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丑小鸭”的苦恼

2008-10-06翁建平

中学生天地(A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小文丑小鸭同学

翁建平 焦 阳 等

看了去年12月《中学生天地》里面刊登的《怎样与谁都不喜欢的人相处》,我马上想到了自己。因为,我就是那个“谁都不喜欢的人”。

——一个急需帮助的人

在浙江省中部的一个县城里,记者找到了这位“急需帮助的人”。黄馨是这样一个女孩子,相貌普通,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一般,在父母宠爱和同学友情中度过了平静的小学时代。然而,初一下半学年的那个课间,让她陷入到挥之不去的苦恼之中。

哄笑,哄笑,哄堂大笑

下课铃响过之后,黄馨像平日一样,没有跟着同学们跑到教室外面去玩耍,也没兴趣和大家凑在一起谈天说地,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做作业。忽然,班里一个男生走过来,阴阳怪气地说:“黄馨啊,你长得这么丑,以后长大了就算‘倒贴怕也没人要,可真替你担心啊!”周围的同学一片哄笑。

黄馨愣住了。从来没有和别人吵过架、发生过冲突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轻轻地骂了一句“神经病”,便低下头不再理他。上课了,黄馨的心情也慢慢平和下来,“他小学时就是那种很爱捣蛋的男生,常被老师罚站,上中学以后在我们班主任的管束下才收敛了一点。我比较了解他,而且看在他有进步的份上,也就原谅他了。”

就当它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吧,很快就会过去的。可是,令黄馨没有想到,这才刚刚开始。

过了几天,又是一个课间,黄馨要走到教室外面去,过道却被一群围在一起的男生堵住了。她轻轻地碰了碰一个站在过道上的男生,请他让一让。那男生抬头看了她一眼,像触电似的一下子跳开:“我说美女,拜托你以后不要碰我,恶不恶心啊?”说着还做了一个要吐的动作。又一片哄笑。

黄馨说,从此,情况就一发不可收拾,她多了一个“美女”的绰号,还不断有人一见她就故作呕吐状,先是两三个活跃的男生,接下来是五六个,后来连女生也加入了,最后“扩展到了全班”。有次上课老师提问时说“哪个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有人喊出黄馨的名字,接下去就是一阵哄堂大笑。

说吧说吧,我不在乎

“班里就没有人站出来为你讲句话吗?”记者问。“也不是没有,”黄馨想了一会儿说,“有一次一些同学又在取笑我,同桌看到我很不开心,就对那些同学说,你们不要讲了,非要把人弄哭不可还是怎么着……不过这种‘打抱不平是要加引号的,我认为她也是在‘装。”黄馨告诉记者,有一次坐在她后面的两个男生正在说什么真倒霉被老师换座位换到“美女”的后面时,她的同桌转过去跟他们说:“你们还倒霉?想想我吧,就坐在她旁边……”

“你什么反应?”记者问。“我只能假装什么都没听到……”“要是他们当面取笑你呢?”“他们笑我,我也跟着一起笑。”这让记者感到意外:“怎么能笑得出来呢?”黄馨淡淡一笑:“脸上笑,心里苦。还能怎么办呢?被他们说得太多了,我也早就习惯了,说吧说吧,我不在乎。”记者摇摇头:“如果真不在乎,你也不会给我们写这封信了吧。”黄馨收住笑,叹了口气说:“大概是一点一点的郁闷积累得太多了……”

努力了,可是没有用

黄馨曾想把这些告诉班主任,但是想来想去,最终没有去说。因为她觉得严厉的班主任一定会把那些同学狠狠地骂一顿,而他们挨了骂以后一定会“记仇”。她也曾经想过跟父母说,但“他们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那么就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吧。黄馨说她在班里总算处下了两三个还算谈得来的朋友。有一次放学相伴回家,她终于忍不住说:“他们总是要说我,烦死了。”可令她失望的是,朋友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更令她失望的是,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好看到一群人又聚在一起拿她当话题说笑,她的一个朋友也在其中。

