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2008-10-17付建军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08年3期
关键词:生活

付建军

【●题目】

“不!” 历史的天空中曾经回荡过多少个这样理直气壮的声音;“不!”现实的土地上仍然传扬着多少个这样斩钉截铁的回答。于是,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于是,我们的心中会感悟到一个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请根据你的感受和认识,以“不”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不”,乍看这个字眼,似乎不能独立表达出什么深刻的含义,以之为题就显得荒诞不经。但是,只要联系生活,静心一想,就会发现它俨如一座资源丰富的大山,深入发掘,可以获取无数的宝藏。 回顾历史,陈涉向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说“不”,揭开了中国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宏伟序幕;陶渊明向东晋的黑暗官场说“不”,选择了回归田园、采菊东篱的隐居生活;哥白尼向亚里士多德的“天经地义”的“地心说”说“不”,创立了“日心说”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俯瞰现实,史铁生向双腿残废的苦难命运说“不”,演绎出在轮椅上刻画人类灵魂的别样人生;刘翔向“华人是田径的弱者”说“不”,改写了百米跨栏的奥运记录……“不”,就是抗争,就是叛逆,就是挑战。“不”,表现出一种勇毅,折射出一种力量,流露出一种信心。“不”,使生命闪烁光芒,使民族充满生机,使人类走向进步。

从题目中的材料来看,只有写出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才符合要求。当然,如果辩证地分析说“不”的前提,向人指明说“不”的方法,也未尝不可。鉴于题目为独词型命题,构思时可以首先增补信息,选取立意的角度。如:“不!”我不能让爸爸每天用小车送我上学。或:仙台医专的课堂上,鲁迅听到日本“爱国青年”的“万岁”的呼叫,“不!”他决定弃医从文。然后因果推理,开拓立意的深度。如:因为我要养成自立自强的能力,所以不能让爸爸每天用小车送我上学。或:因为鲁迅要救国救民,所以决定弃医从文。如此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才能使文章耐人寻味。

【●例文一】

湖北仙桃胡场二中刘子悦

朔风凛冽,摧落芳林。不!苍松却能凌寒而立,傲骨铮铮。

野火凶狂,吞噬古原。不!小草却能破土而绿,生机勃勃。

高山险峻,阻绝通途。不!大江却能劈岩而出,雄风浩浩。

自然万象,在遭遇困境之际,尚能桀骜不驯地用它们的行动无声地说“不”;直面生活出的种种难题,我们也应昂首挺胸铿锵地说“不!”

“中国人是可怜的田径弱者!”“‘12秒91的110米跨栏的记录只能被欧洲人长期垄断!”世界舆论何止风靡一时,而是统治已久。不,这决非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黄色肌肤的新星奋然崛起。他先在希腊雅典奥运的赛场上,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征服了所有强劲的对手,再现了这一记录;而后,又在瑞士洛桑的田径大奖赛中,以惊人的成绩压倒所有新老名将,打破了这一记录,将沉睡了13年之久的12秒91提高到12秒88!他就是刘翔!惊叹之余,我们更应看到他身上的那股强烈的挑战精神。当碧眼金发的老外认为我田径健儿不会有何作为的时候,他却大胆地向他们叫“不”,奋发图强,最终用事实将谬论轰然推翻,为祖国挺起强硬的腰杆。

顶着整个世界的压力,刘翔能百折不挠,一飞冲天;面对微不足道的坎坷,我们岂能听天由命,自甘臣服?古人有言:“夫战,勇气也。”厄运其实并不可怕。向它大喊一声“不”,跃马挥刀,冲锋陷阵,你就能战而胜之;反之,前怕狼后怕虎,偃旗息鼓,你就会束手就擒。

一个盲人怎能编撰历史?不!左丘明却在漫漫的黑暗中推出巨著。一个聋人怎能创作音乐?不!贝多芬却在茫茫的静寂中奏响名曲。一个口吃者怎能发表演说?不!德摩斯梯尼却在哗哗的掌声中语出不凡。一个跛人怎能统帅大国?罗斯福却在窄窄的轮椅中日理万机……对不幸说“不”,使多少有志者创造了人间的奇迹,改写了苦难的命运,赢得了永恒的喝彩。他们犹如苍茫大海上的一座座闪光的灯塔,将永远指引着后来者扬帆进取。

“不!”蕴涵着勇毅,折射着信心。大凡俯首帖耳、不敢说“不”的懦夫,都是惨惨戚戚的失败者;大凡锋芒毕露、大胆喊“不”的猛士,都是轰轰烈烈的成功者。

“不!”凭的是实力,靠的是拼搏。没有雄厚的实力,徒手说“不”,无异于螳臂当车,只能是粉身碎骨;没有艰苦的拼搏,空口喊“不”,等同于飞蛾投火,必然会灰飞烟灭。

“不!”是一柄斩除荆棘和丛莽的利剑,更是一把打造卓越与杰出的重锤。

放眼未来,前行的路并非坦荡如砥。让“不”伴随着我们一起开拓进取吧,生命的画卷一定会辉煌无比!

