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体质评定的健康评价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
2008-10-29王茹李文华贾树利何仲涛刘晓军
王 茹 李文华 贾树利 何仲涛 刘晓军
摘要:通过比较分析体质与健康研究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趋势,认为建构基于体质评定的健康评价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理论上是可行性,技术上是可靠的。健康评价体系和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关联指标评价和个性化健康干预是构建健康评价体系应解决的核心问题;政府行为的外部性机制是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稳定、有序运行的保障机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的技术支持来源于市场需要;兼顾健康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和商业价值是服务平台运行流程的最显著特征。
关键词:体质;健康;健康评价;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33-04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Health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Physical Fitness Survey and Evaluation
HE Zhong-tao1, JIA Shu-li2, HE Zhong-tao1,LIU Xiao-jun3
(1.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2.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3. Beijing Pukang Sports & Medical Co., Ltd, Beijing 100000, China; 4. Weinan Normal College, Weinan 7140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it shows that the theory which based on the health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is feasible, and reliable in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 evaluated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provided effective way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physical research; it is effective mean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health of people and also is the core of physical research and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health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1]:“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构建比较完善的健康评价体系和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既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技发展民生、科技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体质和健康的内涵与关系,探讨构建基于体质评定的健康评价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的理论依据,初步确立研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的技术路线和运行模式。
1基于体质评定的健康评价理念的提出
1.1体质与健康的概念与关系中国的学者认为: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体质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身体的发育水平、机能水平、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水平、心里发育水平和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种新的观念使健康评价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通过对体质与健康基本概念的剖析和研究范畴的界定,认为体质是社会存在中最为基础的物质因素,是人的第一需要;健康依赖于体质,是个体在社会存在中的一种状态呈现。体质与健康犹如物质与存在,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的健康分开”。
1.2我国体质研究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调研"开始,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为契机,以扩展调研人群为突破口,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建立、完善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并最终以“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形式形成长效制度。目前,国民体质研究已成为中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较为活跃的研究方向[4]。
通过分析体质研究历史的演变[5],折射出体质研究思路和理念的变更及发展趋势:在强调作为体质基础的身体活动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与健康关联的身体运动水平的重要性。因此,基于体质评定的健康评价将成为体质研究发展的方向与热点。
1.3体质评定和健康评价的现状与发展国民体质测试是系统研究与评价国民体质的有效途径,是获取国民体质随时间变化发展规律和趋势的重要手段。3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体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这种依靠政府行为为主的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我国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五年一周期的全国性体质抽样调研和群体性评价结论给个体国民留下的只是似曾相识又虚化飘渺的感觉。广大国民个体需要的经常性体质监测和个性化体质评价是目前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制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之一,已成为制约国民体质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生活质量、时时关注健康已成为国民最迫切的需求,传统的生物医学健康评价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国民个体在体质评定与健康评价方面的需求与现有体制之间的矛盾,是体育科学与卫生医学面临的挑战性课题。因此,构建不同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理论上可靠的、操作中有效的健康评价体系是体育科学与卫生医学研究贯彻“科技关注民生、科技服务民生”方针的具体表现。
2构建健康评价体系的意义与目标
2.1构建健康评价体系的意义
2.1.1拓宽体质研究领域体质研究必须与民族优生优育、与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紧密结合,增强国民素质。使用与健康关联度较高的体质测定方法和手段评价健康,不仅丰富了体质研究的内容,满足了国民个体对体质评定的个性化要求,而且使国民对健康的认知具体化、物质化。将抽象的状态认知具体化、物质化,会使基于体质评定的健康评价比传统的医疗健康评价在观念上更容易被国民认可,势必会带来国民健康认知的转变。而认知观念的转变,必将会影响到国民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和体育行为。随着体育行为和习惯的不断改变,国民的体育态度和认知也会不断变迁。国民体育认知与行为之间的这种循环效应对提高体育人口数量和促进国民健康素质的作用是很难用数字去估量,同时这种变化会为群众体育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思考空间和研究领域。
2.1.2促进体质研究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政府财政投入是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顺利组织、实施的物质保障,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是国民体质监测的技术保障。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政府行为的单一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参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6,7]:我国群众体育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高。但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相比,仍普遍存在着资源数量匮乏、资源质量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8,9]。全面健身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为民间财力和技术的参与体质健康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经济学的发展规律,资源(包括社会资源)的投入前提和力度取决于“利益最大化”[10],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社会资源是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因素。社会资源的介入,给体质健康研究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带来了产业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个性化体质健康评价理论、评价方法、仪器设备制造及相应软件开发、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发研究是体质研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2.1.3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一个高素质的民族,不仅要具备强健的体魄,更要具有高尚的文明素养,“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是体育赋予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终也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一个具有良好体质和健康理念的高素质民族。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的宣传活动和健康讲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意识,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资源的介入将会使这种效能呈几何级放大,每个国民的生活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最大程度的影响。一旦这种影响从被动干预转变为主动需求,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将会得到巨大提升。
