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的“阅读”
2008-11-04马秋丽
马秋丽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阅读能力就是学习力.为什么学生不会思考?因为他们不会阅读.数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语言——描述科学的语言.学好数学,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教材必须成为学生自己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学数学.
一、激趣设疑,让学生自愿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已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怎么办”等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创设阅读情境,必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授人以渔,让学生会读
由于数学学习内容的精炼性、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很多学生不会把数学文本当做一件轻松快乐的事,阅读时常常“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
1. 学生读数学书存在的问题.(1)很少看书,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2)看书是一晃而过,不思考,不探求.(3)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从而弄不懂题.(4)数学语言、词汇读不懂.(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
2.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解决方法.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我注意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任务,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1)七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2)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 可设置预习提示.有了预习提示, 学生预习起来就觉得有章可循,并且预习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经历初步探索、发现未知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作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工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作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划着重点(找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3)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3. 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往往直接是基本的推理和步骤.初读教材,要循“序”而读.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顺序追根求源,探索每一步骤推理的依据,以数学知识的结构,将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整体高度加强认识.
4. 围绕重点精读,求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多为提示思想性文字和结论性文字,语言简练、准确.要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就要在逐字逐句阅读的基础上精读,要斟词酌句,注重要点,把握精髓,在思考中发现.
5. 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研读教材,要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参阅其他书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针对“疑难”探讨研究.
三、培养以下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应是侧重于从不同数学内容,形成不同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内容初略可分为引言、概念、定理、公式、例题、阅读材料等.
1. 阅读引言的良好习惯.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主题;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2. 阅读概念的良好习惯.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 阅读定理的良好习惯.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申.
4. 阅读公式的良好习惯.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记住;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5. 阅读例题的良好习惯.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6. 阅读阅读材料的良好习惯.布置学生通读阅读材料,对材料所研究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然后让他们趁热打铁预习新课,最后再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