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派性和娱乐政治的产物

2008-09-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32期
关键词:派系绿营政客

张 鸣

人的社会,很容易形成派性政治,而派系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己人都是对的

陈水扁家族,传出有大笔的钱汇往瑞士。

一向作为独裁和贪赃者销赃洗钱天堂的瑞士,自“9•11”之后,改了规矩,对来路不明的钱要追查。

谁也没想到,掉到井里的,居然是“台湾之子”陈水扁。陆续的调查表明,陈水扁来路不明的钱,还远不止已知的数目。

消息被证实之后,台湾岛内,在破口大骂和唉声叹气之余,也在检讨,为什么会让这个家伙A了这么多钱去?

如果不是外国人揭发出来,单凭台湾的国民党加上媒体再加上检调机关,还真的就奈何不了这个虽然下台,但依然操控着民进党的“大人物”。

有人说,这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民进党已经跟陈水扁形成了一个共犯结构。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台湾社会只讲意识形态,不讲是非。还有人说,是因为台湾的亲绿人士,把本土价值放在了道德价值之上。在我看来,陈水扁这个怪胎,其实是台湾民主过程中,派性加娱乐政治的产物。

人的社会,很容易形成派性政治,只要政治是公开的,政客需要人们表态,人们对政治的热情比较高,人们就会自动站队。

派系纷纭,诸侯林立当然也有可能,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合适的,是分成截然对立的两大派。

在民主制度比较成熟,选民政治热情不太高的发达国家,派系政治会升华为政党政治,无论多党制还是两党制,选民都不大可能为了某个党去跟人玩命。但是,在民主政治推行之初,制度没有长大,老百姓热情高,也喜欢意气用事,政客再加以煽惑,派性是免不了的。台湾政治,就有太多的派性色彩。

派系的形成,跟价值关系不像想像的那么大。尤其是截然对立的两大派系,绝对不可能一个派系的共享同一种价值观,而另一个共享另外一种。

聚合成一个派系,无非是一些人对这个派系的政客感兴趣,既可能是对其政治表达感到听得入耳,也可能是对他们中的某些人有好感,甚至长相和动作,都能成为亲和某一派系的理由。

就台湾而言,就算是深绿人士,也不大可能认可他们的政治领袖公然打家劫舍,贪赃枉法,卖官鬻爵。

亲绿的人们,很大程度上也许不是出于“亲”而是出于“惧”——这种恐惧大半来自于“台独”政客渲染和鼓噪出来的“威胁”,如果这些老百姓一旦发现其实并不存在这种恐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台湾“独立”与否,也许根本不会在乎。

派系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己人都是对的。

台湾社会所谓只问蓝绿,不问是非的现象,不是不问是非,或者不知道什么叫是非,而是对所有关于自己人的“非”,一概不相信;相反,对于对方营垒的“非”乃至“恶”,却深信不疑,哪怕仅仅扑风捉影,哪怕荒唐透顶。

此番如果陈水扁不是自己认了账,把钱汇出去,大概引起的绿营反弹,一时半会儿不会这么大。

就绿营基本队伍而言,对于蓝营和媒体揭发出来的有关陈水扁的种种弊案,此前一概视为阴谋和抹黑。

这回出事,连出身知识界的民进党新党魁蔡英文都说,原来从前的传闻都是真的。可见,如果不是陈水扁自己承认,她也不肯相信自己人真的会干坏事。

派系政治已经很没理性了,台湾政治还有更没有理性的娱乐化倾向。

民主政治有娱乐性,哪个国家也再所难免,此番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如果没有热辣的“奥巴马女孩”助选,未必就能完胜希拉里。可是,台湾的政治,却更像是娱乐明星大赛,政治人物会作秀,而台下的追随者,也像追星那样的疯狂和死忠。

在这方面,显然蓝营不如绿营,长相俊俏的小马哥,人气虽然旺,但追随者的死忠程度,却远不及陈水扁的粉丝。人家居然像歌星有歌友会一样,有自己的“扁友会”,无论陈水扁发生了什么状况,都会死忠到底。

派性政治和娱乐政治结合,生出陈水扁,一点不奇怪。不过,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人不可能疯狂到底,人群里,总有明白人,派系和娱乐,一旦妨碍了饭碗,疯狂的人也会清醒的。

猜你喜欢

派系绿营政客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清代马政概说
问题的关键是政治基础“绿营”“自己人”接手海基会
民進黨派系新動向
辜鸿铭戏弄民国政客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
↑政客的祈祷
政客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