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农村信用社规模与效益关系差异分析
2008-09-01杨金日
杨金日
摘要:湖南省岳阳、湘西、永州三地的经济发展及农村信用社效益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比较三地农村信用社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可得出结论:农村信用社等量的资产并不产生等量的效益,信贷资产质量不同产生不同的效益,效益并不受机构收缩的影响,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营业网点及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与经营效益并不显著相关。因此,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关键在于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贷款收息率和降低经营成本。
关键词:规模经济;经营效益;盈利能力;农村信用社
中图分类号:F83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8)03—0102—07
一、引言
国内外关于金融业规模经济的存在性以及规模经济点的问题从来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
关于金融业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大部分学者认为金融业存在规模经济现象,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规模经济点是多少;但也有的学者认为,规模经济在金融业这个特殊的组织中根本不存在。Drake和Howcrofl(1994)研究表明,大部分英国金融机构不存在规模经济现象;McKillop(1992)发现爱尔兰金融机构不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虽然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规模经济现象在金融业中存在,但关于规模经济点却有十分严重的分歧。Berger、Hanweek和Humphrey(1987)认为,在全美国中小型金融机构中,总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或者规模经济不明显的现象;Ashton(1998)对英国银行业的研究表明,规模较小的银行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性,总资产规模在50亿英镑以上的银行出现了规模不经济。另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规模经济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也是不一致的。对美国金融机构来说,一般的文献,如Berger(1997)、Humphrey(1995)等都认为,总体上来说,金融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比较平坦,中小型金融机构中存在规模经济现象;相反,大型金融机构一般呈现规模报酬不变或者规模不经济。然而,欧洲的研究文献,如Allen和Rai(1996)、Cavallo和Rossi(2001)等一般都认为,欧洲金融机构的平均成本曲线呈比较平坦的u型,存在规模经济。
在中国,赵旭(200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实证分析,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外国银行而言,有效的经济规模又比实际规模要小;王振山分析了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关系,指出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在规模效率方面,规模过小或规模过大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同时存在,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技术因素;王聪、邹朋飞利用利润函数检验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发现大部分金融机构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的程度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以上文献研究的地域范围都较大,而且缺乏比较研究。本文将选取湖南省三个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信用社效益水平具有明显差异的地区,比较分析其农村信用社规模与效益关系的差异性,以期扩展研究视角,并得出有益结论。
二、对样本地区农村信用社规模与效益的比较分析
(一)样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信用社效益的总体评价
湖南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之一,从全省各个地区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全省经济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选取样本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分别位于湘北、湘南、湘西等不同区域,并对三地区基本情况(见表1)进行总体评价。
从表1可以看出:(1)地处湖南北大门的岳阳经济基础较好,产业结构相对优化,农村人均收入比较高,经济活跃,是三个样本地区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农村信用社效益最差;(2)地处偏远山区的湘西自治州,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农村人均纯收入偏低,属经济不发达地区,但农村信用社的效益最好;(3)地处湘西南边陲的永州,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农村人均收入不高,属经济落后地区,但农村信用社仍处于不断盈利的状态。
(二)样本地区农村信用社规模与效益关系的差异性分析
