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的“三味”是何意
2008-09-18王晓云
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版 2008年1期
王晓云
课文链接
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匾额系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他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即董遇所说“〔读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思是要人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愤学习。宋人苏轼对董遇的“三余”之说法甚为赞赏,曾作诗抒发利用空余时间读书的乐趣:“此生有味在三余。”据此,鲁迅的老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就将“三余”改成“三味”。
对于“三味”的意思,有人考证说:“三味”源出自《李淑书目》。李淑曰:“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xī,醋)醢(hǎi,鱼、肉等制成的酱),是为书三味”。而寿镜吾的孙子寿宇则认为“三味”应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他说:“祖父解释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另外,很多研究者、专家以及游客也对“三味”之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三”表示多数或多种,“三味”就是让人在读书时再三地吟味,再三地体会,或者指读书能品尝到酸甜苦辣多种滋味;有的说“三味”指书案上文房四宝中的书香、墨香和纸香;有的觉得“三味”指书房后园三种花木的香味,即桂花香、腊梅香和牡丹香,等等。
现在对“三味”的解释,绍兴鲁迅纪念馆的讲解员是把“三味”解释成“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泛指读书如同品位米谷、蔬菜、调味料一样,由粗到精,由淡到浓,越读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