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的民主政体迷局

2008-09-06信力建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48期
关键词:民主选举泰王政党

信力建

街头抗争,示威,军队干预,政变,大选,文人政治一再循环,但已经比暴力革命、武装起义要好得多,这样的民主演练,也许终将帮助泰国民众找到适合他们的途径与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年内轮换五任总理的泰国,紧张局势,暂告缓解。此前,泰国宪法法院以选举中存在重大舞弊的理由,宣布取缔人民力量党等三个政党,总理颂猜等主要政党负责人被迫辞职,五年内不得从政。

亚洲尤其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一直都在西方民主与东方式政治两个不同的模式中徘徊,至今未能走出去。泰国就是很突出的例子,台湾也如此,陈水扁卸任之后,被查出巨额贪污,八年的“总统”锒铛入狱。

在泰国,民众对于政府或政党的质疑,有一部分已经发展成对民主选举的不信任。似乎“民主”这个西方来的布道士,在亚洲后发国家的门槛上已经绊倒了无数次。

西方民主与亚洲国家的不适应,不仅在一些后发国家表现得特别明显,在一些已经建立起现代文明体系的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也屡屡出现政府内部的派系林立、官商合一,宗姓、种族势力蔓延,令这些国家的民主政体带有一层东方色彩。

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国家,都有一段从集权政体、宗法社会走出来的历史。是否这样的民族在文化基因上,就与民主有着天然的不合?

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其中的进步。

例如,泰国民众屡屡以激烈的方式把执政党拉下马,但最终做出决定、掌握大局的仍然是代表国家利益的法院和代表国家形象的泰王,泰国军方是拥护政府的,然而军方所拥护的泰国政府,并不是他信或者沙马的执政党派,而是以泰王为代表的国家。

对于司法机关的裁决,政党领导人、总理颂猜也能温和地接受,声称他在任期内“已尽全力”,他做的一切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被逼下台的卸任总理仍然维护了宪法和国家利益的尊严。

在泰国,以他信为代表的执政联盟,人民力量党及其派生党派,往往能够获得来自底层民众包括农村选民的多数的选票,而民盟等反对党则代表了新生阶层尤其是城市中产的利益,在多次政局变迁的背后,其实是各阶层利益的博弈。

而另一方面,来自司法机关,来自泰王,来自各阶层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和国家管理程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并且慢慢壮大,显现出来。

因此,我非常赞同龙应台先生的说法。民主政体在亚洲国家所表现的“水土不服”,并不是由于民主本身的原因,而是由于阶段的不同。

西方的民主制度已有一二百年的经验,民主选举,是政策之争,并非核心价值之争。

而对于从殖民或者战争阴影走出来的亚洲国家来说,短短几十年的民主尝试,不足以化解民族仇恨、以及以宗法、王权、血缘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秩序,对产生于异种文化下的社会运行体系,泰国民众还没有来得及培养出足够的理解、适应和耐心,会时时有不适应之感。

而随着对民主的认识逐渐加深,各階层在更高层面利益达成共识,民众表达与参政方式的逐渐成熟,这一态势终究会得到改善。

以民主选举方式选出的执政党,屡屡被另一党派以民主方式推翻,泰国的民主仍然在西方式政体与东方式宗族政治之间轮回。

街头抗争,示威,军队干预,政变,大选,文人政治,尽管是旧的镜头一再循环播放,尽管很严重,影响民生,尽管同样的过程可能还要重复多次,但已经比暴力革命、武装起义要好得多。

甚至可以说,证明他们在这个层面已经培养出共识。这样的民主演练,也许终将帮助泰国民众找到适合他们的途径与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

西方国家在走进真正的稳定的民主阶段之前,也曾经历过无数次激烈的社会动荡,法国的大革命,英国君主立宪之后的多次波折,美国废奴引发的南北战争,这是历史,也是参照。民主确实不是万能药,但绝不会有人试图回过头去取消民主。

尽管泰国目前的局势仍然不明,尽管暴力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我们还是相信其最终能走出这种轮回的迷局。

猜你喜欢

民主选举泰王政党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做个“懒”老师,让班级管理“活”起来
兰州市绣河沿回汉聚居区民主选举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候选人之规定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