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自主知识产权时代
2008-08-28章剑锋
章剑锋
过度采取投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倾向于从优惠政策中获利,缺乏创新动力。创新有风险,如果不需要创新就能获得支持和超额利润,企业是不愿意费力搞创新的。
不久之前,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是继2006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又一个知识产权战略文本,后者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前者延续了这一构想。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鼓励自主创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到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为此还确定了提升中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战略目标。上一个月,当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率团出席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时候,他也曾撰文谈及,这一新战略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里程碑,将促进中国国内创新,使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
现在人们一如既往关心如下两个问题,即中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以及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鉴于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多年以来,吕薇教授一直在从事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她是该领域少数几位知名的研究专家之一。
自主创新的道路
《南风窗》:据您的研究,目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处于何种水平?
吕薇:“自主创新”是针对过多依赖外部技术,防止国内企业技术“空心化”而言。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和产品更少。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制造中心,只能是加工中心。现代化和竞争力是买不来的。
尽管目前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全社会的份额已经接近70%,也涌现出华为、中兴、联想、海尔等依靠创新带动发展的知名企业,但总体上看,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目前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较低,大部分企业现在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去进行竞争,在技术上靠模仿和引进。
当前,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0.6%。有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数量下降。1990年大中型企业设立科技机构的占54%,2006年仅占23%。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将近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南风窗》:照此说来,中国没有自主创新的企业存在吗?
吕薇:不能这样说。只能说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较慢。实际上,这些年中国企业执行的研发支出还是在增加的。这个比例从1987年的30%增加到2006年的71%。这些研发投入,还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企业自筹为主。
可以看到,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创新基础。少数企业掌握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大部分企业处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阶段,多数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不少行业的领先企业从引进技术或生产线开始,经过较长时期消化、积累,已具备基本的改进创新能力,出现一批依靠创新提高竞争力的企业。
《南风窗》:虽然技术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还是能够看出,企业的自主创新步子不快,这是什么原因?
吕薇:主要还是政策不配套。一方面,各种所有制企业在资源获得和政策方面尚存在不同的待遇。如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倾向于国有企业,中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不到5%,获得银行企业贷款的70%左右;外资企业在税收和土地获得方面通常比国内企业享有优惠政策;在部分领域还存在垄断经营权,缺乏竞争。
另一方面,过度采取投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倾向于从优惠政策中获利,缺乏创新动力。目前各级政府掌控资源,如税收、土地、劳动力价格等,许多地方的政策以鼓励投资为主。创新有风险,如果不需要创新就能获得支持和超额利润,企业是不愿意费力搞创新的。
此外,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出口不畅。现行政策大都是支持技术供应方,重点鼓励增加科技投入,对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培育明显不足。企业和政府都不愿为创新承担风险,宁愿花高价购买外国技术和产品,甚至宁愿使用国外不成熟的技术,也不愿意使用国内企业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国内创新产品和技术缺乏市场出口。比如进口高技术设备可以减免增值税,购买进口设备可用外国政府的优惠买方信贷,而买国内设备没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国产装备不能与进口装备公平竞争。政府采购政策没有充分体现鼓励自主创新的原则。
《南风窗》: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知识产权数量这些年增长很快,要是照此说来,又有多少是有质量的增长?
吕薇:质量是有待提高。我有一组数据,国内授权专利从2001年的99271件增加到2007年的301632件,发明专利的比例从5.42%增加到10.59%。中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五位,在专利合作条约(PCT)的专利申请进入世界前10位;各类商标申请总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进人世界前8位。
但是,与外国专利相比,中国的知识产权质量有差距。2005年尽管我们进入了国际专利的前10位,但是中国公民申请国际专利不到2%。虽然已经成为商标大国,但是世界知名品牌很少;中国的三方(美国、日本和欧洲)专利不到世界的1%。
中国已经进入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阶段。没有数量就不可能有质量,但没有质量也不可能真正形成知识产权竞争力。因此,在鼓励增加数量的同时,要采取相应政策提高质量,节约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成本;加强对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的评估,防止误导企业行为。
《南风窗》: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提高企业有质量的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需要按照经济学理论给予他们相应激励吗?
吕薇: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自己搞研发,而是在开放条件下以我为主导的创新。目前,国际上技术创新活动出现新趋势。有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单个企业往往难以支撑巨大的研究开发费用,需要联合开发。甚至一些竞争者之间结成技术联盟,联合研究开发共享技术,或者相互交换技术。另外,为了提高研究开发效率,研究开发的分工细化,出现一些专业技术公司,企业研究开发外包增加。因此,自主创新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根据企业竞争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以我为主进行研究开发和实现产业化。
此外,要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促进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