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区:一路领跑20年

2008-10-30

走向世界 2008年17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区招商开发区

启 洪

1984年,国务院批准青岛、烟台为沿海开放城市,同时设立青岛、烟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继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之后在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首批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山东的大门正式对外敞开。

截止到2005年底,山东省共有经济类开发区73家。2006年,经过国家清理整顿,新核准的开发区、工业园区82家。目前,山东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55家,总量居全国第一。

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和主阵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2007年,山东省开发区共引进项目总投资651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2亿美元,占全省的53.8%;进出口642.9亿美元,占全省的52.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601亿元,税收总收入473亿元,分别增长27%和30%。

从一开始的对外开放的窗口,到今天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20多年的时间里,山东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中注重创新,在引进中优化服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注重科学发展,经济和社会实力明显增强,自始至终保持着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活力和优势。

作为介绍山东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阵地,《走向世界》一直在关注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与变化。在这里,从以往的报道中择出三篇不同时期报道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文章,一窥开发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从初期的大力引资,到后来的优化服务环境,再到当前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说“不”,山东开发区的发展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关键词:弃旧脱俗

《充满活力的窗口——记发展中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第1期)

这里原来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滩。1985年3月20日,烟台市在这里举行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典礼。从此,这块鲜为人知的土地身价倍增,像拂去岁月尘埃的宝石,放射出诱人的光彩,成为中外企业家瞩目的地方。

建设一个技术先进、知识密集、管理文明、环境优美的工业园区,是烟台开发区建设的战略目标。近期的目标是要把开发区建设成出口加工区和改革实验区。开发区在税收、进出口成交权及减免关税、贷款指标、基建规模、项目审批权限、人才招聘、企业自主权等诸多方面充分享受国家及省市给予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30多个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办法,给合资企业和内联企业的业务活动以法律保护。开发区把精简行政管理机构以提高效率放在首位,跳出了现行的管理体制的框框,设立了几个综合协调部门,减少层次,精悍人员。如经济发展局既发挥其协调作用,又是生产部门,十几名工作人员对应市里十几个部门的业务。人员分工细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且有对项目的一次性审批权。

与此同时,改革干部制度,对干部由任命制改为聘任制,对一般工作人员由分配制改为组阁制。从而打破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和铁饭碗。对行政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以岗定责,以岗定员,定期考核,百分计奖,并加速行政部门职能转换,由管理指挥型逐步向管理服务型过渡。对直属企业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如今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只能以能力作为生活的本钱,以竞争作为前进的途径,因而普遍有一种压力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了开发区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加快了工作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这样一个例子:烟台开发区实业公司与烟台第二针织厂,同香港春生贸易行合作生产长筒袜,从开始接触到签订合同,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吸引力,它吸引了一批批的淘金者涌入这块弹丸之地,进行开发经营。到1988年3月底,先后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及国内各地客户7000多人次到开放区参观考察,洽谈项目。到目前已引进项目48个,合同金额7000多万美元。其中,中外合资项目14个,投资额3360万美元,利用外资964万美元。1987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产值8009万元,工业产值4863万元,实现利税853万元,出口创汇374万美元。

非同一般的效益,引起了国内外企业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日本、北美、西欧一些厂家,对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办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目前,几家公司正在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积极的磋商。

更令人欣喜的是,1988年伊始,国家提出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烟台市为适应这一需要,把进一步改善“软环境”作为重要一环来抓,确定了以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措施。三月份,市政府决定,将所有涉外机构集中起来,实行对外经济贸易“一栋楼办公”。到4月初,市外经委、市对外贸易公司、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市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中心已全部搬迁到一栋楼办公。市计委、市经委、市侨办、市外汇管理局、市外贸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工商局、烟台商检局、烟台海关等涉外机构也全部在此设立了办事处。至此,有关外经外贸方面的审批、报关、纳税、商检、外汇管理、工商管理、出国人员审批、进口审查、咨询服务和“三资”企业的服务等,可全部在一栋楼中办理手续。可以想见,这一“软环境”的改善在烟台市的开放过程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将从中受益。

