰难性,多数国家公布的工作指标都是采用目标区的形式,一般宽幅为2-3个百分点。
(3)目标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实现?
实践中,一年以内的目标和四年以上的目标没有实际意义,原因是,对于前者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控制通货膨胀,对后者而言时间太长缺乏可信度。目标在较短的期间内规定的越严格,中央银行与公众沟通的模糊性就越小,但在短期内,中央银行政策的自由度受到的约束越大。实践中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进行选择。
(4)在决策中应运用哪些信息?
通胀目标制较之货币目标法和汇率目标法的一大区别在于放弃了以汇率、货币供应量等作为中介目标,转而监测更多的变量。GDP、劳动力增长率、失业率,贸易条件变化、产出缺口、通胀预期等等经济变量都可以运用到通胀目标制中。在实际操作中,当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已远离中间目标时,它们更多地依赖能够反映经济状况的信息变量。由于不能保证信息变量包含的信息随时间推移而保持不变,因而应当谨慎运用信息变量,特别是在货币政策制度正在变化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把利用信息变量和其他预测宏观经济情况的手段(如计量模型)结合起来。
(5)如何应对冲击问题?
经济体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冲击,从而偏离了以前宣布的通货膨胀目标。一般而言,如果不可预测的总支出变化造成突然的冲击,平抑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就不存在冲突。然而,总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的迅速上涨,可能造成短期内稳定产出和就业与长期内平抑通货膨胀之间的冲突。如果供给冲击足够大,或者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偏离或改变以前宣布的通货膨胀目标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中央银行能够解释偏离目标是不可预期事件的后果,中央银行在公众面前的可信度就不会受到损害。
2.4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点:透明度和灵活性
透明度是指清晰和及时地与公众就政策目标、计划和策略进行沟通。灵活性是指在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的约束内,中央银行对短期宏观经济状况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长期内这两个特点互相强化,透明度起到了增加政策灵活性的作用。但是,在日常操作层面,提高透明度的操作选择有时会降低灵活性,反之亦然。因此设计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策略的关键在于在透明度和灵活性之间进行恰当的平衡。
3 通胀目标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3.1 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分析
一方面,虽然我国目前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通胀水平相对比较低,这给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提高了比较好的经济环境。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利率、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体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风险。这一切又使得目前实施通胀制不太现实。
3.2 制度分析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际上具有多重性。虽然法律上稳定物价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当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之间产生冲突时政府往往会更注重经济增长目标。另外由于我国汇率浮动范围不够,一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都存在双重性:对内物价稳定,对外汇率稳定。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不得不经常干预汇市,直接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从而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就央行的对立性而言,我国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货币政策的最终制定权属于国务院,这就决定了我国中央银行是政府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决策过程,央行的独立性较低。
3.3 操作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数值偏低。究竟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数值应该为多少并没达成共识。我国进行市场经济时间并不长,缺乏大量的样本数据,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间,各种经济现象错综复杂,要在如此庞大复杂的经济体中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准确地预测出通货膨胀率,找出经济运行规律并模拟未来的走势难度可想而知。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质上是反通胀的货币政策框架。它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有利于消除货币当局潜意识的通货膨胀偏好,使得货币当局更注重经济的长期稳定。同时通胀目标制赋予了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运用相机抉择政策的空间。虽然目前来说在中国的实施通胀制还有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从这一货币政策框架中得到一些借鉴。首先物价稳定应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其次要增加中央银行在决策实施过程中的独立性和透明度。因为独立性和高透明度可以有效的影响公众预期从而增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后,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应监测更多的经济变量,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增强分析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