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约”归来?
2008-09-06田冰
田 冰
按照计划,2010年,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组织将仿效北约组建第一支联合部队。建立由自己主导的军事政治联盟,对于一直努力保持大国地位的俄罗斯来说,是其基本战略要求
9月12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长博尔久扎再次表示,该组织计划在中亚地区部署五国联合军队集群,同时独联体成员国将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建立统一的地区防空系统。
这支“中亚联军”不仅包括作战小组,还包括营团级和兵团级部队。其中由10个营级单位组成的集安组织快速反应部队将是其核心力量。军费开支将由各成员国承担,而俄罗斯以优惠价提供武器装备。
自俄格冲突以来,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动向引起外界关注。
不久前,集体安全组织首次在高加索地区举行军演。演习假想亚美尼亚遭到入侵情况下成员国向其提供军事和技术援助。
莫斯科的篱笆
建立某种由自己主导的独联体军事政治联盟,对于一直努力保持大国地位的俄罗斯来说,是其基本战略要素。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今年7月签署的新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对集体安全组织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全力发展集体安全组织作为维护独联体地区稳定和安全保障的关键工具,强调该组织作为多功能联合组织适应局势变化,可靠保证成员国适时、有效的协作,使之成为在其义务范围内保证安全的中心体系。”
1992年5月的塔什干独联体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提出以集体安全条约作为保持本地区各国军事合作纽带的设想,并得到中亚一些国家的响应。5月15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六国首脑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白俄罗斯三国则于1993年加入,但在五年后条约首个有效期满时,格、阿、乌三国宣布退出(乌2006年底重返该组织)。
2002年5月14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理事会会议通过决议,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改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今年8月21日,集体安全组织国防部长理事会在埃里温讨论了该组织军事合作、2010年前联合建军计划、在中亚地区部署快速反应部队的活动细则等近20个议题。该组织官方网站说:“在友好的气氛中,会议显示出各成员国对本组织框架下同盟关系的好感。”
随着该组织内部各种军事磋商机制的成立,独联体反恐中心、地区集体安全部队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组建运行,各种名目的联合军演应接不暇。虽然其效能和规模远非当年的华约组织的“豪华阵容”,而且在地缘政治上也存在某些“缺憾”——名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但是独联体现有12个成员国中有近半并非该组织成员——但在北约东扩的大背景下,该组织还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高加索冲突”促使俄罗斯开始谋划新的外交、军事战略,而强调其在“近邻”地区的共同利益是其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
8月29日至9月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第一副总理祖布科夫接踵来到中亚,对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进行密集访问。
或许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得更直白一些。这位俄罗斯最亲密的盟友在接受采访时说:“应当分辨清楚,谁是亲人朋友,谁是对手或敌人。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清楚莫斯科想要什么。我想,这样一个阶段来临了。”
中亚“争夺战”
9月5日,梅德韦杰夫在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首脑记者会上说:“如果不强硬执行某些决策,不加强军事整合,本组织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如果各种潜力得到发挥,本组织将成为世界上最有威望的组织之一。”
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附和着说:“除了应加强本组织的军事整合外,在对外政策中也应协同一致。如果所有的决策都得以贯彻,我们将成为更加强大的组织。”
兩位总统的讲话中都有个假设词:“如果。”
独联体各国奉行“多元化”外交政策。经过五次扩充,目前拥有26个正式成员国的北约正在加强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军事合作关系。“9•11事件”后,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分别建立了军事基地,已经实现了自己在中亚的军事存在。
2006年11月,北约宣布其快速反应部队已完成组建工作。这支由陆、海、空精锐部队组成的快速反应力量可在5天内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在单次补给情况下可连续30天执行各种使命。北约负责防务政策的助理秘书长科尔斯顿曾表示,北约成员国可以动用的总兵力为140万。
就在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首脑在莫斯科开会之际,美国副总统切尼也来到俄罗斯的“后院”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三国游走,并发出明确的信号: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安全对美国有着深切与长远的利益。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专家斯卡科夫评论说,切尼之行旨在进一步加强西方“反俄联盟”的地位,并准备将阿塞拜疆拉入这一联盟中。
欧洲也没有闲着。9月18日,欧盟与中亚五国在巴黎宣布,将在“不损害已有合作”的前提下加强不同形式的政治对话,致力于建设一个“真正的中亚合作安全空间”。
集团对抗还是集团平衡?
独联体政治分析人士认为,现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独联体各国却迎来一个极为有利的机遇。无论选择与哪一方交好,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就看谁给出的价码最高。
在高加索危机爆发以来,许多独联体国家和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都保持了缄默。一方面,它们不愿匆忙“站队”影响了自己平衡外交。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强势的俄罗斯,成员国宗教、民族和领土争端犬牙交错的现状也让他们担心谁是“下一个”。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承认,美国和西方利用自己的金融和经济杠杆,乃至与独联体及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的私人关系,试图说服他们不要追随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对于某些成员国而言,他们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较之与俄罗斯的关系更为重要。但是谁能担保说,一切不会发生变化?要知道俄罗斯的国力正在增长,它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卢卡申科说。
政治分析人士认为,多国参加的军事联盟应当拥有超国家的一体化指挥机构以及能统一指挥、编制和武器型号大体一致的联合武装部队。但独联体各成员国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的多样化使得大多数国家难以产生建立统一的军事联盟的内在需求。
俄罗斯时政专家德密特利耶夫断言:“真诚的友谊和组建联盟只是一个梦想,在其漫漫路途中横亘着无法逾越的城墙。”
在他看来,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内部远非铁板一块,要想把这些各怀心思的国家团结起来尚需时日,其后才能谈到与地缘政治对手北约的战略对抗。显而易见,这就要求莫斯科首先要作出代价不菲的“牺牲”,虽然这一“牺牲”有望将来会得到补偿。
9月16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2009年俄罗斯将拨出将近2.4万亿卢布(941亿美元)用于国防和安全需求。这相当于增加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