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初步实践
2008-10-08金明君
金明君
在当前的生物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时刻影响着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比如课堂教学还存在“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考试成绩常作为学生学习水平唯一的衡量标准,忽略生物实验课及课外活动,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养成教育,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越来越低,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生物学科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卫生保健、食品营养、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生物学科科技人才.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勇于担负历史的重任,要坚定信念,勇于探索,注重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 、因材施教,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和保证
应试教育,着重对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略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与引导.落实新课标的最基本要求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在日常的每一堂生物课上,我十分注重统观全局,在设疑、导入、提问、辨析、练习、巩固提高等方面,都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做到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吃饱”、“学活”,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跟上、学会.例如,在《新陈代谢》一节中,我设计了以下的提问:(1)什么是新陈代谢?(2)新陈代谢包括哪两个方面?(3)结合生活中的新陈代谢实例,说明新陈代谢的意义.这三个问题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照顾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第一问适合后进生回答;第二问适合中等生回答;第三问适合优等生回答.只有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才能全部照顾到, 课堂教学才有圆满的收获.只有这样,确保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面向全体”,促进“大面积丰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落实新课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人,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学习,并得到最大的满足.”应试教育,常常是利用外部压迫使学生学习,而新课标特别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真正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对学科前景的憧憬,甚至是源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让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日常教学中,我要求自己讲清楚、讲简练、讲透彻,讲生动、讲形象;对学生学习生物的方式、方法、特点进行调查与研究,力求以最佳的手段来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比如,用直观教具激励学生的兴趣;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乐趣;把学生引向积极思维的状态;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种子的结构》这一节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胚、胚乳、子叶、胚芽等结构和功能,就显得非常枯燥、苍白.实际授课前,我把准备好的大豆、玉米、小麦、花生的种子(用水泡一定的时间)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结合具体标本来听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仔细观察、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整节课生动活泼.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不仅认识了胚、胚乳、子叶、胚芽等结构,而且还掌握了其功能,并能正确地区分双子叶和单子叶结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授之以渔,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现代社会发展表明:“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学.”新课标下的教学工作,不仅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还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不能仅使学生“学会”而且更要达到使其“会学”.
首先,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要教会学生预习.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使学生事先知道这节课要看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问题引导下,阅读课文,寻求答案,带着问题进课堂.要教学生学会听课.不能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步步跟随教师的总体思路,而要求学生勤于动脑,化解难点.对一般性的问题,首先要组织学生讨论,养成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一时解答不出来的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阅读,必要时老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和释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会学生课后认真复习,真正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其次,开设生物学法指导课,进行专门的、系统的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记忆各门纲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特点及主要特征时有困难,我讲了“生物知识的记忆法”,教学生利用生物进化观点、结构与功能辩证统一的观点来记忆各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以新课标的总方针为指导,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不但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