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人口思想

2008-10-09宋银桂

中州学刊 2008年5期
关键词:陈独秀

宋银桂 何 立

摘 要: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极其丰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了颇具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人口思想。

关键词:陈独秀;人口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5—0207—03

人口思想,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对陈独秀的人口思想研究甚少。笔者在系统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陈独秀人口思想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特点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陈独秀人口思想的形成背景与过程

1.陈独秀人口思想的形成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积极寻找新的出路;中国资产阶级则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西方启蒙思想被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人口观念作为文化的积淀物,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人们对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取向和选择,制约着人口再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对人们的人口观念加以阐释和评价,自然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独秀人口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2.陈独秀人口思想的形成过程

1915年12月,陈独秀发表了《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在比较东西方民族根本思想的过程中他分析了东西方民族人口观念的差别。新文化运动刚刚开始,有个署名张永言的人向陈独秀提出了“国家主义,未达衰度,人多者似有一日之长,生殖不繁,国力必缩”①的诘难。对此,陈独秀于1916年2月15日在《新青年》1卷6号上发表了《答张永言——文学,人口》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人口理论。他指出:“盖国之强弱,当以其国民之智勇富力为衡,岂在人口之多寡?且比较各国人口之多寡,匪独以人数为标准,当合人口与土地而比例之以为标准。”②否定了人口数量决定国力强弱的观点。比较各国人员多寡时,他认为应以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关系作为标准。他曾说:“今日西洋各国国力之发展,无不视经济力为标准。而经济学之生产三要素:曰土地,曰人力,曰资本。夫资本之初源,仍出于土地与人力。”③他在研究人口问题时,充分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同自然资源的发展以及更新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是十分理性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传入中国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1920年3月,陈独秀在《新青年》7卷4号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一文,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马氏的人口理论,他认为,马尔萨斯这种理论的错误,不仅是因为他对人口增长高于生活资料的增长之阐述过于抽象、空洞,更为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个学者的良心,露骨地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辩护。他还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方案。他认为:“中国人口过多底现象,不是和土地比例的人口过多,乃是不生产而消费的游惰人口过多;生产资料不足,不是生产资料增加底可能性赶不上人口增加,是增加生活资料底方法赶不上人口增加。”④中国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游惰社会”的不良社会制度,中国“家庭本位主义”的文化传统和民众科学知识的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据此,他提出了一个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案,即发展生产事业,发展交通事业,发达科学,发达生产技术,增加劳动力数量,分配平均和限制人口。

《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一文的发表,标志着陈独秀人口思想的形成。他在研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标志着他的人口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结束之际已日益走向成熟。

二、陈独秀人口思想的基本内容

1.批判以“人口众多自豪”和“人满为患”的观点

五四时期,很多政治、思想主张中都涉及了人口问题,总的说来,主要分为“人口众多自豪”论和“人满为患”的悲观论,陈独秀对二者皆有批判。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国力强盛与人口众多有直接的关系,因而把中国人口之多看成是强大的必然条件。陈独秀坚决批判了这种以中国人口众多而自豪的观点。“说到中国人口问题,有一班糊涂人常常以我们中国人口众多自豪,实在是梦话。”⑤他指出:“单是人多不一定就可以自豪。单是我们人口数目比别国多不算是真人多,必须我们人口和土地的比例比别国多,才真是人口众多。单是人口众多也不能自豪,必须是有知识和生产能力的人多,才可以自豪。”⑥

同时,针对中国“人满为患”的观点,陈独秀指出:“国力伸缩,与其谓之以人口多寡为衡,勿宁谓之以有无人患为衡。”什么是人患?他进一步分析道:“所谓有无人患者,亦非以人数多寡为标准,乃以生产额能否教养此人数为标准。生产超乎人数者,则人口愈多,而国力愈伸,人数超乎生产者,则人口愈多,而国力愈缩。生寡食众,此吾国所以有人满之患。”因此他认为,中国“非真人满也,人数超乎生产额,而教养无资也”。⑦只要改良社会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就不难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因此没有必要悲观失望。