2.1.4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全民健身是党和国家在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的前提下提出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健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必须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将继承与发展创新紧密结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既要吸取中华文明的营养,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使体育健身的途径、方式、方法,在继承古代精髓的基础上,向着新、奇、特方向迈进,大胆创新,使之更适合广大群众的要求,符合科学进步的成果。只有这样,全民健身才能不断保持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继承是结合时代具体实际不断使之发展的继承。基于体质测定的健康评价理论创新并发展了体质研究体系,并在实践中发展了体质研究。
2.2构建健康评价体系的目标
2.2.1提升全民健身的科技含量体育总局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群众体育的科研工作以加强国民体质监测评价和科学健身指导系统的健身为重点,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全面提高大众健身科学化水平”。
健康评价体系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已经完成,各省(市、自治区)的实证研究在如火如荼进行[11,12]。全民参与的健身方法、健身途径理论和实证研究,健身效果效益综合评价,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高科技仪器设备介入,健康知识普及与提高,健康评价与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等等措施使全民健身的系统性、科学性成为健身的首要特征。
2.2.2构建个性化的健康风险预警机制健康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是用体质测定的结果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价与信息追踪服务。每个个体存在的社会背景不同,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千差万别,但对健康的需求是一致的。以健康为媒介,用体质测定结果评价健康的方法比纯粹的国民体质测试更容易被认可;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使国人更容易接受这种不同于医学健康评价的模式。这种健康评价模式一旦得到大多数国民认可,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对每个个体进行个性化健康评价与干预将成为现实。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健康评价会促进个体更加深刻认识自我健康状况,信息跟踪服务满足个体物质和精神需求,全民化的健康风险预警机制将成为国民体质研究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
2.2.3健身效果的个性化评价关于健身效果的评价,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到标准模式,一般以达到健身目的为效果评价的主要标准。近几年,随着国民体质监测的不断推广,许多健身俱乐部渐渐引入国民体质测试和评价作为健身效果评价的方法,但是由于国民体质评价标准主要针对大样本评价,而在健身人群中进行健身效果评价尚不能全面反映健身效果。随着面向个体的健康评价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研究深入展开,专家团队和社会资源的介入,针对不同运动健身方式建立起更加细化、指标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健身效果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针对个性化的运动健身效果评价体系将成为运动健身研究领域期待解决的问题。
3健康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与实证研究
3.1指标的筛选和科学性分析健康促进研究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根据健康促进的要求,正常人群的健身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心肺功能、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代谢综合征人群除了上述指标外增加医学诊断指标及临床表现变化的评价。结合国民体质测试方案,筛选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心肺功能、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灵敏性、血管机能和血压等。用测量评价的三性理论分析,不论是用单指标进行健康评价,还是以成套测验的方式进行健康评价,都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近年来,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对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做了大量理论与实证性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领导和政府表彰、人民群众高度赞扬[13]。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例。
3.2健康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3.2.1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的评价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是良好体质的外在特征,是健康评价的基本因素。身体组成方面(体型、机能和简单运动能力)的指标评价就是本研究的具体内容。
HELMAS体能测试系统是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主要的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测试仪器。该系统精密度高,操作简便,适合进行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化科学测试与评价,适用于我国大多数普通国民(10~60岁)。通过受试者的心肺功能、肌力、柔韧度、耐力、爆发力、灵敏度等六大类指标测试,揭示受试者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评价结果采用流行的百分评价,让受试者一目了然的了解自身体质在同年龄人群中的位置和水平,并为每一位受试者开具出科学性、针对性的运动处方。
HELMAS体能测试是国民体质研究相关内容的整合与拓展。与群体性的体质评价相比,测量结果的科学性、个性化解读和针对性干预方案设计是其最大的特点。
3.2.2健康关联指标的评价心血管机能、心肺耐力、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以及柔韧性等都是与健康有关联的体质。现代社会体质评定的意义在于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即促进国民形成健康管理的理念,全面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展健康管理、健康检测及健康干预,对成年人进行健康关联指标评价:如亚健康检测、身体脂肪评估、骨密度测评、动脉血管早期预警等。每个测试指标的结果都会形成分析报告,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性措施。
3.2.2.1身体成分分析与评价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因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问题即身体成分对健康的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身体成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能量消耗(如基础代谢)、能量储存和脂肪代谢等过程的变化规律,而且还有利于了解身体各组成成分(如骨骼、肌肉和水)伴随生长发育变化的特点。身体各组成成分的数量及分布,不但影响人体体质的强弱,其异常的数量增长和分布还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在医学上,身体成分测量的结果,还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低热量性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病及骨质疏松症等。
Inbody720是四川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进行身体成分分析的主要设备。该仪器能对身体成分进行准确分析与评价,并将评级结果用百分数值进行解读。这种将体质测定与健康评价相关联的方案满足了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也使国民体质相关项目的研究更具科学性。
