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清晰,介绍周密
2008-10-16曹茂盛
原文
怎样制作冰糖葫芦
■ 刘 杰
冰糖葫芦是一种由红果制作成的酸中带甜、味道可口的食品,很多同学都喜欢吃它。(开篇显得正统严肃,不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与下文内容衔接不够自然。)
制作冰糖葫芦的原料有红果、糖、竹签、铁锅和平板。(这段表述不准确,“铁锅和平板”不属于制作冰糖葫芦的原料,要把所运用到的工具单独分段叙述。此外对原料和制作工具的选择也要作必要的交代。)
首先要把红果洗干净,再用竹签一一把红果穿起来,一串穿8个左右。穿果很有学问,如果穿不好,蘸糖时就不均匀,味道也就有浓有淡,有酸有甜。(穿红果究竟有哪些学问呢?这是我们最需要了解的,也是制作冰糖葫芦的重要一步,可作者一笔带过,避而不谈,很让读者迷惑。)
冰糖葫芦香甜可口,重在熬糖,如果熬过了头,就会发苦,如果熬不到火候,又会粘牙,还会发酸。因此熬糖时火候十分重要,如果用煤气炉,火力就难以把握。我们最好用木柴烧火,这样容易遏制火势的强弱。(这句中“遏制”用词不当,应该为“控制”或“把握”)把糖放入锅中,然后加开水,(究竟放多少开水呢?表达不明确。)继续加热,加热时要搅拌,不然糖就会粘在锅底。加热大约半个钟头左右后即可。(这句话不简洁,“大约”和“左右”重复累赘。)
蘸糖前要准备好一块木板,将木板浸湿,然后在木板表面擦上油。蘸糖时,手脚要麻利,因为如果慢了,熬的糖冷却后就难蘸上去。用左手把住锅柄,使之略微倾斜,让糖聚在下半个锅面内,右手持穿好的红果在糖上滚动一周,取出后在木板上向下一摔,再略后拉一下。摔拉片刻,就可以把蘸好的糖葫芦从木板上取下。(如何取下冰糖葫芦,应该说清楚。因为这是制作冰糖葫芦的最后一关,关系到冰糖葫芦的美观。)
同学们,你们如果也按照我上面介绍的方法和步骤做,你也一定能做出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
专家门诊
这是一篇制作程序说明文,作者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制作的过程,从总体看还是比较清晰的。但在介绍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层次不清晰。主要表现在制作的几个步骤不分明,段落之间衔接不自然。2.介绍有疏忽。制作的过程也要注意详略得当,该省略的要省,该详细的要详,对关键的步骤要说细说透,让读者看后没有疑惑,便于操作。如熬糖的过程写得过分简单。3.表达不准确。说明文十分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而习作中一些语句用词缺少应有的严密准确。4.语言不简洁。说明文的语言除了要求准确严密外,还要简洁明了。如“加热大约半个钟头左右后即可”等句不够简明。(曹茂盛)
冰糖葫芦
制作三部曲
■ 刘 杰
一提到冰糖葫芦,嘴里就有种酸酸的、甜甜的滋味在滋生。同学们一定也喜欢吃冰糖葫芦吧!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有兴趣的同学就随我一同制作吧。
同学们先准备好制作冰糖葫芦的原料:红果、糖和竹签。红果最好挑选颜色鲜艳,口感好,大小一致的;糖最好选用细砂糖,因为用白砂糖制作出来的冰糖葫芦晶莹透亮,香甜可口;竹签要细而长,一般为40厘米左右。我们还得准备制作工具:铁锅、木板。锅最好用带有把柄的平底锅;木板要平整,干净。
制作冰糖葫芦一般分这三步:
第一步:穿果。就是把洗干净的红果用竹签穿起来,一般一根竹签可以穿6到8颗。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穿果时要把相同大小的红果穿在一根竹签上,或者先小后大,小的穿在下边,大的穿在上边。此外还要穿正穿直,这样便于下一步的“蘸糖”。
第二步:熬糖。这是关键的一步。熬糖时火候十分重要,如果火大了,会把糖烧焦,制作出来的冰糖葫芦有苦味;如果火小了,制作出来的冰糖葫芦粘牙。因此按传统的熬制方法,一般用柴火,这样可以随时控制火势。我们先把白砂糖放入锅中,然后加适量的开水,注意开水不宜过多,一般开水和糖的比例为1∶5;接着开始加热,加热时要不断搅拌,不要让糖粘在锅底。那么加热到什么程度才最佳呢?我们可以用筷子蘸少许糖,在凉水里过一下,再用牙咬,清脆不粘牙就可以了。此时我们立刻停止加热,准备第三道工序。
第三步:蘸糖。蘸糖前要准备好洁净的木板,先用潮湿的布擦一下,然后用少量的食用油擦在木板面上。蘸糖时,一手抓住锅柄,使之倾斜,让糖聚集在锅面上,另一只手拿住已经穿好的红果串,在糖面上慢慢滚动,让糖均匀分布在红果上,然后取出来放在木板上向下一摔,再略向下拉一下。你知道为什么要一摔一拉吗?其实这是为了制出“糖镜”。大约3分钟后,就可以把蘸好的糖葫芦从木板上取下来。取时,一只手按着木板,另一只手慢慢向前推动,动作不宜过大过快,免得糖葫芦上的糖镜破碎。
这下好了,你可以吃到亲手制作的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别着急,慢慢咀嚼,细细品尝!
教师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有以下几个亮点:1.层次清晰,衔接自然。最明显的是制作的三个步骤分别采用了小标题:“穿果”“熬糖”“蘸糖”,这样让读者一目了然;段与段的衔接也十分自然,给读者有行云流水之感。2.详略得当,介绍周密。程序性说明文也如写记叙文一样,也讲究详略。如关键的制作步骤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要详细写,升格后的本文就详细介绍了熬糖、蘸糖的步骤和注意点。3.语言简明,生动活泼。本文语句不拖沓,用词严谨,有分寸,也有强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曹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