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2008-10-31易中天

大学 2008年10期
关键词:维系救火西方人

易中天

有一位先生在台湾一家公司做公关经理,负责接待各国各方来的客户。有一天,来了两个美国人,老板就对这位公关经理说:“小吴啊,请两位美国客人吃个饭吧。”小吴想,三个人怎么吃呢,点菜也不方便。于是,他就再叫了五个同事,八个人正好一桌。

到了餐厅,服务员把菜单递上来了,小吴马上把菜单传给美国人,请他们点菜。其中一个美国人在美国唐人街吃过中餐,很内行,他打开菜单一看,哎,芙蓉鸡片,OK,点了。然后,再传给另一个美国人,而那个人从来没有吃过中餐,看都看不懂。于是,小吴接过菜单,让同事们一人点一个。最后,菜单又传到那个美国人手里,他还是不会点,小吴说,“还缺个汤,要不你就点个榨菜肉丝汤吧。”

第一个上来的是芙蓉鸡片,那个点菜的美国人把这道菜端在自己面前,说了声“sorry”,就开吃了。小吴傻眼了,思忖道:“要不我们也像他一样,谁点的菜谁吃?”结果,大家吃了自己点的菜。最后上来了一大盆榨菜肉丝汤,小吴这时候也说不清楚了,不知该如何解释,这位美国人硬着头皮喝下了榨菜肉丝汤。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两种文化不同的思想内核,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点菜吃饭在西方人看来是个人的事,所以,每个人是自己点自己吃。而在中国人这里,一旦聚在一起吃饭就是大家的事情,是群体的事情,个人点的菜是给大家点的,上菜以后也是大家吃的。

同时,再引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文化的思想内核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个问题就要说得比较长远一点了。今天我们所讲的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有一支北方来的阿卡亚人来到了希腊半岛,阿卡亚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到希腊后,发现这里既不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也不适合农业的发展,因为这里的土壤十分贫瘠,但可以种橄榄树,橄榄可以榨油。

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发展手工业,生产橄榄油和盛放橄榄油的陶罐。另外,他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希腊半岛海岸线曲折而漫长,当顺风顺水的时候,只需一天就可以到达彼岸,因此,也适合发展航海业。手工业加航海业的结果就是工商业,于是希腊人就把自己变成了工商业的民族。

工商业民族的特点就是产权必须明晰,要明确到个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用来交换。而且,这些个人是要流动的,商品和货币要流通,商业的从业人员就要流动,因此,在这个节骨眼上,希腊民族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炸毁了氏族血缘关系,使之变成了一群独立的、分散的、相互之间没有依附关系的个人。

问题马上又出来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但人是一种双重的存在物,他既作为个人而存在,又作为社会的存在物而存在。每个人都有独立意志,都自行其是,但是如果我们一人一个想法,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必须有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件东西来维系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西方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靠什么来维系呢?由于希腊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他们首先想到的手段是契约,商业社会的经济是靠契约来维系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同,事实上,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就是契约关系。

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全体公民签署的、规范社会行为的契约,简称“社会契约”或“全民公约”。但是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方说,法律就不能解决道德问题。举个例子,法律可以禁止公民纵火,但是法律不可以规定公民救火。因为公民不一定有救火的能力、救火的技术,如果规定每个公民都要去救火,那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法律只能规定消防队有救火的义务,如果消防队不去救火,那是不作为。但社会又要提倡见义勇为,而因见义勇为产生的问题靠什么来解决呢?靠道德来解决,道德是一种“软控制”,是诉诸良心的。一旦产生道德问题,我们就会问:“你有良心吗?”如果对方回答:“没有。”那我们就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了。

道德是一种“软控制”,有的人说设立“道德法庭”,这是不对的,把道德和法混在一起了。我们只能再签一个契约,同谁签呢?同上帝签。于是说,如果一个人不道德,死了以后就不能上天堂了,只能下地狱。上帝和我们约定,你皈依我,你一生行善,我保证你死后上天堂,而那些背叛诺言的违约者将下地狱。而且,同上帝签了两次,第一次签的叫《旧约》,第二次签的叫《新约》。

