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容垂

2008-09-02

百家讲坛 2008年16期
关键词:晋军王猛慕容

冬 子

在中国的历史长卷里,五胡十六国时期就像一块疤痕,充满杀戮与征伐,残酷与血腥,是中华民族在汉唐盛世之间最惨的一段历史阵痛。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曾经有一个家族匆匆登场,如流星划亮长空,它就是赫赫有名的鲜卑慕容氏,而慕容垂就是其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燕王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晋书》载,慕容垂“少岐嶷有器度,身长七尺七寸,手垂过膝”,一生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太和四年(369年),他在襄邑大败晋军,一战成名,使东晋不敢再起北伐之念;太元九年(384年),兴复亡败的燕国,建立后燕。但历史也不会忘记,他曾两度叛主,前燕、前秦的灭亡无不与其有着直接的联系。他传奇的一生,经历了家族的成长、崛起、鼎盛、衰落、灭亡、再复兴、再鼎盛、再衰落,同时也有着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的痛苦经历。

对于生活在烽火连天乱世中的慕容垂来说,少年时期应该还是幸福的,因为“鱿甚宠之”。咸康五年(339年),年仅13岁的他随四哥慕容恪一起出征强大的鲜卑宇文部,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他此次出征的过程,但“以灭宇文之功,封都乡侯”。

可以说,慕容垂是少年得志的,他的成长伴随着慕容燕国的步步崛起。残酷的战争铸造了他刚毅果决的个性、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增长了他超凡的智慧和才干。也正因为此,慕容垂在燕国崛起的道路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不到20岁时,日益强大的燕国已经彻底击垮了鲜卑宇文部、段部以及高句丽这三个对手,并且吞并了幽、冀一带的其他鲜卑部落,作好了逐鹿中原的准备。

但好景不长,永和四年(348年),一生梦想着饮马黄河的燕王慕容皝终于抵抗不住病魔的侵蚀,含恨而逝,他的次子慕容俊即燕王位。

在血亲社会,血缘固然是决定一个人荣辱很好的理由,但天子的喜恶却是最好的理由。慕容皝在位时,对慕容垂的宠爱远远超过了其他儿子,还常常指着他对其他人说:“此儿阔迭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所以曾给他取名慕容霸,并且一度想立他为世子,“恩遇逾于世子(慕容)俊,故俊不能平之”。

很快,随着慕容俊的即位,慕容垂的快乐生活也就此结束了。即位前的慕容俊几乎被完全掩盖在这个全才弟弟的光辉下面,继承王位以后,这股熊熊的妒火更是烧得他处处打击、压制慕容垂,甚至要想方设法杀了他。

成功的要素,除了努力之外,机遇也是异常重要的。但在事实上,即使理解了这点,能够真正做到发现机遇并及时把握机遇的人却少之又少,而慕容垂正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永和五年,后赵石虎死,中原大乱。这对于已基本统一关东,正士气高昂的慕容燕国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进军中原大好机会。慕容垂欣然上书慕容俊说:“石虎穷凶极暴,天之所弃,馀烬仅存,自相鱼肉。今中国倒悬,企望仁恤……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兼弱攻昧,今其时矣。”并向皇帝哥哥保证:“臣请为殿下前驱,东出徒河,潜趣令支,出其不意,彼闻之,势必震骇,上不过闭门自守,下不免弃城逃溃,何暇御我哉!然别殿下可以安步而前,无复留难矣。”

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这简直是上天对慕容家族的特殊眷顾,但令慕容垂想不到的是,他被泼了一盆凉水,他的皇帝哥哥并不同意在后赵新遭大丧时出兵。

眼见绝好的机会转瞬即逝,有人劝皇帝说:“王子之言,千载一时,不可失也。”

慕容俊这才答应,命慕容垂为前锋都督。攻克幽州后,慕容俊欲坑降卒,慕容垂谏曰:“吊伐之义,先代常典。今方平中原,宜绥怀以德,坑戮之刑,不可为王师之先声。”

在慕容垂的催促下,燕国向中原迈出了第一步。慕容垂从战前决策到前锋出征,自是功不可没,可他的精彩表现,更加激起慕容俊心中的妒火。班师回朝后,他并没有打算肯定慕容垂的功绩,直到永和八年慕容俊称帝,定都蓟城(今北京)后,在燕卫将军慕容恪、抚军将军慕容军、左将军慕容彪等人的屡次举荐下,他才很不情愿地封慕容垂为吴王,后又封他为征南将军、荆充二州牧。

