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阅读规范答题——“阅读·规范”指导系列之实用文体实用解法
2008-10-21曾佐希
曾佐希
2.人物访谈
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设问方式
1.对访谈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的考查。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第19题:
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此题看似单纯地考查整合信息的能力,实际上需要考生掌握访谈文本的特征。访谈从形式上看由一问一答连环下去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每组问题一定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把握住访谈的内在思路,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对文中的某个典型细节的考查。这个细节通常与主题思想有关,它需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准确地概括和总结,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20题:
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这就要找出作答区间,筛选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分条表述作答。
3、探究开放性问题。通常是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21题:
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要求考生探究文本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这些都有利于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答题规范
1.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2.解答探究题,不要凭空乱说,既要拓展得开,又不能完全离开文本;探究的观点必须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阅读规范
1.注意文本题目,能利用文本内容和题名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
2.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3.注意访谈的针对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注意访谈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特别提示
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同时要注意,考纲要求虽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但高考考查的访谈对象一般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访谈常用提问方式
访谈提问原则: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
一般提问方法可细分为趣问、直问、推问、旁问、追问、延伸和对比等。
《永恒的骄傲——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常用文体写作》)鲁豫提问可谓经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切主题,直接发问。如“他知道很危险吗?”“他怎么跟您说的?他也不能跟您说什么是吗?”
2.紧接上文,通过提示性话语引导采访对象转入新话题。如用“就快毕业了,那时候……”来提示许鹿希回忆与邓稼先谈恋爱的美好时光,于是许鹿希很快就接上说“我跟他就很好了……”
3.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明真相。如用“按年龄来说正好是可以玩在一块儿的时候,小的时候……”,引导许鹿希回忆邓稼先小时候的情形。
4.用请教的方式,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如“我有一点不懂,就是在研究原子弹的整个过程当中,日常的工作当中有没有可能受到核辐射的危险?”
5.欲擒故纵。如本意是要问许鹿希与邓稼先是怎样相识相知的,却说“如果您那时候没有上北大医学院的话,可能就和邓先生擦肩而过,就碰不上了。”
6.适时的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如“这是您想要的生活。”“这种压力一般人没法想象。”
典型题练
伍立杨先生采访记
采访者:藏书报记者 王雪霞
受访者:伍立杨
问:伍先生,在书界,您有着不小的名气,您觉得大家看重的是您的哪方面?
答:杂文家牧惠、舒展、史学家王春瑜等先生,他们的文章求真求美,文采思想的搏动之下,字里行间,充溢关心民瘼的精神。以他们为师,可能迈出了一点点的步子。博客论坛上有读者说我最近的《故纸风雪》“……特别是在这本书里,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抨击极权专制,为民主而呼喊,其胆其识其才,均令人钦佩”。过奖了,但这不妨是我追求的境界。说名气呢,还真汗颜。
问:买书、读书、作文在您的生活中占了多大的比重?
答:说全部嫌夸张,总之几乎是全部。“我生原为读书来”,我不敢说是“读书种子”,大抵因为无能,买书、读书渐成癖好,读多了就有这样那样的感想,于是就写下来,似乎已成一种生活方式了。
问:现在您还是一如既往地买书、读书吗?在《我的书房》一书中,我看到您的文章《书边散墨》,记述了您的书房,现在有多少册书了?主要是哪方面的?这些书都是为了阅读吗?
答:有时候,告诫自己,这趟出门,片纸不带。真到了书店,又迈不开步子了。我的藏书现约有七千余册。主要是古典文学、文史哲、别集、合集;晚清民初史料、当事人回忆录……宪政及美国史系列……等方面;大书如“廿四史”(中华标点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元文类”、“明文海”、“清文汇”,以及“民国丛书”第一辑数百种,小书如民智书局初版的《建国方略》等等奇书、杂书,很多。特别喜欢的作家则专题收集,如钱钟书、唐德刚、苏轼、契诃夫等。藏书为了阅读,纯而又纯的藏书,我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能力。有的朋友能两者兼顾,藏书多得吓人。
问:您把自己的第一书房,命为浮沤堂,第二书房命为发呆室,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深意?
答:浮沤来自于佛教典故,意谓人生在宇宙的大背景上其实很渺小,其间积极者看到积极,这是我的一点微意;至于发呆呢,就没有什么深意,人生包括读书生涯的枯燥、倦怠、得闲的时候,如朱自清先生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就近于“发呆”。
问:您曾长期供职于《人民日报》,作记者、编辑,1999年调到《海南日报》,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
答:安居方能乐业。以前为住房所苦,南来以后,居住环境条件大大改善了。七千多册书,在几十米的大客厅就大致放下了。当时逼近中年,没有一个较舒适的读书写字的环境,真可说是六神无主。
问:您被流沙河先生归属于“富于春秋”的读书人,您写作的笔法也多有杂文的色彩,语言形式上也与文言文很近,这多少让您在众多的书人中显得有些另类,您自己怎么看?
答:文言文的坐标指向:美。而美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这是它恒久价值之所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给我的书做的简介是“报人伍立杨的《大梦谁觉》,思路开阔,识见独特,汪洋恣肆,不拘常格,所谈大部分是民国史,但于古代史乃至世界史也多有涉及,于传统读史笔记题材外又辟一新天地,特别是有些谈古代诗歌、典籍的文章,见解颇为新奇独到。”这是美誉也是过誉,但我愿意做这样的追求。
问:作为一个书人,您觉得书人如今的责任是什么?
答:读书人也应该是启蒙者,这是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和良心责任,对社会的发展,宜居安思危并葆有远见。应该清楚世界大势和文明的普世价值,宜在人本的意义上读书写作,为争取人性的尊严和自由而运笔;绝不能满脑子糨糊昧于大势却又振振有辞……
问:现在在忙些什么?有没有新著面世?
答:工作本身占用的时间已多,只能忙里偷闲读书写字;去年出版了《故纸风雪》《大梦谁觉》。今年花山文艺要出一本小册子已签合同。平时总是我采访别人,今天您采访我,惭愧惭愧,十分感谢。
选自《文学界》2007年第7期,有删改)
1.分析文中首次的问与答各有什么特点?(4分)
2.从全文来看,伍立杨读书有什么特点 (5分)
3.整合全文信息,总结一下在伍立杨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格?(6分)
人物访谈答案
1.此题考查对访谈的文本特征的把握,局部思路的分析。①问前有铺垫,首先肯定对方在书界的地位,拉近了彼此距离。所问内容简短,但很新奇,引起读者关心。②答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委婉而谦虚,有大家风度。
2.此题考查归纳被访者有关信息的能力,要善于把握思路与重点句子。读书成癖,涉猎广泛,与买书、藏书、写书结合,勤奋攻读,怀有人文精神。
3.此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挖掘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格。答案不求唯一,合理即可。关心民瘼,崇尚自由,反对专权,积极乐观,有胆有识,谦虚好学,笔耕不辍,人格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