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问题”学生的数学成绩
2008-10-08龚健玲
龚健玲
在初中阶段由于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上进心减弱;上课经常睡觉、讲话、扰乱课堂;课后经常上网、打游戏,结识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小青年,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淡漠;有时甚至出现青少年犯罪等行为.我们称这些学生为“问题”学生,如何防止及有效的转化这些“问题”学生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接纳,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问题”学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问题”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问题"学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问题”学生,他们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二、改进教法,加强对“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问题”学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问题”学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最好能使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树立“问题”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问题”学生经常受同学的讥笑、家长的斥骂,许多“问题”学生的性格被扭曲,情感压抑,情绪低落.要提高“问题”学生的成绩,教师首先树立起“问题”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爱是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爱能使孩子克服自卑,获得勇气与力量.所以,我们应从多方面爱护、照顾“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给“问题”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的机会,尽可能地把“问题”学生能做好的事给他们做.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最终要使“问题”学生从心理发生感叹:我能行.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起学习的勇气,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奠定不可缺少的心理基础.
四、指导学法,让“问题”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造成“问题”学生学习差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不得法是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对学生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要让“问题”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作为教师应针对初中数学,根据情况对“问题”学生加以个别指导.例如,我曾指导过一个学生这样学习:首先做好课前预习.对于比较明确的知识,打“√”,对于不明确的画“?”然后做一两道针对性的练习.在上课听讲时就可以主动地掌握听讲的重点和节奏,而不是盲目跟着老师走.对于在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放松地听讲;对于已经看懂,但仍有一定难度的则要认真听讲,要沿着老师的思路走,还有一点,应予注意,就是在即将下课时老师所讲述的知识最容易被同学忽视,这时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惰性,集中精力,坚持积极思考,注意理解老师讲述的内容.对于自己仍未能解决的问题,做一个记号,如果在自习课上,经过重新思考仍然不能独立解决,就及时向任课老师提问请教.
五、掌握“问题”学生心理,建立师生感情
(1)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学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2)理解、尊重、宽容,善待“问题”学生.他们毕竟是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3)借助集体的力量感染“问题”学生.(4)给“问题”学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给他们制定短期学习目标(一个月)及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总之,如何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家长头痛的问题,也是应该重视的问题.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看法,我相信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问题”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