父王的去世,皇帝哥哥的排斥打压,让慕容垂变得更加刚强,或许到此时,他才真正成熟起来。在家国霸业的责任面前,他依然尽心尽力,没有一丝怨言。镇守信都期间,他开阔疆域,火收东北之利,后进军塞北,又大败敕勒,安定了北方边境。但悲剧的是,他越是做得好,就越使得皇帝二哥更加视他为眼中钉。

古往今来,才华横溢而又性格耿直的人命运大都悲惨。他们只想做人上人,但是人上人的机会毕竟不多,于是就只能乞求上天给他们安排一个英明的领导。慕容垂的命运就是如此,慕容鼽虽然对他百般宠爱,但终究没能把王位传给他,病逝以后还给他找了一个很没气量的君主。这样的命运安排,注定着慕容垂的人生不能十分平静。

厄运仅仅在慕容垂的身上刚刚开始。

慕容垂的王妃段氏出身高贵、才高性烈,慕容俊的皇后可足浑氏却尖酸刻薄。兄弟两人不和也就罢了,妯娌之间却也是针锋相对。可足浑氏小人得志,喜欢占大头,但刚烈的段氏不买她的账,于是慕容俊夫妇不约而同地想除去他们,以解心头之恨。升平二年(358年),他们借有人诬陷段氏在宫中放盅,把段氏关入大牢,日夜拷问,逼迫她承认,想借此把慕容垂也牵扯进去,一并除去。

在狱中,段氏表现出了非一般女子所具有的坚强,《资治通鉴》载其“志气确然,终无挠辞”。慕容垂不忍心段氏受苦,私下派人对她蜕:“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段氏叹曰:“吾岂爱死者耶!若自诬以恶逆,上辱祖宗,下累于王,固不为也!”最终慕容垂得以免祸,而段氏竟死于狱中。后来慕容垂以段氏妹妹为继室,竟然被可足浑皇后废黜,皇后让自己的妹妹做慕容垂之妻,慕容垂不悦,皇帝、皇后由是更加讨厌他。

看着至亲至爱的人因为自己被残酷折磨至于死地却无能为力;为了报答妻子的恩情,娶了妻子的妹妹却被皇后废黜。慕容垂心痛如刀绞,但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咬紧牙根,把泪水往肚子里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英雄又能如何?

慕容垂黯然了。

他不再做过多的反抗,默默地任由自己沉湎于“天人交战”的痛苦中,远远离开政治中心,不惹是非。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只看上天能否再给他出头的机会。慕容俊病逝,侄儿慕容暐即位,他还是继续等待,因为虽然软弱无能的慕容暐还不够资格让他嫉妒,虽然现在辅政的是对他最好的四哥慕容恪,但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可足浑氏在干预朝政。

慕容垂每天遛遛马,看看书,外面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与他无关。他看着慕容恪建功立业,看着家国日益昌盛,看着自己的生命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一点点流逝,黑发已经变白,他郁闷地以为自己至死都将碌碌无为。

太和二年(367年),慕容燕国的擎天柱慕容恪病逝。临终之前,他向皇帝慕容暐举荐慕容垂

说:“吴王将相之才十倍于臣,先帝以长幼之次,以臣先之,臣死之后,愿陛下委政吴王,可谓亲贤兼举。”

但软弱的慕容暐又怎能摆脱可足浑氏的控制?朝政大权被慕容评独揽,慕容垂又一次被排挤出政治圈。

或许天意就是这样安排的,他已经老了,已经没有机会了。

然而,历史不喜欢平淡。

燕国太宰慕容恪病逝后,燕国朝政日益腐败。东晋大司马桓温认为燕国的气数已尽,亲率步骑五万,水陆并进,发起了东晋历史上最有力的一次北伐。

太和四年,桓温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攻入燕国境内。一路上势如破竹,击退燕军的两次抵抗,一直打到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大有恢复中原之势。燕国满朝震动,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把持朝政的太傅慕容评和皇太后可足浑氏毫无对策,准备弃城逃跑。

眼见家国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慕容垂无法再让自己继续沉默下去,愤然请战:“不然,请派臣前去阻击,若还不能成功,再走也不迟。”

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让人激动,慕容暐像看见救命稻草一样,急忙命他为大都督,领兵马五万南抗东晋。

