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吻上了越剧的脸
2008-08-23枣树薄荷
枣 树 薄 荷
自去年9月至今年6月,上海越剧院前后举办了10场旨在培养青年越剧表演艺术人才的“越苑青春风”专场演出。为探寻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上越”又与市剧协联合召开了有关扶持青年人才的专题研讨会,邀请各方专家为这一举措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青年兴则剧团兴 青年强则剧团强
“时光容易把人抛”。过去廿岁成角不稀奇,如今20岁的年轻演员最多才是小荷尖角。按理说人才是靠竞争“争”出来的,但如今的戏剧市场依然困难,新苗脆弱。因此,院团对青年演员更应该抱以爱护、扶持的态度。
“青年兴则剧团兴,青年强则剧团强”,越剧专家尤伯鑫对“越苑青春风”新人专场的巨大成功深感欣慰。他说,自2000年推出“越剧明星扶新人专场”以来,扶持新人已成为“上越”一贯坚持的方针。虽说目前众多越剧明星正值盛年似乎不急着推新人,但“上越”并不持短视之见,而是坚信明天的舞台始终是属于青年演员的,于是“保持明星团队、加紧扶持新人”成为全院上下的共识。
当“越苑青春风”颁奖演出的帷幕落下之时,“上越”院长李莉十分感慨。她认为,对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对演员的培养,更应包括对编剧、导演等专业艺术创作人才的有意识培养;不仅要培养青年人才,而且更要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集体协作意识。她对一些青年演员说:“必须要有青年创作人员跟你们一起走,你们才能走得更长、更久。”
近几年来,“上越”的小戏、小品比赛和演出都交由青年编剧、导演创作完成。青年编导和青年演员的频繁合作,使“上越”的小戏小品创作层出不穷,在这个过程中,青年艺术人才的专业水准和创作演出经验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演员最终拼的是文化
会上,刘厚生、沈祖安、余庸和、何双林、沈鸿鑫、邹平、连波、徐幸捷、张佩莉、戴平、沈斌、童双春、吴兆芬、陈忠国等专家对“上越”培养青年演员的理念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值得将这一举措向上海的其他院团推广。与此同时,大家也对完善“上越”的这一举措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有三点被反复提及。
首先是希望青年演员多多学习文化知识。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一代宗师袁雪芬托李莉带给青年演员的寄语所言:“演员最终拼的是文化。”“30年前演行当,30年后演人物”,青年演员需要在继承流派的同时,多读精读好书,使自己的演艺之路走得更长久。
其次是要注意行当的平衡发展,不能只重视花旦和小生,同样也应关注“弱势”行当。戴平认为,当前年轻男演员的培养问题值得重视:“现在越剧男演员太孤单了,我希望男女合演这朵越剧之花开得更好。”
第三是希望青年演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向其他剧种学习,开阔眼界、汲取营养,为开拓创新提供动力。院团整体风格的创新成为专家们关注的话题——新世纪的“上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剧院风格?这不仅仅是继承前辈、继承传统的问题,更多探索、琢磨,创出新的风格,培养出“上越”的新风格。
现在的付出是为了将来的回报
“越苑青春风”专场演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市场营销手段的有效运用。以前“上越”推新人演出往往采用“挖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明星演出赚的钱去贴补新人专场。而这一回,主办方不仅加大了媒体的宣传力度,更让青年演员主动参与营销、介入市场运作环节,以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越苑青春风”的票房收入达94万以上,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收”的是市场效益,“支”的是对青年演员的培养。塑造青年演员品牌,获得观众认可,在市场上占领一定份额,这是剧种发展的基础。从这点来看,“上越”不仅着眼当下,更是将着力点放在了十多年后的观众市场。
“上越”市场部负责人坦言,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光靠“越女争锋”和“越苑青春风”这些活动仍然是不够的,“根本的途径,还是要让他们多演戏”。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在短时间内还不够收回成本,但“现在的付出是为了将来的回报”。若是缺乏越剧新星的涌现,观众对新星缺乏应有的认可度,那么当赵志刚、钱惠丽等中生代演员退出舞台后,越剧市场就会急剧萎缩,到那时再来推新星,恐怕已为时过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维护市场占有率,演出方不惜在青年演员的培养上花费血本,目的是让观众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喜爱他们。
通过“越苑青春风”的运作,演出公司也体会到制作机构和媒体配合之后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以前戏曲院团排戏,多为单纯地从艺术角度出发,缺乏对媒体和市场的考量。但随着运作经验的丰富,制作方逐渐加入时尚元素,同时在宣传上尽量发挥各媒体优势——先前的“越女争锋”,以电视为传播媒体;如今的“越苑青春风”,则运用了网络媒体,除设立戏迷论坛外,又发动众多网友为10个专场写戏填词,通过观演互动扩大了越剧的影响力。
儿时梦想 一生守候
会上,青年演员裘丹莉在谈及自己的专场演出时不禁潸然泪下。在身体、精神的双重压力下,裘丹莉在演出前病倒了。然而,“戏比天大”的古训萦绕耳边,促使她振作起来、走上舞台;而大家的热切期待和热忱帮助,给了她无比的勇气:“台上我一人在演出,台下无数双手在托着我。”说到这里,闪着泪花的裘丹莉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裘丹莉的一句话“越剧是我儿时的梦想、一生的守候”,代表了10位未来越剧明星的心声。而“越苑青春风”专场演出,则将她们的梦想、守候化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正如赵志刚对他们的勉励那样:“此次专场演出把青年人才凝聚在舞台上,让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坚定了坚守越剧舞台的信念。”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此刻辛勤的耕耘,必将换来丰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