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为何不愿成为城市人.认识的拐角
2008-11-10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21期
农民工为何不愿成为城市人
据《经济参考报》8月13日报道,2006年,湖北在八个市县试行改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以在城镇落户。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项工程试点两年来,却遭遇意料之外的“尴尬”:许多农民工宁愿守着自己的农村户口,不愿意成为“城市人”。
【素材点拨】能“跳出农门”,是过去农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啊。但如今始料未及的尴尬,却又在情理之中。制度之外,生活之中,追求、迷惘、适应交相并存,人们总得有自己最起码的生存依据,即要有退路。看似保守的中国农民,他们的做法,确实是无奈中的聪明举措。
【适用主题】城市与农村农民工理想与现实生存准则(依据)退路(唐惠忠荐稿)
认识的拐角
街上的标语常有让人误会的时候。
先后在报端看到这样两桩趣事。其一,一位诗人坐公共汽车旅行到一个山中小镇,看到一家小店的门额上高悬“阳光不锈”四字,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仅为这偶得的佳句,还为这佳句的作者,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他兴致勃勃走到跟前,发现拐角过去还有字接下去,连起来竟是“阳光不锈钢厨具店”!多情的诗人大失所望。其二,一位法学家“送法下乡”,发现一个村庄的墙上大书“投案自首是犯罪”一行大字,遂大惊失色,继之勃然大怒,这不是荒谬绝伦的宣传吗?正欲理论,但是车子转过弯去,却发现墙那边还有“分子的唯一出路”半句话。
【素材点拨】这些误会的发生,都是因为有一个物体的拐角挡住了人的视线。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误会都是因为有一个拐角——“认识的拐角”,从而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思维判断。所不同者,挡住视线的拐角是别人设置的,而影响思维的拐角则多系自己设置。从狭隘的自我立场出发,拿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别人,甚至把别人的好意当做“别有用心”。
【适用主题】认识思维自我的局限狭隘误会(唐惠忠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