一般来说,经济与金融是良性互动发展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金融机构的效益也相对较好,贫穷落后的地区金融机构的效益也相应的较差。但在我们选取的样本地区中,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经济基础好、信用社规模大的地区,信用社的效益并不是最好的;而经济基础差、信用社规模小的地区,也并不意味着信用社的效益差。这说明农村信用社的规模与效益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下面,我们分别就样本地区农村信用社在资产规模、机构规模、人员规模、信息技术规模等方面与效益关系的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
1等量的资产并不产生等量的效益,效益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贷款利润的高低
从三个样本地区的资产规模考察(见表2),2006年岳阳、永州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45亿元和149亿元,两者之间的绝对值比较接近,但两者之间的效率却相去甚远。2006年永州盈利1660万元,而岳阳亏损8020万元,两者相差9680万元。如果将岳阳与湘西相比,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更是大相径庭。2006年湘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总额只有59亿元,不及永州、岳阳的二分之一,但效益差不多是永州的4倍,与岳阳亏损8020万元相比,两者相差14259万元。这充分说明等量的资产并不产生等量的效益。
但我们从表2中可以发现,样本地区农村信用社利润总额的大小与贷款利润率的高低密切相关。2004年,三个样本地区信用社都出现了盈利状况,岳阳盈利651万元,贷款利润率为0.14元,即1万元贷款产生0.14元的效益;永州1万元贷款产生0.15元的收益,而湘西1万元贷款产生了1.58元的收益。2006年,岳阳出现了巨额亏损,每1万元贷款亏损1.73元,而湘西出现了大幅度盈利,每1万元产生了2.22元的收益,永州每1万元的收益是0.28元。上述分析表明,信用社利润总额主要是受贷款利润率的影响。
2不同的信贷资产质量产生不同的经营效益,相同或相近的不良贷款率也产生不同的利润水平
上述分析说明,信用社利润总额主要是受贷款利润率的影响,而影响贷款利润率的因素又是什么?众所周知,影响贷款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信贷资产质量好,利息收回率高,利润总额就高;相反,不良贷款率高,利息收回率就低,自然利润就少。样本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优劣与利润总额的高低的对比关系表现得比较明显(见表3)。
尽管岳阳的不良贷款率在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58.71%降至2006年16.27%,但与湘西、永州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差距不大(比湘西高出6.19%,比永州高出3.13%),而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为争
取中央银行的票据置换,比较容易清收的不良贷款都想尽了一切办法进行清收,剩下的不良贷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点可从表3中得到印证。从2003年到2005年,岳阳每年的不良贷款率以12%~13%的比率在下降,但到2006年,只比上年下降了2.52%。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清收难度的加大,到2007年末或将来更长一段时间内,不良贷款下降的幅度将会更少,这在全国都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目前不同地区不良贷款率相差较大的现状,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还会继续延续。从三个地区比较来看,湘西的不良贷款率最低,岳阳最高,永州居中,与此相对应的是,湘西的利润总额最多,岳阳亏损最严重,永州的利润总额也处于中间水平,这说明不同的信贷资产质量产生了不同的经营效益。
从不同年份的横向比较来看,相同或相近的不良贷款比率产生的经营效益也相差较远。2005年岳阳的不良贷款比率与2004年湘西的不良贷款比率都在18%左右,但当年湘西盈利3243万元,岳阳却亏损3878万元;2006年永州的不良贷款率与2005年湘西的不良贷款率都在13%左右,永州只有1660万元微薄的盈利,而湘西却有4161万元丰厚的收获。如果再结合当年当地的贷款总量考察,三地区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悬殊会拉得更大,因为2005年岳阳信用社的贷款余额为440170万元,而2004年湘西的贷款余额只有204998万元,贷款余额不及岳阳的一半,在不良贷款率都在18%左右的情况下,贷款余额多的出现亏损3878万元,而贷款余额少的却出现3243万元的盈利。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湘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质量要比岳阳、永州好得多。
3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规模在逐年减少,营业网点呈收缩趋势,但经营效益并不受机构收缩的影响