要不,就主动地和同学们说说话,改善一下和他们的关系?可是,当黄馨一改平时喜欢独处的姿态,主动去找同学聊天的时候,才感到自己和大家几乎没什么共同语言。同学们都喜欢谈论明星啊流行啊时尚啊之类的话题,可她一点都不了解,也不喜欢,因为她觉得“这些东西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

为了让同学们接纳自己,她说她甚至故意在同学面前做出一些“可爱”的动作,想表现出自己活泼的一面,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幼稚”、“恶心”的评语。于是,她干脆闭上嘴,把自己重新关在一个人的世界。

“我努力过了,可是有什么用?”

我该怎么办

现在黄馨上初二了,学校生活俨然成了一种负担。她每天尽可能早一点到校,放学后则尽量等同学们走得差不多了再离开。她无法从容地在周围都是同学的目光前走过,在她看来那目光里全都是鄙夷和嘲弄。

“有时候我也问自己,我真的很丑吗?我不承认,我只是长得很平凡而已。我也有缺点,比如不善于跟人交流,没有他们成熟,讲话有时跟不上他们的思路……可是我只想和他们好好相处啊,这真的那么难吗?”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黄馨家的门铃响起,父母为她请的家教来了。黄馨妈妈抱歉地对记者说:“这孩子动作慢,每次功课都要做很久……”

在妈妈眼中,女儿很乖、很听话,只是太内向,也没有什么课余爱好。对于女儿的遭遇,黄妈妈说,如果不是女儿给《中学生天地》写信,她还真的不了解。“黄馨跟我说起过你们杂志里的‘来来往往,很信任主持这个栏目的杨敏毅老师。我希望杨老师能帮她解开这个心结。”

记者本来还很想找到黄馨的同学们,也听听他们怎么说。经过多方联系,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能如愿。好吧,我们直接去找杨老师。

杨老师讲故事

杨敏毅老师在上海的办公室,更像是一个气氛温馨的会客室。听记者简要地说明了来意,杨老师说:“这个女孩子应该上初二吧?”

“料事如神”的杨老师没有马上为黄馨出谋划策,而是讲起了另一个女孩的故事。

“呶,她又来了!”

随着门外传来一声“报告”,办公室里的老师纷纷苦笑着摇摇头,有的干脆拿起书本准备起身离开。

一个女生走进了办公室:“王老师,我昨天写的作文……想听听您的意见。”“哦,下堂课会讲评的,课堂上再说好吗?”她呆站了一会儿,又转向李老师:“李老师,桌子好乱呀,我帮您收拾一下吧。”“哦,不用不用,谢谢谢谢。”看没什么人理睬,她干脆自己找了把椅子坐下,托着腮,定定地看着对面的潘老师……

“她是谁呀?”刚来学校不久的许老师对这个举止怪异的女生产生了兴趣。“她叫小文,”同事说,“这女孩不知怎么回事,说话做事都慢吞吞的,反应也比较迟钝,反正看起来傻乎乎的,全班同学都不喜欢她,她还特别爱往办公室跑,爱跟老师黏在一起,真让人受不了!”“是啊,刚才我被她盯得汗毛直立!”潘老师笑着说。

不久,小文班的班主任要去生孩子了,班主任一职由许老师接任。她很快发现,小文的处境比她原先想象的还要严重。班里无论男生女生都讨厌小文,经常取笑她,捉弄她,而小文挨了骂不但不回嘴,还总是呵呵地傻笑,这就让那些欺负她的同学更来劲了。许老师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一天放学后,许老师去卫生间,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烟味。“是谁在抽烟?”许老师很生气,要知道,这可是女厕所!一个隔断的门缓缓打开,竟然是小文站在里面,地上还扔着一个没有燃尽的烟头。“许老师,我,我,我没有抽烟……”小文说着,右手紧紧攥着左手的手腕,不住地颤抖。许老师一把拉过她的手,捋起袖子一看,手腕上竟然有好几个烟头烫过的印记!

