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类基金如何操作
2008-09-12
收集拟投资的项目
风险投资类私募股权基金操作的第一步便是想方设法收集需要投资的项目,一般而言,主要来源渠道为:首先,依靠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研究所、政府机构等关系网络,在基金管理人自己擅长的产业领域选择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这类项目来源要花费基金管理人较多精力,但项目质量较高。
其次,依靠创业者的毛遂自荐,创业者根据自己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向风险投资类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发出投资要约,即提交商业计划书,重点阐述自己企业如何将获得成功,争取风险资本的投入。这种项目来源大多良莠不齐,通常风险偏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认真的筛选,因而不受基金管理人的青睐。
再次,基金管理人还通常能得到其他风险投资机构的推荐。由于项目的高风险性以及各个风险投资机构的擅长领域各异,不同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结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战略同盟,或相互推荐项目,或联合投资于某一项目。其他风险投资机构推荐的联合投资项目往往受到风险资本家的喜好,因为其他投资者在推荐之前,一般对投资对象进行了认真评估,项目的风险性已相对降低,同时联合投资本身也能降低风险,并有利于基金管理人在业界建立、发展、巩固互利合作关系。
最后,风险投资机构的股东、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等关系人的推荐也是取得项目的渠道。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的股东推荐的项目,被选择投资的概率也较大。因为股东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需求与投资策略相对了解,并且由于自身利害关系使然,其在推荐项目之前一般也作过一定的调查,项目的风险相对较低。可见,风险投资类基金要取得较好的项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广泛而有效的关系网。
初步筛选项目
基金管理人在取得众多项目后,通常会对其进行初步筛选,剔除明显不符合其投资要求的项目。一般而言,平均每1000份商业计划书中,能引起基金管理人兴趣的只有100份,经过尽职调查、评估和决策,最终真正能够得到风险资本支持的项目只有10份左右。
在项目的初步筛选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的筛选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家风险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筛选标准,筛选标准的明确与公开有利于风险投资机构对外保持一致形象,吸引合适对口的项目。
项目所处的成长阶段是基金管理人在初步筛选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项目成长阶段包括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基金管理人投资于何种成长阶段的项目,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从业经验及所处的地区和行业竞争程度联系密切。一般而言,只有那些优秀的风险投资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基金管理人致力于从事种子期风险投资,产业附属风险投资机构为了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也乐意投资于种子期项目;普通的风险投资机构只将风险资本投向导入期、成长期和扩张期,或投资于擅长的项目;金融附属风险投资机构则倾向投资于扩张期,甚至成熟期,以充分发挥它们在资产重组、企业并购等方面的经验。近年来,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风险投资在扩张期、成熟期的杠杆收购、管理层融资收购等方面增长迅速。
在这些具体阶段的投资筛选标准中,很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有的不需要企业盈利,但是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营业收入,比如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有的不仅需要企业有一定规模的营业收入,还要求企业必须盈利;有的甚至只投资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关于投资规模,基金管理人多根据自己旗下可供投资风险资本的总额,并结合基金的存续期和个人的时间安排,来决定对单个企业的投资规模。通常,基金规模小并且存续期较长的,投资规模较小,因此他们多选择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对于发展较成熟,甚至一些Pre-IPO的企业他们没有多少兴趣,投资额多在每个企业几十万美元至100万美元;而基金规模小但是存续期较短的基金则更多会考虑一些较为成熟的企业,因为如果投资于早期的企业而基金的存续期短,将会面临基金结束时仍未退出的可能,其投资额有可能相对较大,比如单个项目投资额在1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之间。对于基金规模较大,存续期较长且合伙人较多的基金,投资规模也可能并不大,处于500万美元以下;对于基金规模大,存续期中等,且合伙人较少的,基金的投资规模会大到5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甚至更大。
