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气堂:吴佩孚为十九路军题匾

2008-09-03

纵横 2008年7期
关键词:吴佩孚事变陵园

沈 坚

到广州,必会到沙河顶看十九路军阵亡将士陵园。这是当年鏖战淞沪、血洒疆场的数千粤乡英烈的魂归地。在陵园内外和纪念馆参观,看到不少历史人物的题词,李济深、陈铭枢、张治中、蔡廷锴、蒋光鼐、戴戟、胡汉民、林森、宋子文……多是与那场战争直接相关的人,或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执政者。偶见展厅上部还高悬着一块由民国闻人吴佩孚题写的横匾,匾的正中自右往左写有“正气堂”三个刚劲有力的正楷字,表达了吴对十九路军的肯定和赞誉。匾的上款则为“甲戌春月”,下款有“吴佩孚书”字样和两方印鉴。

据了解,这块匾应是当年吴佩孚题赠广州十九路军陵园的,后来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吴匾却不知怎么流失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一户人家中发现了它,已被主人拦腰锯作两半,翻转来做了他们的饭桌,待重新拼接修复后,才挂在了纪念馆的墙上。

吴佩孚系北洋军阀直系首领,照片为其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军阀混战,祸乱天下,镇压过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杀害了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亲手制造“二七惨案”。

那么,题匾何以会在广州的十九路军陵园现身?吴佩孚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素来活跃在北方的军政人物,又怎么会同多由南国粤人组成的十九路军牵连上的?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北伐军挥师北上,直捣武汉,交兵的对手就是吴佩孚。十九路军的前身即系当年北伐劲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一部分(第十师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团),他们同叶挺指挥的独立团和其他部队一道,参加了对固守湘鄂的吴佩孚的攻击。8月27日到29日的汀泗桥—贺胜桥恶战,吴佩孚亲自坐镇督战,负隅顽抗,战况极为惨烈,直至吴军主力十余万人被击溃。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善打硬仗的第四军遂得“铁军”美誉,吴佩孚兵败,两万人覆灭,就此从权力的巅峰迅速跌落下来,走入他人生的拐点。1927年5月,兵败失势的他众叛亲离,一蹶不振,不得不通电下野,西遁四川,托庇于杨森等人。可以说,十九路军这支部队堪称吴佩孚的死对头,由于在军事上彻底打败了他,从而也充当了他的政治掘墓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相继失陷。面对如此危殆之势,中国各种政治力量无不需要重新调整态势,因应变局。吴佩孚也就在此多事之秋,离川北返,途经兰州、包头等地,于1932年1月末抵达北平。而此时的日军,又将魔爪伸向上海,触发了十九路军奋起抗战的“一·二八”事变。

早在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时,吴佩孚尚拥兵远在南方,随即以军旅之身,联络61名南北将领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布通电,公开要求北京政府拒签有损中国主权的“巴黎和约”,并对学生爱国行动表示明确支持,盛赞“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他的这番及时表态,对当时中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大概是不无正面影响的。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吴佩孚正偏居四川,立即以向日本驻成都领事馆发出通电的方式,公然表明自己的立场。他满怀民族义愤,指斥日本人“前既据我东鲁,今又窃我沈阳,人谋虽巧,公理难容”,要其“早日撤军,免殆战祸”。电文一出,引得不少西北、西南军政大员纷起呼应。

吴佩孚北返,甫抵北平,便对时任北平代理军分会委员长、“世侄”辈的张学良不客气地予以当面训斥,责问他在沈阳为何不抵抗,还表示愿出马领兵,直趋前敌。伪满开锣出台时,他又以个人名义通电声讨,严斥溥仪。尽管坊间不乏对他当时或存以“抗日”之名重组军队、东山再起之心的揣度,但其时全国的民心向背和大势所趋,似乎更是决定吴佩孚态度的一个重要动因。

“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刚毅坚定、拼死抗争。那时不光普通民众、各界贤达,就连许多中央高层政要、地方封疆大吏,也都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通电,同仇敌忾,表达了高涨的抗日爱国激情。像冯玉祥、陈友仁、唐绍仪、胡汉民、李宗仁、白崇禧、邹鲁、伍朝枢、陈济棠、程潜、张发奎、孙科、孔祥熙、方振武、张钫、甘乃光、邓泽如、熊克武、韩复榘、蒋鼎文、余汉谋、鲁涤平、孙连仲、孙殿英、何键、朱绍良等,在声援十九路军,主张抗日御侮这一点上,无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刻吴佩孚的想法和态度,同他们是一致的,通过他给十九路军陵园题匾这一举动,也足以说明问题。

广州十九路军阵亡将士陵园,始建于“一·二八”事变结束后当年的晚些时候。如今我们看到的吴佩孚题匾,标明甲戌春月,当为公历1934年春。正值十九路军发起反蒋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失败之后,也是吴佩孚赋闲幽居北平东城什锦花园胡同之时。他晚年似乎没有再到南方去过,此时题匾相赠,不知是以何种方式送达的。吴佩孚慨然书以“正气堂”,体现了他对十九路军的景仰之意,能撇开昔时汀泗桥的夙怨,唯秉民族大义,亦堪为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贾晓明

猜你喜欢

吴佩孚事变陵园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策略
赞少先队员清明祭扫革命先烈墓
陵园绿化配置与维护探析
好事变“坏”事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活动研究
吴佩孚鸡屁股“退敌”
低情商,易受伤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吴佩孚的批文
吴佩孚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