3.2.2.2骨密度测量与评价人类骨骼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随年龄增加,骨矿含量减少和骨密度下降是男女共同的生理特征。而骨矿含量减少和骨密度下降则会使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病,WHO将之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也成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利用超声骨强度检测仪准确诊断骨质生物状态,科学评价运动风险,为构建全民健身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3.2.2.3动脉机能检测与评价动脉壁的弹性降低会引起动脉机能的大幅度减弱,也是严重缺血性病症的起因。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是无声无息的,发现症状时生活质量(QOL)下降,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猝死。动脉硬化不是中老年人特有的病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据上海市医学会的一项调查证实,在10个脑猝患者中就有一个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而早期血管动脉硬化是主要元凶。在6 000余名被调查的脑猝患者中,50岁以下的青年脑猝患者达到了9.77%,而且男性比例占73%,是女性患者的7倍。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9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诊断动脉硬化疾病的时候,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对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着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进展速度。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应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公司开发的“全自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诊断与评价。研究人员在对仪器精确的诊断结果解析后会为每个受试者设计出针对性干预方案,并筛选出个体化运动健身的风险因素,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
3.2.2.4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与评价良好的心肺功能是运动能力的基础,也是健康的基本保障。生理学的研究发现:机体的心肺功能在安静状态下个体差异不明显,在进行定量负荷或最大负荷机能实验时则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德国Cortex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利用运动过程中气体流量、O2浓度、CO2浓度变化,通过专业分析软件,采用不同方法评定机体的心肺功能贮备。该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受试者心肺系统功能进行风险评估,是科学运动训练和健身监控重要的辅助手段。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利用该系统进行健康评估和运动风险分析,为探索科学健身方法及健身过程监控提供科技保障。
3.2.3健康评价结果的个性化解析对测量结果的解析,不论是一般运动能力测试指标,还是健康关联测试指标,都要区别于传统的原则性指导,突出健康评价和健康干预的具体化和个性化。数值型的结论解析方法和专家个性化建议有利于测试者直观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健康干预。其中,专家团队是构建健康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为进一步提升健康评价体系的社会与经济效能,完善其服务职能,必须进行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研究。
综上所述,四川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兼顾一般体质评价的同时,更加关注与健康关联体质内容的评价。这种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体质研究为健康评价开辟了一条新思路,适应了时代发展和民生需求;同时,社会资源和高科技的介入使体质研究生机勃勃,基于体质评定的健康评价体系已具雏形。
4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研究
4.1平台开发的技术路线信息服务平台以健康评价体系为基础,健康评价体系以信息服务平台为媒介,构成政府、专家、商业机构和个体之间的健康信息流。因此,平台开发的前提是调查个体的健康需求,整合信息,合理配置资源,调整测试方案,优选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政府、专家、商业机构和个体之间形成网络联系。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技术路线(图1)的核心就是用“利益最大化”原则解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评价指标无法分化的困惑,用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简单关系,解决全民健身参与主体积极性欠缺的问题。
4.2服务平台运行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机制崔颖波认为“当群众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继续通过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来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收效不高”[14]。同时,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角色转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鲍明晓认为,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坚持认为群众体育是单纯的公益事业,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包办,不重视发挥市场主体在开展群众体育方面的实际作用,走了一条与国情、国力不相符的发展道路。
综合分析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规律、趋势,本研究认为,政府行为的外部性机制,即政府与商业机构(或社会资源)关系问题是全民健身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健康、有序运行的保障机制[15]。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稳定运行的技术支持主要依赖于市场需要。没有市场,再好的硬件和软件都毫无价值,必须将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引入全面健身领域。一旦良性发展的市场得以建立,所有的技术问题将迎刃而解。
4.3服务平台的运行流程通过体质监测中心实施健康指标测试评价和专家个性化解析,将健康干预信息和方案通过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用无线通讯设备或网络传输给个体,实施规律性健康干预。同时,发布公众性健康信息,充分发挥健康服务的社会辐射作用和影响。兼顾健康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和商业价值是服务平台运行流程(图2)的最显著特征。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1) 基于体质测定的健康评价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健身效果的有效手段。2) 健康关联指标评价和个性化健康干预是构建健康评价体系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成功经验值得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借鉴并完善。3) 政府行为的外部性机制是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稳定、有序运行的保障机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的技术支持来源于市场需要。4) 兼顾健康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和商业价值是服务平台运行流程的最显著特征。
5.2建议┆1) 对特殊人群健康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方案和健康干预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2) 应高度关注政府供给与民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对发展群众体育的影响。3) 政府应为民间机构顺利进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合理途径。4) 应进一步挖掘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潜在的活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1,8.
[2] 陈明达,于道中,等.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
[3] 世界卫生组织维多利亚宣言.
[4]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8.
[5] 李国,高晓发.中、日、美三国现行青少年体育测验标准项目设置比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2):83-85.
[6]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7] 周学荣.我国两次群众体育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http://www.cnki.net.
[8] 董新光,裴立新,等.从本世纪末到2010年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
[9]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年鉴》2003-2004.
[1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11] 罗旭.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12] 周慧.面向小康社会的山东省全民健身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研究[D].山东:2004.
[13] 体质监测为健康划线.http://www.jk365sc.com/main/home/main.php.
[14] 崔颖波.日本发展大众体育的特点及趋势——终身体育政策篇[J].体育与科学,2003,24(2).
[15] 蔡彤.论政府行为外部性的形成机理[J].贵州社会科学,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