投资项目如果符合基金的要求,仅仅意味着项目通过了初选,接下来还必须通过基金管理人的进一步考察以及经过严格的尽职调查,才可能让投资者作出投资的决定,进而选择投资工具并设计在投资协议中设定专门的进行风险控制的条款。
尽职调查
在对企业的进一步考察中,基金管理人充分搜集创业企业的有关信息,并结合企业的商业计划书,根据其自身的评价指标来决定是否投资。其中,创业者素质与经营管理团队、市场前景、产品与技术情况是基金管理人投资决策的关键要素。
从创业者素质与经营管理团队上看,风险投资是对人的投资,企业家素质,如领导能力、远见、诚实、开明和奉献精神等都是基金管理人考核的重要方面。基金管理人从各个角度去考察创业者或经营管理团队是否在他从事的领域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是否掌握市场前景并懂得如何去开拓市场,是否懂得利用各种渠道去融通资金,是否有将自己的技术设想变为现实的能力等。从市场前景上讲,任何一项技术或产品如果没有广阔的市场作基础,其潜在的增值能力将是有限的,并很难达到基金管理人的追求目标。
通过创业企业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基金管理人可以获得数倍的收益。基金管理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的认识,分别对创业企业的产品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占有率会有多大,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何,以及企业在产业链及价值链上的地位等作出决策。产品与技术情况则是关注产品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是否易于丧失先进性,是否需要经过大量研究才能变为产品,产品是否具有本质性的技术,是否有诀窍或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归属如何,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纠纷以及产品的生产计划是否可行、可靠,产品生产是否需要依赖其他厂家,生产工艺、制造设备、人力规划、原材料供应、质量管理是否达到市场化与盈利性的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基金管理人进行广泛细致的思考和调查。
除了考察以上评价指标外,基金管理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还遵循以下两点:第一,绝不选择存在超过两种风险以上的项目。风险投资项目常见风险包括研究发展的风险、生产产品的风险、市场的风险、管理的风险和成长的风险。如果基金管理人认为项目存在两种以上的风险,一般就放弃投资。第二,投资于产品市场最大的项目。在风险和收益相同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会选择投资于产品市场更大的项目。
确定投资工具
在尽职调查结束后,如果基金管理人决定投资,就要讨论确定投资工具、企业的估价和基于以往销售业绩或未来盈利预测的投资价格、投资金额和股份比例等,然后签订投资协议和认股合同。基金管理人一般不用普通股或债务,这类工具更多地在企业发展后期使用。对于新企业,一般采用可转换成普通股或可认购普通股的优先股或债券,这些投资证券工具的混合使用可以满足投资者和企业的不同需求,双方磋商的余地较大。
采用可转换优先股或债券作为投资工具,一方面在企业经营不良时可以通过企业回购股票和优先股的清算来保护投资成本并获得一定的红利收益,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出色时,可以通过转换成普通股并上市来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可转换优先股的价格确定方法与企业价值评估值成正比,在一定投资资金下,盈利预测越高,企业价值评估值越高,投资者所占股份越少,每股价格越高。在其他融资操作中,优先股与普通股转换比例是固定的,如1∶1,或10∶1,也即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价格是确定的,但在私募股权投资中,这个比例不确定,根据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状况来调整,这可起到控制风险、保护投资和激励企业管理层的目的。
在确定投资工具之后,企业的估值对于私募股权类基金来说非常重要,涉及面非常广,现在比较通行的还是依据市盈率进行估值调整的方法。
控制风险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的高风险性,在整个投资操作中如何控制风险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比较常用的控制风险的方法是及时进行股份调整,即根据企业的风险状况对所要认购的股数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在初始承诺投资时,对于风险较大的企业,在投资的早期多采取投资额较少的策略,随着企业的稳定性及盈利能力各方面的提升,投资额逐渐增加。因此,大多数的企业在第一轮融资中,所筹集的资金相对较少,随着融资次数的增加,融资额也相应地增加,到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时,其融资额一般会与上市的融资额处于同一数量级。
