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之难

2008-09-11莫少昆

卓越管理 2008年8期
关键词:书系阿里巴巴金融机构

莫少昆 现任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主要作品:《与CEO重走长征路》、《大领导力》、《文化千年·华商天下》书系、《文化千年·标杆服务》书系、《百家企业文化工程》书系。

8月4日,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让中小企业备受煎熬的“融资难、成本攀升”问题被再度提起,并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代表国家发改委参会的有关负责人在大会上放出消息:目前发改委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那么成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能否破解中小企业贷款之难呢?笔者认为前景不容乐观。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久已有之,而且算的上是世界性难题,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贷款这么难呢?原因有二:

首先,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银行不愿放贷的原因在于“两高”。

第一,风险高。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1.5年,即便在市场经济相当发达的美国,也只有13%的中小企业能存活10年以上。银行发展要考虑风险和收益,如果贷款的中小企业破产,贷款就不能收回来,苦果只能银行自己吞。再加上中小企业普遍抵押不足、风险意识较为薄弱,所以,面对中小企业,银行只能捂紧钱袋,谨慎为上。

第二,成本高。据统计,中小企业的采信与监督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和大企业相比,银行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与成本来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评估贷款的风险。

其次,中小企业贷款的渠道少。中国大银行太多、中小银行太少,尤其是真正的民营银行更是凤毛麟角。就连这些凤毛麟角的民营银行,也想把贷款往大企业投,因为目前整个金融体制和机制都是为大企业设计的,没有激励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

成立中小企业银行,解决不了中小企业“信用不足,风险难控”的先天性缺陷,那么只能是冲着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渠道少”这个次要矛盾而来,那是否能药到病除呢?笔者认为即便如此也是“疗效甚微”。因为如果中小企业银行性质为政策性银行,那么参考中国其他政策性银行的运营结果,可以预见,中小企业银行可能又会成为坏账累累的金融机构。如果中小企业银行按照市场化运作,那么市场“逐利”之手又会将其贷款引向大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渠道少”的初衷将会背离。而且中小企业银行成立之后,其他的金融机构则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再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致使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更为恶化。

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就要解决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主要矛盾——“信用不足,风险难控”。首先,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需要政府以自己的信用来代替商业信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比如,美国就专门成立了负责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其担保损失由政府承担,国会每年拨付预算。美国在中小企业担保方面的成功运作,为美国培养了大量进军“世界500强企业”的后备力量。其次,要为中小企业建立一套诚信评估系统,降低银行的风险控制成本。比如阿里巴巴,它利用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在阿里巴巴的网络交易信用,建立了一个民间诚信体系,企业只要失信过一次,就很难继续在阿里巴巴网络贸易平台上生存。这样的诚信体系再加上网络联保贷款的形式,银行就可以节省很多的信用查核成本。

当然,中小企业贷款的渠道少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以期形成一大批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主要业务、以社区为业务范围的中小金融机构。比如,可以允许一些优秀的贷款担保公司升级成银行,可以成立城市中小企业贷款公司,专为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提供贷款。

现在,中国中小企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之难,有助于中国整体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之难,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合力而为。

猜你喜欢

书系阿里巴巴金融机构
读者服务部邮售书目
《开明儿童文学书系》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唐诗学书系”首次摸清唐诗“家底”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