考察期内,样本地区的营业网点数逐年下降(见表4),岳阳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从2002年428家下降到2006年的313家,减幅26.9%,网点覆盖率也从1.28个/万人下降到0.98个/万人;湘西从2002年的259家下降到212家,减幅18.1%,网点覆盖率从1.18个/万人下降到0.97个/万人;永州从429家下降到363家,减幅15.4%,网点覆盖率从0.99个/万人下降到0.90个/万人。其中,网点数量减幅最大的是岳阳(26.9%),减幅最少的是永州(15.4%),湘西处于两者之间(18.1%)。这里似乎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网点数量的减少、网点覆盖率的降低是不是导致农村信用社(如岳阳)亏损的直接原因?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上述理由并不成立。因为从岳阳本身来看,当2004年盈利651万元时,网点数量只有365家,覆盖率为1.12个/万人,而2002年的网点数量有428家,覆盖率达1.28个/万人,却出现亏损4879万元。这是纵向比较的结果,说明营业网点的减少与覆盖率的降低并不直接导致信用社的亏损。我们还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来说明这一问题。从2002-2006年,尽管湘西营业网点的减幅要比岳阳少,但网点覆盖率仍没有岳阳的比例高,直到2005-2006年才达到比较接近的水平。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网点覆盖率这个指标?因为该指标比网点数量的减幅更具可比性。同样是1万个农村人口,岳阳可享受0.98家信用社的金融服务,而湘西享受0.97家服务,永州只享受0.90家信用社的服务,从这一点来说,与永州、湘西相比,岳阳信用社机构网点的收缩只是绝对数量的减少。因此,增加网点、扩大网点覆盖率只是追求数量的扩张,而要提高经营效益,必须依靠内在质量的提高。
4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依赖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两低一高”的盈利指标里,更体现在打破“大锅饭”的决心上。
要提高盈利能力,必须依靠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是共识。但要提升管理水平,不应仅仅停留在年初的规划中、领导的报告里以及不切实际的蓝图上,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一些量化指标的要求上。考察管理水平的优劣,我们可以用“两低一高”(即“降低成本率、降低不生息资产比率、提高贷款收息率”)的盈利指标来衡量(见表5)。
从表5我们不难发现样本地区在管理水平方面的差异性。从降低成本率角度分析,岳阳信用社成本率呈“u”字形分布,除2005年的成本率稍低一点外,2005-2006年又出现大幅反弹的走势,而且还超出了2002年的前期高点0.17%,达到了119.17%,分别比同期的湘西、永州高出31.28%、20.47%;而湘西、永州的成本率每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湘西,下降幅度更大,下降趋势更明显,从2002年的110.74%下降到2006年的79.89%,下降了30.85%,在三个地区中是下降幅度最大的;永州从2002年102.35%下降到2006年98.70%,下降了3.65%,中间虽有反复,呈波浪形下降,但下降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成本的增大,表明开支的增加,直接冲减了收入,减少了盈利。说明岳阳在增收节支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在节约开支、减少成本方面,也许湘西的一些具体做法对其他样本地区乃至全省其他地区的信用社都有借鉴意义:一是实行灵活机制上的联社统一核算制度。县联社对分社财务收支、固定资产购建、报损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分社财务费用采取报账制,便于实行账务监督;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分社费用开支实行限额控制管理,根据业务量、存贷规模、管理区域大小等测算其费用额,允许分社在限额内开支小额的业务费用,按月将开支的业务费用上划统一核算。二是实行“阳光采购”工程。通过建立大宗物品采购制度,对采购数量多、金额较大的物品实行公开竞购,并落实专人管理。三是激活“沉淀资产”。加大了闲置资产和抵债资产的管理力度,做好资产盘点和登记工作,做到家底清、盘活快,及时采取多种形式处置变现,尽量减少非生息资产的占用,从而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
从降低不生息资产占比的角度分析,农村信用社不生息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款、应收利息、固定资产净值、不良贷款、亏损占用等,大量的不生息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利息仍然侵蚀着经营效益。从样本地区比较看,不生息资产占比最高的是岳阳,平均每年达23.35%,其中2003年高达37%;最低的是湘西,平均每年8.66%,其中最高的2004年为17.26%,与岳阳最低的2006年大体持平,最低的2003年只有1.82%,比同期岳阳低35.18%;永州平均每年为12.27%,处于岳阳与湘西之问。不生息资产大部分是信贷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不生息资产占比的高低,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信用社经营能力的大小,也考量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优劣。
从提高百元贷款收息率的角度考察,该项指标直接关系到信用社的盈利水平,也是信用社赖以生
存的基础。目前,在中间业务尚未成为获利支柱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的主营业务依然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并从存贷利差中获取利润。因此,贷款收息率的高低决定了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好坏。表5反映,岳阳的百元贷款收息率呈“n”型走势,2004年达到最高点6.88%,2005-2006年出现下滑走向,最低点出现在2006年。与此相对应,收息率越高,利润总额越大,收息率越低,利润总额越少。当岳阳2004年达到6.88%的高点时,当年盈利651万元;当2006年出现5.16%的低点时,当年亏损8020万元。与岳阳不同的是,湘西的贷款收息率呈现稳步走高的趋势,从2002年的6.84%上升到2006年的9.93%,几乎是一个完美的“u”字右边图形走势。贷款收息率的逐年走高,伴随着利润总额不断增加的累累硕果。从2002年到2006年,湘西利润总额出现三次质的飞跃。第一次质的飞跃是2002年到2003年,当时的收息率从6.84%上升到7%,利润总额从亏损886万元到盈利631万元;第二次质的飞跃是2003年到2004年,当时的收息率从7%上升到7.86%,利润总额从631万元猛增到3243万元,增加了5倍之多,赢利能力跃居全省第二位;第三次质的飞跃是2004年到2006年,收息率从7.86%上升到9.93%,利润总额从3243万元增加到6239万元,增加了1.9倍。
