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幸福在舞蹈中绽放

2008-08-29佟文玲

晚晴 2008年11期
关键词:土家原生态贵州

佟文玲 梁 健 田 婧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08年10月7日,在全国第21个老年节来临之际,随着多彩贵州魅力晚晴——首届贵州老年健身舞蹈大赛决赛鸣锣开赛,2008首届贵州老年文化艺术节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属于老年人自己的节日里,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年人朋友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用歌声和舞蹈表达着内心的喜悦,释放着对生命、对生活的热情,体现着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演后,此次大赛的各个奖项也花归各家。由遵义市绥阳县老龄委选送的舞蹈《诗乡空心面》荣获一等奖,黔东南自治州老年大学选送的《苗族锦鸡舞》和省监狱管理局选送的舞蹈《桂花开放幸福来》获二等奖,舞蹈《踏春》等3件作品获三等奖。

“是否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舞台上展示了自我。”来自省老干民族歌舞团的何碧珍说。

这支舞蹈队并不属于进入决赛的20支队伍,由于初赛时的失误,使得她们无缘决赛,最后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表演。“不管以什么身份表演,只要站到了这个舞台上,我们代表的就是舞台上的角色。”何碧珍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她们锲而不舍地对舞蹈艺术的追求,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尊重和掌声。

比赛,不仅仅代表着竞争,还意味着享受生活、享受舞蹈的态度。“我们喜欢这个舞台,享受在舞台上的分分秒秒。”贵阳市顺利舞蹈团的陈应玲说:“结果不重要。”

参加完比赛后,省监狱管理局老干处“红杜鹃”舞蹈队的领队龙馨还沉浸在兴奋中,她告诉记者:“这次比赛给我们老年人很大的鼓舞,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精彩、更充实。”

原生态舞蹈展现贵州民族特色

本次健身舞蹈大赛决赛的参赛节目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舞蹈占有相当的比重,显示了浓郁的贵州民族特色,抒发了贵州少数民族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欢乐之情。

黔东南自治州老年大学舞蹈一班的,《苗族锦鸡舞》,就是以原生态舞蹈的形式来参加本次比赛的。队员们颈戴银项圈,手戴银手镯,脚穿翘尖绣花鞋,随芦笙曲调和舞步的变化而翩翩起舞,舞步时而缓缓前移,时而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有时或前或后、或左或右移动,有时或进或退漫舞,犹如美丽的锦鸡一样,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本次大赛评委、国家一级演员罗星芳告诉记者:“贵州的原生态舞蹈,主要都是来自图腾和祭祀仪式,是若干年来各民族文化的沉淀,它是民族的魂与根,将为今后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黔东南自治州老年大学代表队领队王炳益说:“《苗族锦鸡舞》这种舞蹈虽然没有任何艺术修饰,看似步法简单,双手在腰部以下按节奏上下摆动,头颈有规律地微微前探即可。但要做好却很不容易,队员们都付出了很大的艰辛。”

王炳益所说的艰辛,在于这是一支完全由农民组成的队伍,没有任何的舞蹈基础,起初有的人甚至连舞台都不敢上。“可他们朴实,能吃苦,并不比年轻人差。”王领队说起自己的队友们很自豪。

他告诉记者,为了参加此次比赛,队员们每天早上8点就要开始排练。老师要求严,做得不好就得重来,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很多遍。老年人腿脚不灵便,特别是年纪大的队员,有些动作不规范,其他队员就互相帮助。训练中队员软组织扭伤是常事,有些队员有骨质增生,但他们从没埋怨过,全部都坚持了下来。

比赛结束后,许多演员都说:“有这样的一个舞台,不仅让我们这些农民实现了跳舞梦,还可以宣传家乡的传统舞蹈,我们内心非常激动。”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老龄委选送的《土家健身操》是融土家摆手舞、肉莲花、傩戏、花灯、金钱杆、栽秧歌于一体,在一套整齐的韵律操中,反映了土家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健康的心态。

该舞编导赵慧介绍说,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逐渐演化和形成的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我们就是要用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自己对舞蹈的追求。”她说。

虽然土家儿女都能歌善舞,但是训练一支正规的队伍上台表演,还真是费了不少的劲儿。特别是让他们了解如何才是“原生态”的表演。比赛前,赵慧对大家说:“平时是怎么唱的、怎么跳的,怎么笑的,不要拘谨,保持原有的风貌就好。”几句简单的讲述,让大家豁然开朗,把一曲极富民族特色的舞蹈演绎得真实而充满激情。

望谟县老龄委代表队的罗杰英老人说:“原生态的舞蹈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她告诉记者,参加此次演出的20名演员,都是经过严格把关,从100多人里筛选出来的,而且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白天忙活农活,晚上抽时间排练,很不容易。”

不过,舞台上的演出也正是布依妇女们真实生活劳动场景的再现,“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织布、唱歌、跳舞的。”队员们似乎没有把这里当作舞台,而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比赛不仅宣传了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大家在一起还交流了感情,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或许艺术本身不重要,表现形式也不重要,关键是在这个舞台上,原汁原味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让更多的老年人沉醉在“多彩贵州”里,诉说着“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的故事。

在创新中寻求生命的飞扬

除了展现原生态舞蹈的魅力,不少代表队还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表现手法和编排方式,给整个大赛增加了不少亮点。

“在认真研究了绥阳的文化和特色产品之后,我们决定把3年前就开始酝酿的‘诗乡空心面正式作为舞蹈选材,并邀请了专门从事编曲的彭燕修老师一同前往空心面生产地实地观摩,从空心面生产的24道工艺里提炼出8道工艺成为舞蹈动作,再把动作细化到每一步。”来自遵义市绥阳县的陈贵云老人很自豪地向记者讲述他们所做的努力。

无论是舞蹈的选材还是队员造型的设计,这支“金奖舞蹈队”都以极大的精力和极高的创新要求投入到了舞蹈的编排中。

贵州省舞协的黄泽贵老师给予他们这样的评价:“这个舞蹈选材好、创意新、有亮点,给我们大家很大的视觉冲击。”

来自六盘水老年大学舞蹈队的陈焕文老人对创新也有很深的体会。“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茉莉花》是首脍炙人口的民间音乐,但怎样在保持原有音乐风格基础上有所突破,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反复的论证和不断的试验,我们就看到了这支把江南民族歌曲和现代舞蹈动作理念完美结合的舞蹈,虽清香淡雅却个性张扬,虽婀娜多姿却精神饱满,“我们就是想通过传统突出现代,尤其是现代老年人的精神。”

铜仁市老龄委曲艺协会的《最美铜仁锦江水》,从音乐到舞蹈,自编自导自演,给观众带来一次与众不同的铜仁之旅。“因为队员的年龄都比较大了,加上严格的训练让很多人脚磨出了血、腰受了伤,我就经常带着各种草药和针灸,给他们治疗。”75岁的汤岳老人虽没有上台,却承担着所有舞蹈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这也是很快乐的事情。”他笑着说。

痴迷与执着演绎舞蹈之爱

猜你喜欢

土家原生态贵州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风情风光都醉人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