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问题教学 培养批判性思维

2008-09-20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守财奴批判性小说

关 莹

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常常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的形式。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由“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模式。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教学法”进行再创造,形成一种“学生提问——教师归纳——课堂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的教法体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强化问题意识,激励学生多角度质疑

首先,教师要创设宽松的预习氛围,激发学生发掘问题的兴趣。例如,鉴赏小说单元时,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简单的预习,从多方面发现问题。例如,关于情节,可以提问《药》、《项链》、《陈奂生上城》、《守财奴》的情节是什么;关于人物,可以提问你喜欢谁,为什么。另外,还可以提出自己发现的独特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点拨,拓展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例如,鉴赏小说单元时,我提示学生要尊重小说的体裁,紧紧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并结合小说的主题、题目等来提问。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明白提问的方法,我对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进行了这样的比喻:圆心代表小说的典型人物,圆周代表小说的情节,中间代表小说的典型环境,三要素都为表现主题服务。这样点拨后,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地提出问题了。

另外,教师要确定评价所提问题的标准,给予学生成就感。我给出了四种评分标准,标志是“竖、勾、三角、五角星”,分别加1、2、3、4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提问的兴趣和思维的能动性。一开始,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难易不同,后来渐渐地迈上了新台阶,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认真评估:关于小说人物的问题都给打“勾”,加2分;关于主题和环境的问题打“三角”,加3分;如能将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的,酌情加4分。一时间,学生们的问题源源不断,学生都成了“问题生”。

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或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或由微观到宏观,都不同程度体现了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些问题已经超越了教材本身,还有些问题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思维,初显了批判性思维的萌芽。

2.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一,师生共建问题库,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在教案本上专门成立了问题库,通过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来了解他们对课本的掌握程度,这样既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又照顾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我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类。例如,在《药》一课中,我分别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为人物类、环境类、主题类等。

第二,师生研讨共提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求异思维。文学作品常常留有空白,留下的空白越多,越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越能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思维。因此,文学作品更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更能激发他们的激烈讨论,讨论中,教师要寻找契机进行适当的点拨。

第三,师生总结再拓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小说单元学完后,我特意要求学生总结小说结尾的特点。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说:“要从揭示主题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守财奴》一文的结尾,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守财奴至死不变的本色,从而深化了批判拜金主义的主旨。”有的学生说:“要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去分析,比如《项链》一文的结尾通过情节深化了主题,加强了对小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批判。”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留意小说的结尾,因为它凝聚着作者的精心构思:或在情节安排上,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或在环境描写上,渲染气氛;或在人物刻画上,独具匠心。□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第六中学)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守财奴批判性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守财奴
The Miser and His Gold守财奴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守财奴
守财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