案例1江西赛维LDK案例中的风险控制
2006年7月,NBP对江西赛维LDK进行了首轮投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9月,NBP作为首席投资商,联合鼎晖、集富亚洲、三菱、崇德资本等第二轮投资4800万美元;12月,再次作为首席投资商,牵头鼎晖等第三轮投资2250万美元,总金额达到8550万美元。第一轮私募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先做到有产出、有收入。2006年7月投资时还基本没有利润可言,8~9月两个月实际利润就达到了300万美元,成长速度惊人。9月底第二轮融资时,LDK已经规模化,12月底第三轮融资,LDK的规模化又推向了另一个量级,全年的净利润达到了3000万美元,这样的成长速度对一个2005年中期才刚建立的企业来说,可谓惊人。LDK的发展速度与资金的及时到位与支持是分不开的,第二轮的时候公司估值上升了30%,第三轮的时候公司估值又上升了25%。
案例2展讯通信案例中的风险控制
2001年12月展讯通信成立之初,富鑫与联发科技投资展讯通信650万美元成为其第一轮融资;此后在2003年4月,Pacific Venture Partners、Vertex、招商局富鑫、华虹又联合投资展讯2000万美元成为其第二轮融资;2004年4月,以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商NEA为首的几家风险投资机构又为展讯通信投入了3520万美元。2006年10月,展讯通信有限公司第四轮融资2000万美元,投资方均为先前投资者。2007年6月27日,展讯在纳斯达克IPO,股票代码“SPRD”。展讯IPO共发行890万股ADS,每股发行价14美元,超过招股价区间上限,融资1.246亿美元。在上市前,NEA、富鑫、Pacific Venture Partners分别拥有展讯24.24%、11.61%、7.77%的股权。
为控制风险,风险投资还可以采取对赌协议的做法。一般是在投资协议中规定如果企业达到某一盈利目标,企业或管理层可以持有的最多股份;或规定达不到目标,基金管理人可拥有的最多股份。
案例3蒙牛乳业和永乐家电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对赌协议
在蒙牛和投资者的对赌协议中规定:未来3年蒙牛的年盈利符合增长达不到50%,蒙牛管理层就必须将所持有的7.8%的股权转让给对方;反之,对方就将把同等数量的股权转让给金牛公司——由蒙牛管理层组成的公司,金牛公司共有15位股东,牛根生持股28%。最后,蒙牛管理层顺利实现了目标,也实现了各方的多赢。
同样,外资股股东与永乐家电管理层也签订了对赌协议,根据该协议:以永乐未来盈利作为股权转让的指标,如果永乐2007年(可延至2008年或2009年)的净利润高于7.5亿元人民币,外资股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相等或低于6.75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股东转让4697.38万股;如果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股东转让多达9394.76万股,这相当于永乐上市后已发行股本总数(不计行使超额配股权)的约4.1%。如果永乐要在2007年达到净利润7.5亿元的目标,未来两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至少要达到60%。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以外,风险投资基金控制风险的方法至少还包括以下三种:
分段投资法。基金管理人所承诺的投资额并不会一次性打入企业的账户,而是采取分阶段进入的方式,每一笔资金的进入都以一个财务目标的实现为前提,随着财务目标的逐渐实现,投资的风险也随之逐渐降低。如果前一轮投资后企业达不到盈利目标,投资者有可能中止投资,即使继续投资,下一轮投资的转换比例也会相应增大,即以更低的价格来获得投资。
违约补救的方法。在企业违反投资协议并有经济损失时,投资者可以调整转换比例来减少企业的股份作为补偿或惩罚。同时如果企业破产,进入清算程序,投资人的清算的优先级会高于其他股东,这样的话即使投资失败,也还对本金有着强有力的保护。
认股权证或向管理层赠股的方法。可以用来调整企业价值评估和盈利预测。投资者除了认购优先股,也可以获得按不同价格行使认股权,如果企业达不到预期盈利,投资者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增加了持股比例。而红股赠送可以激励创业者的经营努力,创业者的股票会因为出色的经营业绩而增多。一旦达不到投资者的目标,创业者的股份有可能被收回,而由投资者以较低值来购买被充公的股票。
大多数的投资协议中都能看到上述几种风险控制的方法并行使用,这些方法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投资的风险,更多的也是私募股权机构对企业管理层采取的股权激励机制,正是这样一边有效控制风险,另一边激励管理层不断提高企业业绩的投资精神才带来了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企业后大部分企业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