许老师责备也不是,心疼也不是,干脆拉着小文来到自己的宿舍,拿出药水给她擦拭伤口。“许老师,”小文终于哭出了声音,“他们都欺负我……”

原来,小文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除了读书,很少接触别的东西,以至于生活能力很弱,吃饭最慢,体育成绩最差,美劳课上也是最笨拙的一个。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音乐课结束后,同学们都走了,她还蹲在座位旁慢吞吞地整理书包。音乐老师以为学生都离开了,锁上了音乐教室的大门。小文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求救,偏偏又内急……直到两个小时后,才有人发现被关在里面的她已经尿在了裤子上。

从此这便成了一个笑柄,让小文在同学们面前始终抬不起头来。终于熬到中学,初一时还好,到了初二,开始有同学说小文是“傻子”、“低能”,还有人翻出了她当年尿裤子的“旧账”,于是她迅速成了全班同学的取笑对象。也就是在这时,她发现只有老师不会捉弄她,于是她频频地往老师办公室跑,只有和老师呆在一起才觉得“安全”……

转眼间上了初三,情窦初开的小文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孩。单纯的她似乎不懂得什么是羞涩,直截了当地向那个男生表白了心意。没想到,那个男生为了跟她“划清界限”,反而更猛烈地捉弄她,还编出顺口溜讽刺她。小文再也受不了了……

许老师私下找来班里的同学,问他们为什么要捉弄小文。一些同学承认,并不是和小文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因为小文看上去“傻傻的”,跟大家都不一样,而且说她她不吵也不闹,拿她来寻开心比较“好玩”。另一些同学则说,捉弄小文已经成了班里的一种“风气”,大家都这样,自己只是“随大流”,不这么做反倒显得“不合群”了。

许老师决心帮助这个女孩子。

一方面,她辗转找到了杨敏毅老师,请杨老师为小文进行一周一次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她专门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请同学们谈谈对此事的看法。班会上,有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过分调皮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是深深的痛苦,并向小文道了歉;有人反思说,伤害一个善良的弱者是不道德的表现;有人领悟到,每个人都有优点,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尊重、欣赏和包容身边那些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还有班干部表示,今后会维护正义,创造和谐相处的班级环境……这堂班会课上,小文第一次当着同学们的面掉下了眼泪,只有她自己知道,心里那片厚厚的云层正在慢慢散开。

时间过得真快,小文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业余时间,她还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学培训班。前几天,她给杨老师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她已经被培训老师选为教学助手了。

[杨老师的画外音]

初中生往往把同伴看得比家长、老师更重要,而小文对老师的“依恋”,实际上正说明她严重不合群。她的内心非常孤独,她其实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由于不善于与人沟通,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某种“病态”。

小文的“不回嘴”,并不是因为“傻”,而正是她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弱的表现。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越是“示弱”,就越容易受到捉弄。

自残行为往往缘于自尊的缺失,而自尊的缺失又往往源自缺乏自信。由于成长环境比较封闭,小文比同龄人显得“幼稚”,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差、生存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等。“尿裤子”事件正是这种“幼稚”的表现,而这件事使小文在同学们面前失去了更多的自信,最终失去了自尊。

初二!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会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变得特别敏感;而这时候,人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男孩子,还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口无遮拦,往往容易伤害到别人。

我在给小文做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帮她分析问题的根源,让她慢慢明白几个道理:1.和同学们相处不好,要想想别人怎么了,也要想想自己怎么了,比如“幼稚”的问题、不合群的问题,要自己学着慢慢改进;2.性格的改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急,要相信成长中的不完美,随着成长的过程总会过去的。

故事讲完了,杨老师喝了一口茶,放下杯子,缓缓地说出了她想对黄馨说的话——

你的遭遇,在小文身上,在很多人身上,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小文最终走出了她的痛苦,杨老师相信你最终也能摆脱你的困境。

你想过倾诉与求助,但结论都是“没用”,杨老师想告诉你,不去说是更没用的。再独立、坚强的人也需要支持。世界这么大,只要你去找,总能找到帮助你的人。其实,从你给我们写信的那一刻起,你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同龄人之间总会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游戏,想想看,是不是你的世界太狭小了?尝试一下,慢慢地丰富自己,你和同学们的关系说不定也慢慢改善了呢!