时间埋没不了天生的人才。十几年看书、遛马的赋闲生活,并没有让慕容垂急不可待,而是把他的心磨得更加平稳。慕容垂兵至枋头,碰上了徘徊不前、意欲静观燕国内乱,想不战而胜的桓温。当时晋军节节胜利,正士气高昂。慕容垂靠着独特的成熟与冷静,知道硬碰可能不会有好的效果,于是决定先不与晋军主力交战,只利用骑兵优势在外围小打,杀掉了投降晋军做向导的段思,使晋军的锐气大挫。

晋军的弱点在于粮草准备不足,而桓温并没有重视,战场上长大的慕容垂却看得一清二楚。他命慕容德进屯石门(汴口),到晋军后方进行包抄,切断了晋军的漕运粮道。桓温接连失利,僵持了几天后粮草中断,又听说前秦援燕军队将到,急忙丢下辎重、铠仗,烧了战船从陆上撤回。在撤退途中,慌张的桓温又恐燕军在上游放毒,于是命士卒在途中凿井取水饮用,狼狈至极。

当燕军诸将都要求立即追击时,慕容垂再次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说:“不忙,晋军现在刚开始撤退,必然诚惶减恐,严设警备,以精锐为后拒,此时追击,未必能够胜利,不如缓之。而晋军发现我们并没有紧追,肯定会昼夜疾趋,待他们力尽气衰之时,我们再奋力一击,必能胜利。”于是,他只率领精兵八千缓缓跟着。晋军一路急退至襄邑(今河南睢县),累得筋疲力尽,看燕军没有猛追,离边境不远,才敢扎营休息。慕容垂抓住机会,立即打马急追,与早已在襄邑设伏的慕容德东西夹击,大败晋军,斩首三万多人。从此,东晋多年不敢再兴北伐之念。

有谁能想到慕容垂默默十几年后,头发都白了,还能重拾少年时的梦想,长笑疆场?

慕容垂在前燕亡国之际力挽狂澜,使之转危为安,班师回朝后威名大震,众望所归。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慕容垂这样的功绩,是慕容评和皇太后可足浑氏不愿看到的。他们深怕如日中天的慕容垂就此会威胁他们手中的权力,于是又不约而同地想除去他。一个贪吝浅薄,一个刚愎愚昧,计划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就泄露出来了。英雄慕容垂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带着…家人投奔了前秦。

相对于之前的逆来顺受,慕容垂这次的做法令人玩味。虽然以他此时手中的实力,若先发制人发动政变,迅速扳倒慕容评不在话下,可他终究不忍同室操戈,宁死也不愿祸乱国家,“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

但现实是:他西去投奔的对象是一直对慕容燕国虎视眈眈的大秦帝国,并且在他叛国后仅一年,燕国即被大秦所灭。这样的选择和结果,让我们又不免怀疑他当初投奔苻坚的用心。

慕容垂带着一家西逃来到前秦,受到了秦王苻坚的热烈欢迎。苻坚早就觊觎慕容燕国,只是慑于慕容恪、慕容垂两兄弟的威名而不敢轻举妄动。现在一个死了,一个投奔自己而来,怎能叫他不大喜过望?慕容垂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苻坚立即大封慕容垂及他的子侄们,对其信任无比。

但命运却再次抛弃了慕容垂,失去了家国以后,他的不幸并没有结束。慕容垂的投秦,让一个人担忧不已,这就是秦国的丞相王猛。王猛敏锐地感觉到慕容垂终将是秦国的一大祸患,于是几次劝苻坚剪除后患:“慕容垂父子譬如龙虎,非可驯之物。若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不如早除之。”然苻坚正对慕容垂宠信非常,又怎能答应王猛?

没有除去慕容垂,终是王猛的一块心病。同年十一月,苻坚派王猛伐燕。出征之前,王猛故意礼请慕容垂的大儿子慕容令做秦军向导,同时他又特意造访慕容垂:“今当远别,卿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慕容垂屡遭王猛的暗算,每每小心对付,但这次,他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反常,当即解下自己的佩刀给了王猛。