关键词:优化服务

《坚实的步伐——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0周年》(1995年第3期)

从1985年到1995年,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短短的十年中,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开发区内的行政区、金融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井然有序,国家级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实验区、旅游区各具特色,繁荣的商贸、兴旺的街市以及声势浩大的建设工地,都使人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这里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青岛人在开发区建设的初期就清醒地意识到: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首要条件。他们没有急于兴建高楼大厦,相反,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山东省和青岛市大力协作,至1994年底,共投入70多亿元人民币在青岛开发区及其周围地区建成了一批大型能源、交通设施,为其今后的快速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这些设施是:前湾港工程—第一期工程的每个杂货、矿石、煤炭泊位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年吞吐能力为2200万吨;第二期工程的集装箱泊位也已着手建设,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可达到4000万吨,前湾港将最终建成亿吨大港。青岛油港及其附属储油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多功能油码头,年吞吐能力为3000万吨,为开发区今后发展大型石油化工业奠定了基础。胶黄铁路工程,从青岛开发区行至胶州与胶济铁路接轨,开辟了开发区国内运输的主通道。全长85公里的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把开发区和老市区连为一体。黄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67万千瓦,保证了开发区充足的电力供应。同时,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对外开放,已开通了至日本、韩国等多条国际航线,为开发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山东省和青岛市相继决定,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到同处一地的黄岛区,总面积达到181平方公里,计划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在青岛开发区再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开发区和黄岛区原有的党政部门按照合、撤、放、转的原则,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了精简,新的管理模式和素质较高的办事人员,使青岛开发区的“软环境”又改善到新的境界。如今,机构少、人员精、效率高、满负荷成了开发区管理机关的一大特色。日本三美电机有限公司的井利昭夫先生受总公司指派,曾对东南亚的一些城市的投资环境和服务体系作了周密考察,最后来到青岛开发区,一经接触就解决了投资办厂的一些具体问题。于是,这家公司决定在青岛开发区投资建厂,成为了山东省外资企业的创汇大户。

按国际惯例办事,已成为青岛开发区严格规范工作行为的一把尺子。在开发区,一切生产要素市场和劳动产品市场在市场的引导下,自由地流动配置,政府的威信和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法律的保障超过了任何的承诺,外商们有了安全感,对青岛开发区给予了一致好评。

对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这样一种发展速度实现的经济效应,有人称之为“青岛现象”。开发区集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实验区和旅游区于一体,四区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1993年3月青岛保税区先期开发的0.86平方公里的地域,两年累计批准外引内联项目321个,合同利用外资1.09亿美元,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开办5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实验区,相继引进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1.4亿元人民币,已形成了集科工贸进出口于一体的格局。许多声名显赫、实力雄厚的国际财团和大企业进入青岛开发区,其中日本的松下、三菱、伊藤忠、三美,英国的壳牌,马来西亚的郭鹤年集团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世界著名企业家,纷纷前来投资兴办项目。投资者除来自台湾、香港地区外,还有日、韩、美、英、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目前,全区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30个,其投资额占全区项目总投资的60%以上,这使全区项目建设呈现出了资金投入量大、技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的趋势,推动了全区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调整产业

《踏实起跳的支点——访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乐章》(2004年第3期)

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亮点”。不仅经济指标一路攀升,而且保住了蓝天绿水,展现给市民的是一个花园式的城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主任陈乐章说:“是我们找准了协调发展的路子。”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10月正式成立。短短10多年的时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闯出了一条“高起点运作,快节奏开发,创造性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成为胶东半岛利用外资最多、经济运行质量最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投资回报率极高的区域之一。