2.批驳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首先,陈独秀认为马尔萨斯关于“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理论不能成立。他指出,人口的增加并不如马尔萨斯所推算的那样。以中国人口增加为例,3000年来人口增加也不过是20倍。人类的生殖力固然伟大,但自然的破坏力(寒冷,大雪,暴风雨、早灾、水灾等)亦复伟大,战争的、瘟疫的破坏力更是不用说。至于马尔萨斯所看到的西方人口过剩,是由于大机器初兴,失业人口猛增,一时出现的人口过剩的假象,是由于他忽略了造成西方人口过剩的深层次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

其次,陈独秀认为马尔萨斯关于“生活资料永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观点不正确。陈独秀指出,人口的增长能与生活资料的增长保持平均的速度,而且生活资料的增加速度可以大大超过人口的增长。人口递增固然是事实,食物随着递增也不是空想。因为“科学底发达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会使食物的增加速度恐怕不是现在时代的人想象得到的,何以断定他只能按照算术比例增加呢”⑧。

最后,陈独秀指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他认为马尔萨斯把失业之因归结于人口的增加是错误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比较的贫底现象,不一定是因为人口超过了生活资料,大部分是因为财产私有和分配不均”,由此,他进一步分析道,马尔萨斯“说明贫底原因只注重人口过剩这一层,把分配不均、科学不发达、生产技术不精、劳力底数量不充分、交通不便这五种贫底重大原因都忽略了”。⑨马氏的理论把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丢开,这是赤裸裸地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3.从制度和文化方面分析中国人口众多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陈独秀认为,中国人口过多的现象,是不生产而消费的游惰人口过多;生产资料不足,是增加生产资料的方法赶不上人口增加,其根本原因是“游惰社会”的不良社会制度造成的。

其次,陈独秀认为应着重于从文化传统、背景、氛围等因素方面分析中国人口众多的深层次原因,强调中国文化的“家庭本位主义”和缺乏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是造成人口多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他指出:中国民族以家庭为本位,“重家庭,轻个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⑩西洋民族以实利为本位,重视个人自身之利益,夫妇以营造自己的幸福为目的,不以生儿育女为目标。而中国人最重的是家,“一生所筹画的,不外得好缺弄钱回家,买田做屋,讨小老婆,生儿子”(11)。中国夫妇以“产子”、“传宗接代”为目的,他们认为“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即便穷困撩倒也自以为乐。(12)而且“中国人底脑子被几千年底文学哲学闹得发昏……简直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头脑和兴趣”(13),“中国人无教育无知识”(14),难以接受科学的避孕方法,主观上不愿节制生育,客观上也没有掌握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节制生育的办法。这样一来,自然会“生殖过繁”。因此,中国人口要远远多于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

4.从思想和经济等视角科学提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具体办法

首先,为了转变东方民族的传统观念,他提出了许多更新人口观念的措施:第一,破坏儒教孔道,禁止早婚。他指出:“早婚主义,源于嗣宗主义,即家族主义。宗族嗣续主义,源于儒教孔道祀祖孝亲主义。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不独早婚一害己也。”(15)第二,破坏大家族合居制度,建立新式的小家庭。他指出,中国的大家族合居制度,“根据于儒家孔教之伦理见解……此种伦理见解倘不破坏,新式的小家庭势难生存于社会酷评之下”(16)。第三,提倡优生优育。为了实现优生优育,他极力主张异族异姓结婚,认为“异族异姓相婚实为人种进化之大原因也”(17)。第四,提倡独身。他认为:“以吾国今日经济状态,宜盛行独身主义。因产业加增之率,低于人口加增之率也。”(18)

其次,陈独秀详细提出了七条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其一,发展生产事业。他认为,充分发展生产事业,“可消纳无穷的人口”(19)。其二,发展交通事业。他指出:“发展交通事业,对于人口问题有两种效果,一是增加能生产的人口;二是利用有余以补不足,等于增加生产资料。”(20)其三,发展科学。他认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将会促进衣食住各种生活资料的无限增加。其四,发达生产技术。他指出,“无论农产工产品,技术越发进步,生活资料增加底速度越发增加”(21)。其五,增加劳动力数量。他认为:“现在要增加生活资料,应该在社会制度上、经济组织上取消那‘游惰的上流阶级和‘游惰神圣的风尚,使劳力底数量充分增加。”(22)其六,分配平均。他认为,中国的资本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尤其是军阀手中,这造成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贫困和极少数阶层的生活富裕。因此,如能将全社会合拢起来平均分配,不见得生活资料真是不足。其七,限制人口。他指出:“在以上几种方法没有收效以前,用限制人口的法子减轻社会上一部分生产困难,也可使的。”但是,他还强调:“限制底方面应该注重在游惰的上流社会,不限于贫苦的劳动者。”(23)因为“贫民底子孙中往往有许多伟大的人物”,而且“富人子弟多游惰,贫民底子弟多勤劳,倘专门限制贫民多子,社会上游惰的分子渐渐增加,勤劳的分子渐渐减少,岂不是可怕的么”(24)。

