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时代背景 融入生活体验
2008-11-04孙志
孙 志
培根曾指出:“读诗使人聪慧。”诗歌应该是文学的桂冠,应该是文学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所以初中新教材明显加大了现代诗歌的容量,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册书就安排了八首现代诗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流沙河的《理想》,何其芳的《秋天》,张锋的《化石吟》,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 母亲》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静夜》。这八首现代诗分布在六个单元里,且有三个单元把现代诗放在了第一课。那么,如何高效地走近诗人,准确地领会诗句,深刻地解读诗意,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现代诗歌除了具备古代诗歌的很多特点,如含蓄、精炼、优美外,还具有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抽象、朦胧和深刻等。由于现代诗歌高度的含蓄性、跳跃性和深刻性,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们来说,读懂它们的确是一大难题。那么,如何高效深刻地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阅读现代诗歌要联系时代背景。
新教材所选的很多现代诗都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比如流沙河的《理想》、冰心的《荷叶 母亲》和郭沫若的诗两首等,要准确解读诗句,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就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才能拉近和诗人的距离,才能和诗人无间隔地对话和交流,才能更直接和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律动。比如流沙河的《理想》一诗,第一节中的四个比喻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它们的喻意是什么?又如何理解“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如果不联系时代背景,学生只能肤浅、感性甚至片面地去解读,但若联系时代背景,就很好懂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领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因为当时十年动乱已经结束,国家已经走向正轨,各种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而“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正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从而更直接更深情地流露出诗人难以掩饰的兴奋和豪迈的激情,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其次,阅读现代诗歌还要融入生活体验。
由于诗人的思想高度深刻,诗人的语言高度含蓄和精炼,再加上我们与诗人的时空间隔,所以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把握和解读诗歌,毕竟“诗无达诂”。但当我们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就能建构自己的理解体系,就能更深刻地、更具时代性地解读诗句,理解诗歌。我们对诗句的理解就更有创新含量,就能把诗句的解读引向纵深。比如流沙河的《理想》中“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我们可以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和政史知识理解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所以又是一种牺牲。但这种理解离我们太远,且这两句诗也不会真正走进我们的心灵。那么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比如,为理想而勤奋学习,有了这个坚定的、明晰的理想,我们就有永恒的动力,我们的成绩就会快速提升,我们就能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表扬和认同,我们就能享受成功的欢乐,这就是理想带给我们的“获得”;但我们做功课的时间就不能看电视,就不能上网,就不能玩耍,就要耐住寂寞,抵住诱惑,也就是说要牺牲看电视、上网和玩耍的愉快和兴奋,所以说“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当然,阅读现代诗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鉴赏诗歌语言,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反复朗读,注重积累等。但我们在阅读现代诗歌时,若联系时代背景,融入生活体验,我们就能更直接地与诗人对话,更高效地理解诗句含义,更纵深地解读诗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