目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55亿元,同比增长43%,主要经济指标均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两块牌子,有国家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完全有能力在新一轮加快发展中抢占先机。据分析,韩国中小企业已有40%完成了产业转移,今明两年将进入高峰期,将有十几万家企业转移到中国;日本的产业转移今年将开始起步,近两年也将进入高峰期。明年将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期,也是威海开发区拼抢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期。

开发区有承接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加工制造业基地转移的平台优势。近年来精心建设的出口加工区、科技工业园、清华紫光工业园等园区将在发展加工制造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开发区还有较突出的产业优势,现已形成的电子、食品、医药、机械、纺织的产业链在经济发展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2003年引进的海纳开碧、法兰盘、贝卡尔特钢帘线、威光科技、金元电线等12个过千万美元项目的相继开工、投产,将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面对近年来投资商对优惠政策的追逐越来越淡化,而对服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的实际,开发区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建区方针,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方法、新途径,全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根据外商的这一变化,采取了以变应变的对策。在招商区域上,坚持盯住韩国,扩大日资,突破港台,开拓欧美。始终把韩国作为主攻目标和招商重点,加大对韩招商力度,保住市场,扩大投资;抓住日本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努力开拓日本市场;针对南方市场饱和、港台企业北移的趋势,有目的地加强联络,实现港台招商新突破。国内招商坚持盯住大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在招商方式上,突出以商招商。威海开发区多年招商的实践证明,以商招商是成本最低、最便捷、最有效的招商方式。开发区通过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服务,为已投产企业搞好服务,赢得外商的信任,使其主动帮助介绍新客户、引进新项目。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开发区管委会还建立了公务员定人联系外商、企业制度,对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大户,每个企业安排1名机关干部定点联系、靠上去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增进与外商的感情。在招商队伍建设上,配备得力干部,集中优秀的翻译人才,对招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作用。此外,组建招商顾问委员会,邀请国内外投资咨询机构专家、省市外经贸部门有经验的退休人员以及区内有影响的外企老板参与招商,聘请他们为招商顾问,定期召开交流会,研究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尤其是日、韩经济动态,制定招商策略,扩大对日、韩招商。

2004年,随着大项目的成批入驻及新区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开发区在不断创新招商和服务方式的前提下,重点抓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紧紧围绕建设加工制造业、旅游度假、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总要求,调优调特农业,调大调强工业,调活调快第三产业。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提出第一产业结构调整要因村制宜,逐村研究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找准发展的路子;第二产业要着力提高工业经济的科技含量,提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第三产业要重点扶持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发展三产,努力培植财源,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As the important vehicle for introducing the opening of Shandong Province to the outside world, Openings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Establishing an industrial park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intensive knowledge, civilized management,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is the strategic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Yantai Development Zone. The development zone puts streamlining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gencies in the first place to raise efficiency. It has broken with the conventions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partments, and reduced the number of levels and of personnel. Yant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 window for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vigorous and attractive. By the end of March, 1988, more than 7,000 businessmen from 24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America, Japan, U.K., France, Federal Germany, Canada, Australia,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had been to the development zone for visits, inspection and negotiation.

The people of Qingdao concentra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development zone.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tate Government, Shandong Province and Qingdao City, by the end of 1994, more than seven billion yuan had been invested in establishing a batch of energy and traffic facilities in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hich built up sustained strength for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has become a “template” to strictly standardize the work behavior of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development zone, guided by the market, the production factor market and labor production market are allowed a totally free flow and alloca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working efficiency are greatly increased. Legal protection is better than any promises. The foreign businesses have a sense of security and give high praise to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zone and export processing zone. It enjoys speci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from the state and has the advantage of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of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Japan, Korea, Europe and America. Some industry parks such as the export processing zone, scientific industry park, and Tsinghua Unisplendour industry park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he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04, with some big projects already stationed in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rea, on the premise of innovating the means of attracting business and service, Weihai Development Zone placed emphasis on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economic running quality.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区招商开发区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吴进华
王俊峰
孔薇薇
中科招商之退场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定南縣長談全民招商
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