最后,陈独秀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国民素质。“立国今世,能存在与否,全属国民程度问题。”他痛心疾首地指出:“吾国人识字者之少,万国国民中,实罕其俦。”可谓“不识字之国民遍国中”。(25)他主张效法西洋,加强国民教育,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同时,陈独秀还极为重视增强国民体质。他对英美诸国重视体育非常赞赏,认为他们“体育殊重,民力大张”,“而吾人之少年青年,几无一不病夫之列,如此民族,将何以图存”。(26)因此,他呼吁重视体育,增强国民体质。他认为人口个体素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自然就高,国家面临的问题(包括人口问题)便可“根本解决”。

三、陈独秀人口思想的特点

1.具有浓厚的启蒙主义色彩

在探讨人口观念过程中,由于陈独秀特别注意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决定性意义,强调了东西方民族人口观念的差异性,这使他的人口思想带上了浓厚的启蒙主义色彩。

他在比较东西方民族根本思想的过程中分析了东西方民族人口观念的差别。他认为,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以虚文感情为重;而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实利为重。两种文化价值观念形成了不同的人口观念。他指出:“盖其国为法治国,其家庭亦不得不为法治家庭;既为法治家庭,则亲子昆季夫妇,同为受之于法之一人,权利义务之间,自不得以感情之故而有所损益。亲不责子以权利,遂亦不重视育子之义务。避妊之法,风行欧洲。夫妇生活之外无有余赀者,咸以生子为莫大之厄运。”(27)

然后,陈独秀又进一步分析了东西方民族人口观念的差别。他指出,同样讲的是同姓不婚问题,但东西方理解的内容却不相同。“盖中国之禁同姓相婚乃出于伦理之见解,西洋之禁血族结婚乃出于生理之见解”,所以“中国之婚禁偏重男姓,而外国并母性而禁之”(28)。至于溺婴问题,东西方也有不同的理解,“西方堕胎溺儿,多避贫畏苦;东方溺儿,且因轻女”(29)。上述这些思想,都具有浓厚的启蒙主义色彩。

2.日渐接近马克思主义观点

《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一文,往往被史学家认为是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标志。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陈独秀认为,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他指出,马尔萨斯说明贫困的性质只注重食物,这是十分错误的,而说明贫困的原因又只注重人口过剩这一层,把“分配不均、科学不发达、生产技术不精、劳力底数量不充分、交通不便这五种贫底重大原因都忽略了”。其实,工人的贫困完全是由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所致,而工人的失业,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贫困和失业。陈独秀还在《马克思学说》、《社会主义批评》、《关干社会主义问题》等一系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中,涉及了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

尽管陈独秀人口思想的某些主张在现在已经过时,然而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诸如根据国情客观看待中国人口数量、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具体办法(更新观念、禁止早婚、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等)展开研究,仍然颇具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3)(14)(15)(16)(19)(20)(21)(22)(23)(24)(27)林茂生等编《陈独秀文章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100、100、132、506、505、505—506、110—111、501、504、99—100、53、127、420、170、189、506、506、507、507、507、505、99页。

(12)陈独秀:《答刘延陵——自由恋爱》,《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

(17)(18)(28)(29)水如编《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年,第25、51、25、200页。

(25)(26)《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49、43页。

责任编辑:何 参

猜你喜欢

陈独秀
蔡元培冒雪三请陈独秀
蔡元培冒雪三请陈独秀
陈独秀的三位夫人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对陈独秀评价之我见
陈独秀南京狱中受优待情况考察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为何玩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