【点评】

本文紧扣文题“不”,以清晰的思路,敏捷的笔触,阐述了“直面生活出的种种难题,我们应昂首挺胸铿锵地说‘不”的鲜明论点。作者从“自然万象”引申到人间奇迹,从典型事例推演出普遍道理,材料丰赡,点面结合,布局严谨,逐层深入,因此能给人以翔实而厚重的感觉。行文流畅轻快,语言形象凝练,大量铺排句式的运用,更使文章显得十分大气。当然,有些词句还欠稳妥,需要进一步推敲。

【●例文二】

湖北仙桃胡场二中胡勇

“不!”

我的耳畔常常回响起这个苍老而凝重的声音,于是眼前便浮现出一个衰弱而坚毅的身影,不禁让我心潮起伏……

那是两年前一个冬日的黄昏,天阴沉着脸,凛冽的北风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城市森林里追逐呼号,洁白的雪花也零零星星地飘落起来。

放学铃响过,我归心似箭,急速地上车、下车,匆忙走进家所在的小区。然而,在路过一个绿色的垃圾箱边时,我却停住了脚步。映入眼帘的是一道极其惨淡的风景:一个瘦弱而佝偻的身子伏在箱子上,正吃力地掏寻着里面的破乱废什;旁边放着两个大袋子,一根扁担静静地躺卧在它们的上面。我不能想象,那单薄的肩是怎样扛负起那两袋沉沉的东西的。

这显然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太。我久久地站立,愣愣地看着,心里发酸,怎么也迈不开步子。这么恶劣的天气,她竟顶风冒雪,还为她的生计而奔波劳碌!她的儿女呢?

她忙了好一阵,却所获无几,终于转过身子,似乎是站起来了,但跟趴着又有怎样的区别——她的背根本无法挺直起来,宛如一张尘封很久的朽弓。她那褴褛的衣着也仿佛是从垃圾中扒出来似的,已分不清是黑色还是灰色,而一块块补丁,倒是十分的分明。她颤巍巍地拾起扁担,搁在肩上,身子抖了抖,扁担却很不合作地滑了下来,她又一次俯下身去拾起它……

我再也不忍看下去了,轻轻走了过去,拦在她的面前。她终于扛着扁担抬起头,满头零乱的白发随风飘拂着,好像田野间被秋霜摧折将倒的一丛枯草,刻遍沟壑的面容憔悴得如一张黄纸,向人昭示着那鲜为人知的生活沧桑。多么可怜的老人啊!假如她是我的奶奶……我的鼻子猛然一酸,眼圈有些潮湿,手不由自主地伸进兜里,掏出我所有的积蓄——近30元的零花钱,一把递了过去。她怔了怔,惊奇地睁大那双浑浊的老眼,缓缓地上下打量着我,面部表情变得柔和而灿烂,出语却那么坦然而铿锵:“不!孩子……我不能要。”她慈祥地点头一笑,便微微蹲下身,使尽全力挑起袋子,拖着蹒跚的脚步,艰难地走了。

她的言行实在出乎我的意外,令我震惊。我不知所措,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直到那团瘦小的灰色消失在小区的大门外。总听人说,生活在下层的人是很卑微的,必然期待着他人的同情与施舍,可这位老人却不。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坚定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她在我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丰碑。我仰面望天,思绪飞扬得很远很远……

时间如流,一晃两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到那个老太婆。但是,她留下的这个“不”字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际。人生路上,我将带着它去解答种种生活难题。

点评

全篇运用倒叙手法行笔,所叙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在凛冽的寒风中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面对一个学生的倾囊施舍却坦然拒绝,铿锵吐出“不”字。但是作者能以细腻的笔触把它刻画得生动曲折,感人肺腑。记叙文的生命在于形象感强,这是本文难能可贵之处。其次,作者熟谙以小见大的技法,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开掘出深刻的主旨。“近30元的零花钱”,对于一个赤贫的老太婆来讲,自然是一笔较为可观的馈赠,但是她在金钱面前,却选择了尊严。她的言行表现出了“生活在下层的人”的闪光品格。此外,结构严谨,详略分明,也是很值得肯定的。

【●拓展训练】

以“松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比喻型的全命题,重要的是先要搞清楚“松绑”的内在含义。

从虚的方面看,“松绑”可以理解为解除沉重的精神压力、思想包袱、行动枷锁等。社会生活必然充满了矛盾,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已经“松”了的“绑”或者尚未“松”过的“绑”,会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美好或伤心的往事。因此,只要发散思维,就不难“材源滚滚”。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角度切入,进行构思。譬如:可以写你自己受到挫折,萎靡不振,后来得到某一人或事物的启示而重新站起;可以写考试失败,情绪低落,父母倍加关怀而使自己轻装上阵;还可以写一些尚未破除的陈规陋俗严重桎梏着人们的手脚,于是向社会呼吁“松绑”等等。本题既可以写作记叙文,也能够写作议论文。倘选择前者,须通过逼真的细节刻画生动的形象;倘选择后者,当通过典型的事例展开严密的逻辑。

猜你喜欢

生活
生活另一面
漫生活
爱生活,爱思考
社保让生活有底了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创意给生活带来了快乐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