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

2008-09-12

资本市场 2008年9期
关键词:股权基金

在席卷了全球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巨额并购记录后,PE正在从各个层面渗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的市场环境有哪些适合PE发展的特点?完成投资后如何全身而退?中国PE业正处于制度将变未变的破茧时分。

私募股权基金的出现已经超过60年了,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中国却还是一个新事物,伴随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实践、去完善。中国的企业除了要了解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外的状况外,对目前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有所了解,则更是有现实意义。

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历程

私募股权基金现在在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其发展历程也是一波三折。

第一波投资浪潮是在1992年前后,大量海外投资基金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中国。当时航天工业部等很多部委的下属企业急缺资金,因此海外私人投资基金大多与中国各部委合作,但后来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很难找到外资眼中的好项目,而且当时既少有海外上市又无国内通过股市全流通的退出渠道,外资多数资金投出去后无法退出,加之行政干预等原因导致投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以全面失败告终。

第二波投资浪潮是在1999年,大量资金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做前期小笔投资的投资家们从中国赚到了钱;同时,在硅台模式的影响下,各级政府开始成立地方性创业投资公司以扶持本地项目(以深创投为代表),但由于中小企业板没有建立,退出渠道仍不够畅通,加之世界范围网络泡沫的破灭,此批投资企业铩羽而归。

经过前两次的投资潮后,2004年后期基金的成功案例慢慢开始浮现,例如鼎晖成功投资鹰牌陶瓷、南孚电池等,也就是现在的第三次资本浪潮。在这次浪潮中,黑石、KKR、华平、凯雷等美国大型投资基金开始在中国大陆频频出手,开创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黄金时代。

纵观这三次浪潮,可以得出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得不到良好发展,是有很多法律、金融制度、观念方面的因素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私募基金一直没有合法的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修订之前,成立私募股权基金一直存在法律障碍。我国的私募股本投资的经营环境非常困难,在没有法律框架情形下,弄不好就会踩上“非法集资”的“地雷”。如果私募股权基金以公司制的形式设立的话,将会面临33%的公司所得税和最高45%的个人所得税双重税收负担。除了组织形式问题外,我国关于非公开募集对象以及非公开募集的发行渠道和发行方式的界定都很不清晰,不能给私募股权基金一些很好的进出入渠道。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初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不顺利。

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现状

2004年6月由美国的新桥资本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控股股权,被业界认为是我国大陆第一起PE案例,并从此开始,我国PE市场逐渐活跃。

截至2007年11月30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内地共投资170个案例,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活动的机构数量达105家,整体投资规模达124.86亿美元。PE所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和金融服务方面,投资总额达到55.6亿美元,电子和消费品则占了投资总额的24%,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次贷风波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重创,以及PE在中国高达35%的年平均收益率,都预示着中国的PE投资即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由于PE概念进入中国较晚,而且PE投资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所以目前在国内活跃的PE投资机构,绝大部分是外资PE基金,国内相关机构仍非常少,只有鼎晖和联想旗下的弘毅投资等少数几家。目前我国活跃的PE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专门的外资独立投资基金,如凯雷(The Carlyle Group)、黑石(Blackstone Group)、3i投资(3i Group)。

2.大型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下设的直接投资部,如软银集团下的bodhi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士丹利亚洲部门、以及JP摩根等。

3.大型企业的投资基金,服务于其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组合以及其他一些投资机构。如联想控股旗下的北京弘毅投资公司。

4.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法规出台后,新成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如申滨投资等。

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发展的特点

私人股权投资交易频繁,且屡创新高

2004年末,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等机构,联手收购哈药集团55%股权,创下第一宗国际私人股权基金收购大型国企案例;进入2005年后,私人股权投资领域更是欣欣向荣,不断爆出大的投资案例,其特点是国际私人股权投资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联合,投资规模巨大。2005年9月9日,凯雷投资集团对太平洋人寿投资4亿美元,因此将获得太保人寿24.975%股权。这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交易。2007年9月,黑石集团正式宣布出资6亿美元购入蓝星集团20.0%的股权,是目前私人股权基金在中国非金融类企业的最大一笔单笔投资。

此外,国内大型企业频频在海外进行并购活动,也有私人股权投资的影子。如联想以12.5亿美元高价并购IBM的PC部门,便有3家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联手注资3.5亿美元。

国外私人股权投资获利丰厚,本土投资机构快速成长

过去几年,境外私人股权基金通过投资中国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凯雷以800万美元投资携程网,上市后变现1亿美元,获取了12.5倍的回报;软银4000万美元投资盛大网络发展,则获得十余倍回报;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3家境外投资机构向蒙牛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在短短3年内获约26亿港币投资回报;而高盛以2500万美元参股的无锡尚德,使其投资增值为4亿美元,一年时间投资收益超出10倍,等等诸如此类。

此外,中国本土金融机构也发挥金融创新优势,积极参与到私人股权投资市场。截至2007年11月底,深圳国投、中信信托、湖南信托、天津信托、平安信托等信托公司已发行数十个私人股权投资集合产品,总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继中信证券全资设立专营股权投资的金石公司后,更多证券机构正在为获取直投资格而努力,计划设立全资投资公司,甚至以内部投资部门来直接运作私人股权投资业务。

中国大陆成为PE热土,本土机构发展大机遇

已然显现

据清科创投数据显示,2007年共有64只可投资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资金355.84亿美元,较2006年的141.96亿美元增长150.7%。

同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投资了177个案例,整体投资规模达到128.18亿美元。2008年仅第二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数量就有24只,环比增加71.4%,募资数量呈大幅增加态势;募资规模30.08亿美元。

目前国内私募股权基金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虽然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相关法律法规和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的不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运作的法律环境一直不完善,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这种法律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私募股权基金的良性发展。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企业是通过企业的成长获取回报。更加依赖于投资企业的公开上市以实现资本退出,但目前在我国除了沪深两大交易所之外,尚没有运作规范的三板市场,增加了资金退出难度,减弱了基金的流动性。

融资、投资和退出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三大运作步骤,由于法律框架和三板市场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不少本土私募股权基金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即对本土企业的投资,其设立与退出都通过境外渠道进行。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善的私募股权基金的认定标准和监管条例。由于私募基金的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未来的法律法规不必增加过多的限制条件,只需将其具体运作规范加以明确,并对其积极引导。加快全国性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协会的建立,加强行业自律监管。

第二,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退出渠道。大力发展包括产业投资基金在内的私募股权基金,还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满足各类私募股权基金的流动性的需求。在现有市场基础上,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完善做市商制度、开辟创业板市场,让私募股权基金有退出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私募股权基金的作用,促进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培育优质上市公司资源,推动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有市盈率高、费用低、程序规范化等优势。

第三,明确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向问题。前者是指投资者范围的界定,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由机构投资者出资,范围过窄,不利于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未来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考虑将个人投资者纳入投资范围,以增加个人投资者投资渠道,分散银行与股市的风险,而且可以填补银行信贷与证券市场的真空。后者是指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方向要规范,避免以股权投资名义设立的基金过多的投资于证券市场。

第四,发挥政府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促进作用。私募股权基金是全球金融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国退民进”产权多元化的有效手段,更是重新打造中国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途径和选择。私募股权基金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短板,政府应引导其发展。一个较为成熟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同样是政府实现其政策的良好工具。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例如引导基金)是政府参与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极其重要的形式。

猜你喜欢

股权基金
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
关于“一股二卖”中股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
家族治理与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互动关系研究述评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