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没完成作业?
2008-09-20姜传奇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8期
姜传奇
一向认真聪慧的语文课代表,昨天竟没完成简单的扩句练习作业。这让我很奇怪。
我把她叫了过来,微笑着问:“昨天的作业遇上麻烦了吗?能说吗?老师可以帮你解决!”“我……没信心做,我怕错……”她哽咽着说。
我疑惑,翻开她的作业本,作业本纸面整洁、书写娟秀,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细致认真的好学生,可……忽然一页作业的评语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也是一组扩句练习,句子的主干是这样的:“()的星星闪耀在() 的夜空”。她是这样写的:“(马儿般疾驰)的星星闪耀在(像无垠草原一样宽阔的)的夜空。”初看有些费解,正如先前老师的评语:表意不是很恰切,比喻事物的联系不是很好。但细细咀嚼,字字斟酌,用一颗童心去欣赏,竟也能从中获得一份美的遐想。
我抚摩着她的头,对于她的精辟扩句表示赞叹和惊奇,果不出我所料,她向我说起了她曾看见过的流星划过天际的美丽瞬间,还说到自己是如何绞尽脑汁地构筑句子来表现自己当时的那种惊叹。本来精心酝酿的句子被老师当头一盆凉水,之后甚至都不会做作业了。在她的诉说里,我体会到了她的满心委屈。
教学中,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一份“标准答案”。也由此“表意不恰切”就成了很多教师评语中的“笔头禅”。课程改革了,我们的思维却依旧循规蹈矩。对于诸如上面之类的比喻,倘若我们教师能还原自己一份童心,用一种欣赏的角度去体验孩子的感受的话,我们就一定会惊叹于孩子不同寻常的想象与感受,而这种不同寻常的想象与感受正是创新的最初形态。
模糊标准答案的清晰界限会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评价中一定要慎用标准答案,不要轻易地对学生的答案说“不”。□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登瀛小学)
编辑 杜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