但签完这个契约后,发现还有问题没解决,那就是真理的问题。善恶问题解决了,是非问题还没解决。于是,再签一个名叫“科学”的契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就有了四个契约。契约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且为了契约的签订,西方人还设计了一个程序,虽然是全民的契约,但不能代表大家的意见都一致,于是就有了“少数服从多数”,这就叫做“民主”。

民主就是签订契约的契约,是一个程序,是一个大家的约定。所以,西方文化的很多东西就可以还原成契约了,西方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是契约。

那么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是什么呢?靠什么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我们的国家是由氏族血缘组织的结构直接过渡过来的,中华民族的发展是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氏族,由氏族而部族,由部族而民族,是家庭结构直接转换为国家结构,叫做“家天下”。所以,传统中国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家族,而一个家族是一个缩小了的国家。

在中国人的家庭中谁是核心?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在礼仪上、在制度上,家庭的首长是“父”家长,而真正把这个家庭维系起来的是母亲。

母亲的责任很重,管很多事情的。母亲为什么这样重要呢?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母亲赋予的。母亲除了生下我们以外,更重要的是,把我们喂养大,婴儿的第一感觉就是妈妈喂奶,所以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奶水就叫“妈妈”,吃奶就叫吃“妈妈”。如果生母没有奶水,孩子很可能和奶妈亲,我们不要小看喂奶这件事,它是生命的赋予。

在传统社会,母子关系其实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虽然粗俗不好听,但是很实在的,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生命的赋予与接受,所以,情感最密切的是母子关系。我想请问大家,次于母子关系的是什么关系呢?是兄弟。兄弟是我们在社会上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常规方式,当我们要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称兄道弟。兄弟又是什么关系呢?同吃的关系,是吃同一个娘的奶长大的。所以,兄弟的关系其实是同吃的关系,是以母亲为核心的。比兄弟关系再次一点的是什么呢,是乡情。乡情是什么关系?是喝同一口井或者同一条河的水长大的人。所以,离开家乡就叫“背井离乡”。井是很重要的,井里的水是生命之源,有同一个源头的就是兄弟,是乡亲。

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无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所面临的问题是共同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至少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是不同的。西方人是靠契约来维系人际关系的,中国人是靠血缘来维系人际关系的。所以,这两种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也是不同的。

简单地说,中国文化体现三大精神。

一是人本精神,即以人为本,在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之间,中国人更注重后者的关系。在中国,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得先学会做人,一个不会做人的人,他最后是做什么都做不成的。

自然界其实也是人,“岁寒三友”、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松柏“岁寒而后凋”,这些都是把自然界看成人。所以,古代中国没有宗教意识,没有科学精神,因此最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但凡与人际关系不相干的,就不予考虑。

二是现实精神。以人为本的文化注重的是当下和现实,是世俗的社会,现实的社会,中国人是很现实的,对“彼岸”“来世”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中国人的习惯是平时没有什么宗教活动,但生不出孩子了,就要去找观音菩萨,久病不愈就要去找药王菩萨。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三是艺术精神。与西方相比较,中国古代社会的艺术成就大于科学成就,而且中国有一种泛艺术化倾向,可以把什么东西都变成艺术,又能把所有的艺术都变成表演。比方说,绘画中,只有中国画的绘制过程是可以观摩的,包括书法也是,其过程本身就是艺术,但画油画就不好看了。

这三大精神都来源于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就意味着要把人与人的关系放在首位,由于把人与人的关系放在首位了,所以,就有了人本精神、现实精神和艺术精神。

猜你喜欢

维系救火西方人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救火
电视机起火了
数学教学中学生兴奋点的激发与维系
救火
雪孩子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