样本地区共享相同的法律政策,为什么却取得不同的经营成效?经过实地调查,我们认为这与湘西在内部管理方面,特别是分配制度改革上的突破有很大关系。该社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政策优势,大胆创新适宜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全面推行了绩效工资制,形成了“基本工资靠尽职、效益工资靠业绩、奖励工资凭效益”的分配机制。特别在绩效工资考核上拉开了县与县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分配差距,真正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效益优先、按绩取酬的原则。以2004年为例,全州信用社员工人均收入比2002年增长29.6%,经济效益好的联社员工人均收入增长40%以上。全州农村信用社人均奖励工资达到3634元,而经营效益好的部分联社人均高达10814元。由于以县核算带动了分配制度的改革,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全州农村信用社呈现出队伍稳定、人心向上、事业兴旺的良好局面。与湘西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相比,一些地区“出集体工、吃大锅饭”的传统分配制度已显得相形见绌。
5营业网点的市场占有率与经营效益不相关,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与经营效益并不显著相关
根据对表4的分析,样本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规模在逐年减少,营业网点呈收缩趋势,但经营效益并不受机构收缩的影响。这个观点是基于三个地区农村信用社跨地区的横向比较,而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地区而言,农村信用社在该地区内所有金融机构中的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是否影响本身的经营效益?我们不妨将农村信用社在当地的网点占有率、存款占有率、贷款占有率三个指标与经营效益作一比较(见表6)。
在表6中,营业网点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永州,大多数年份都在70%以上,其次是岳阳,网点占有率最少的是湘西,但都在50%以上,仍然占据“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永州网点占有率虽然最高,但效益却不是最好,效益最好的是占有率最低的湘西。这说明营业网点的市场占有率与经营效益不相关。再从一个地区内部比较,虽然近几年信用社在收缩营业网点,但当地的其他金融机构也同样在压缩网点,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实行扁平化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其他金融机构在压缩网点之后,经营效益也在提高,这进一步印证了网点占有规模与经营效益不相关的论点。
从存贷款占比分析,存贷款占比最高的是永州,其次是湘西,最低的是岳阳,与此相对应,湘西、永州的经营效益要比岳阳要好,这说明存贷款占比与经营效益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力组织存款,有效发放贷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贷款质量、提高利息回收率。
三、结论及经验借鉴
农村信用社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外延“数量”与内涵“质量”之间的关系,而内涵质量的提高远比外延数量的扩张更为重要。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机构规模,其规模的大小并不必然导致效益的好坏。国内外的理论探讨也难以得出规模大小与效益好坏比较一致的结论。现实的情况是,信用社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方面,无论是存款规模还是贷款规模,与当地的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都不具有规模优势;相反,在组织存款和发放贷款方面,由于受中小金融机构背景的局限性,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与其盲目片面地“临池慕鱼”般追求规模效应,倒不如脚踏实地“退而织网”式地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切合实际。
良好的自然禀赋条件仅仅只是为信用社提供了提高效益的一种潜在可能,而要将可能转化成为现实,还必须要借助于管理手段。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经济基础较好、农村相对富裕的岳阳,农村信用社效益也应该是最好的;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自然条件恶劣、处于贫困山区的湘西,其农村信用社的效益最好。这只能说明信用社自身的管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管理水平的差异性不外乎体现在不良贷款率、贷款收息率、成本率等几个主要指标上,因此,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贷款收息率、降低经营成本率就成为其他样本地区可资借鉴的经验,这也是本文最基本的观点。
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对“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革命,能直接刺激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有效激发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湘西实行“基本工资靠尽职、效益工资靠业绩、奖励工资凭效益”的分配机制,所取得的成效就是最好的佐证。在信用环境普遍不佳的情况下,岳阳的收息率只有5%,而湘西达到了近10%,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改革带来的勃勃生机。
(责任编校: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