对于慕容垂的大度,老谋深算的王猛并没有丝毫的客气。攻克洛阳后,他重金买通慕容垂的随从,让他以佩刀为信符,诈称慕容垂的密使,命令慕容令叛逃去燕国。慕容令迟疑不决,但又想到王猛一直想铲除他们父子,此刀又千真万确,不由得不信,于是诈称打猎,逃向前燕军中。见计划成功,王猛立即奏报苻坚,说慕容垂父子心怀故国,图谋不轨。慕容垂得讯后,也惊慌逃走,但仅到了蓝田就被秦军追上。谁都以为他这次完了,但苻坚的爱才和宽宏真是天下第一,他安慰慕容垂说:“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志不忘本,犹怀首丘。《书》不云乎:‘父父子子,无相及也。卿何为过惧而狼狈若斯也!”苻坚不仅恢复慕容垂爵位,还恩待如初。不过使王猛欣慰的是,跑了的慕容令最后被前燕杀害,断了慕容垂的希望,否则以慕容令的才智和勇猛,燕国后来的历史很有可能会被改写。

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王猛的声音也淹没在苻坚的爱才举动中,没有一点回响。

慕容垂一如既往地被苻坚信任,前燕灭亡后,更是做了京兆令,但是又能怎么样呢?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相濡以沫的段氏,因为自己被诬陷折磨致死;最疼爱、最看重的儿子又因为自己而死。什么都没有了,还能做些什么呢?

太和五年(370年),燕国灭亡。为便于统治,苻坚把燕国都城内的慕容族人都搬到了泰国。一时之间,长安城住满了慕容故国的臣民,鲜卑慕容族人的势力渐大。看着曾经熟悉的面孔,慕容垂的心里不由起了一层波澜。当年叛国,虽然迫不得已,但终究自觉愧对家族,现在慕容燕国已经灭亡,他必须负起复国大业。

王猛等人日夜忧虑,向苻坚进言,说慕容氏父子、兄弟布满朝廷,鲜卑人暗藏的势力也很强大,不如好好清洗一次,以绝祸患。与此同时,社会上也谣言四起,说鲜卑人图谋复国,甚至有人闯入宫中唱谶语式的歌谣:“甲申辛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然而慕容垂始终低调小心应对,终究没有让苻坚怀疑自己。

宁康三年(375年),王猛死了,苻坚已基本统一北中国,之后又分别打败东晋和羌族地方势力,攻取了益州(今四川)、凉州(今甘肃一带),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达到了前秦历史上的极盛。苻坚开始急着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以实现自己雄霸天下的帝国梦。而慕容垂也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的百万大军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全线惨败,只有慕容垂的三万大军完好无损。恰好,苻坚领着几千残兵败将逃到这里,所有的人窒息了……

对于慕容家族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复国机会了。慕容垂的子侄、兄弟们大喜过望,一致建议杀了苻坚,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断然拒绝:“吾昔太傅所不容,投身于秦主,又为王猛所谮,复见昭亮,国士之礼每深,报德之分未一。如使秦运必穷,历数归我者,授首之便,何虑无之。关西之地,会非吾有,自当有扰之者,吾可端拱而定关东。君子不怙乱,不为祸先,且可观之。”他还把自己的三万军队交给了苻坚,决定随苻坚一起回长安。

在佩服他君子之风的同时,我们更要佩服他的老谋深算。慕容垂超人的智慧是不会让他放弃任何一次机遇的,而他有此举的原因只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当时秦军主力虽败,但是慕容垂周围的石越、毛当以及苻丕等人仍握有重兵。他只有三万人,杀了苻坚后必成众矢之的。

其次,对苻坚仁至义尽,交出兵权可以笼络人心,为以后的复国打下基础。

最后,关中并非慕容垂复国的理想之地,只有回到过去慕容燕国的势力范围——关东,他才能真正一呼百应,坐享天下。

所以,慕容垂并不是真的打算跟苻坚回去。一到渑池,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借口镇压关东前燕遗民骚动,正式叛离了苻坚。

数年之内,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慕容垂指挥慕容铁骑东征西讨,扫灭前秦主力,收复东北故地,铲平丁零,吞并西燕,令东晋、北魏闻风丧胆,终成中国北方的一代霸主。

公元384年,慕容垂称帝,建号燕元,史称后燕。

编辑/张君蕊

猜你喜欢

晋军王猛慕容
Holism in Education
“晋军”小说中的乡土文化书写
不!这不可能
美是不断生长的
折电话
勇于试错是进步的开始
小姨妹的惊悚新婚夜:恩人姐夫缘何举起恨的锤?
王猛仁作品
胸怀宽广才能走好官场路
儿歌解读中华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