但杨老师也建议你,不必强求什么,更不要刻意去讨好别人。杨老师并不同意“全班同学都讨厌我”的说法,其实你比小文幸福,至少班里还有几个说得来的朋友。请珍惜她们,不要对她们要求太高,给友情一点慢慢生长的时间吧。

反正有理辩论会

主持人:嗨,大家好!我是校园记者焦阳。听了黄馨同学的故事以后,我联想到身边类似的情况还真不少。“谁都不喜欢的人”的出现,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呢?干脆,我找了些平时能言善辩的同学,就这个事情来辩一辩吧。先请正方同学发言,他们的观点是:黄馨同学该负主要责任。

麻辣暴力派:肯定是那个女生的错嘛!要是换我,早就骂过去了!性格这么软弱,到哪里都要被欺负!自己要争口气啊,你就这么愿意被他们欺负啊!

冷酷沉着派:我觉得这件事和长相并没有什么关系,是性格问题。如果一个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老是独来独往,还老认为人家说的都是无聊的东西,这不摆明了是把自己推到大家的对立面上去嘛,遇到事谁来帮你?

激情澎湃派:情况真像黄馨同学想的那么严重吗?未必吧,毕竟故意伤害别人的人总是少数吧!她把全班同学都看成“敌人”,肯定就不自觉地主动疏远了大家;疏远了大家,又怎么能指望大家不疏远她呢?现在还仅仅是在班上呢,以后到了社会上,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难不成要把全世界都看成漆黑一片……

主持人:呃,这位同学情绪有点激动,我们还是再来听听反方辩友的说法吧。

锄强扶弱派:拜托啦,人家性格是软弱了一点,但这也不代表就应该被你欺负啊!人家长得好看不好看,关你什么事呀!难道你没有一丁点缺点?你要是还没有学会如何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先想想,假如自己的缺点一天到晚被人抓着不放,你会有什么感觉!

冷静客观派:我觉得,那些“谁都不喜欢的人”,总是有些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但不一样就一定是不好、不对吗?正像对方辩友所说,不是长相问题,是性格问题。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一定是有原因的。不理解不宽容反而去百般嘲弄,这才叫幼稚!

啰哩巴嗦派:说好听点是玩笑开过头了,说难听点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还有那些起哄的同学,墙头草随风倒,还有点做人的原则吗?事情坏就坏在起哄上,本来一点小矛盾都被放大了。就像我前几天在路上看到有辆自行车不小心撞到行人,本来一点小事,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

主持人:扯远了,你们的时间也到了。我来总结一下吧。老师教导我们说,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像我们这个辩论会的名字,“反正都有理”,两方的意见合在一起就是真理!

小编感言:

就像安徒生笔下那个“丑小鸭”的故事,杨老师说,成长中的不完美,随着成长的过程总会过去的。

但这个“过去”,不是仅仅依赖时间的流逝,而要靠“成长”本身。什么是“成长”?答案有很多,小编在这儿只想说,当你读完这篇文字,能够或深或浅地体会到黄馨和小文她们内心的痛苦与酸楚的时候,你就在成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丑小鸭”,谁也别笑谁,真的。那就让我们相互鼓励着,一起勇敢地长大吧。

猜你喜欢

小文丑小鸭同学
丑小鸭的蜕变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天门石
鲤鱼跳龙门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丑小鸭》后传
《丑小鸭》续编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