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保险 需要冷思考
2008-10-31刘宝民
刘宝民
随着2007年股市的一度持续走高,保险的投资理财功能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投资保险受青睐”的场面,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和分红类保险吸引了一批投资者的关注,还带动了保险业的发展。
但风险与收益始终相生相伴,2008年以来股市发生了强烈震荡,直接影响了投资保险的收益,投资类保险再次遭遇滑铁卢。
投资保险冷热有度
目前,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投资连接型、理财分红型、万能型和投资保障型等几大类投资分红类险种,不仅拓宽了社会投资渠道,开辟了保险市场空间,还疏导了民间资金的流动趋向。不论是投资连接类保险还是分红保障类保险,因其许诺的回报率明显高于银行的同期存款利率,又免征利息税,一度被称做“旱涝保收”的险种,加之一些有失偏颇推波助澜的宣传炒作,使得此类保险一度出现了不俗的增长率,掩盖了潜在的投资风险,一些投资者多了热情冲动,少了理性思考。
所幸的是,经过观察比较,不少人变得审慎起来,科学冷静地通盘考虑,货比三家地对比选择,不再“扔进篮中就是菜”,使市场初步踏上了有序规范的轨道,这对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无疑是正确的。
险种面孔仔细端详
其一,投资连接类保险。该险种以份销售,定期保障,如身故可获得的保障以保额和个人投资账户价值较大者为给付标准。操作上采取第一年的保费用于费用和保险保障,第二年每份保费的20%进入个人投资账户,第三年每份保费的88%进入个人投资账户。这种保险由保险公司专业人士负责投资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定期向社会公布投资回报率。
其二,万能型寿险。该险种是在定期寿险基础上加上一个个人账户,其最低保证利率为同期两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如综合投资日回报率超过五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部分以80%的比例计入个人账户,此外该险种还具备投资分红(即利差)的优势。
其三,分红两全保险。提供的保险保障至被保险人70周岁,给付身故保险金和到期给付保险金,红利则为现金红利,领取方式包括累积生息、抵缴保费、现金支付和增加保额。与传统保险险种相比,分红险种的好处还在于投保人除能得到传统保单规定的保险责任保障外,还可以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即参加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管理活动所得盈余的分配。
其四,家财投资保障型险种。一般保险期限为5年,每份保险投资金为2000元。除了在保期内提供家财保额的经济保障外,每份保险投资金年收益率还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并将随着银行利率调整而增长。此类保险的好处在于,它不仅给予投保人家庭财产的经济保障,而且可用投资金的收益折抵保费,并能得到可靠的回报收益。
理性操作更值期待
从市场发展走势看,由于收入水平和理财观念不尽相同,导致社会对投资和分红类保险的需求也不一致。总体来讲,新型投资和分红理财类保险能基本实现投资和保障的双收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并强化了对保费使用的监管,这些都有利于维护投保人的切身利益。与此同时,还应看到投资和分红理财类保险时常充当经济大环境波动时的“避风港”。相对而言,证券市场风险较大,而银行存款利息较低,投资保险既能规避资金风险,又能获得适度保障,尤其是投资理财类保险收益较为稳定,其承诺的回报率又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同时免征利息税,所以卖得红红火火。专家强调,对此一定要理性客观地分析,不能认为保险市场由此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时下,证券市场起伏跌宕,潮起潮落,大盘局面很难判定,这其中涵盖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继而会影响保险投资人的切身利益。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不是盲目扩大市场份额,而是要潜心研究控制经营风险,防止产生新的利差损失。从另一个层面看,作为投资保险人,也应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定位,清楚投资保险的性质首先是保险,然后才是一定意义上的理财功能。换句话说,寻求经济保障是雪中送炭,从中获利则是锦上添花,理念必须准确,既不听从有失偏颇的宣传鼓动,也不要盲目拒绝。正确的态度是,根据承受能力,仔细研读条款,精读关键环节,搞懂弄清后再作定夺。令人欣喜的是,有些专业保险公司捷足先登,实施了“个人理财规划”举措,由专业理财人士为客户设计投资规划,量体裁衣地予以整合,使其投资更趋于科学合理,从而促进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