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党绩效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
2008-08-23陈伟
陈 伟
摘要:政治合法性是政党执政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历史绩效使其获得了坚实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不断得到巩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获得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历史绩效
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4—0057—03
收稿日期:2008—02—18
作者简介:陈伟,男,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
政治合法性是当代政治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它着重从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方面研究稳定的政治统治或政治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合法性的本质是社会系统对政治权力的普遍认可,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乎价值性,即政治权力只有符合社会共同的价值诉求才能被民众认同。二是合乎利益性,即政治权力只有符合社会大众的利益诉求才能被赋予合法性。三是合乎法律性,即只有符合国家法律秩序和规范的政治权力才能被民众普遍认同。①从合法性理论的内在逻辑看,它揭示了执政规律,具有普遍性,是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的一切问题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是保持中国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领导权和执政权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过程中生长和发展而来的,是革命成功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又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历史过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建树的丰功伟绩,使中国共产党不断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不断获得具有较强的动态发展特征的政治合法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合法性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对内受着封建主义的压迫,对外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面对双重压迫,受压迫者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奋起反抗是天经地义的。
为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矛盾,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都进行了尝试,但无论是农民运动,抑或是资产阶级革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解决中国近代社会矛盾的革命必须有更先进的阶级来领导。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一个崭新的革命领导集团——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它诞生于中国需要继续革命而革命正处于困境之际,诞生于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领导力量之时。中国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2.真正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深入工人阶级群体,通过办夜校、办刊物教育工人,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觉悟;通过帮助工人组建工会维护工人阶级的经济权益、从工人中发展党员、成立工人党组织等办法发动和组织本阶级。这些举措,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所了解,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具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在分析中国国情、建立工农统一战线、领导农民运动、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农民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也具有了来自中国贫苦农民阶级方面的拥护和支持。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实施血腥
大屠杀。中国共产党被迫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与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对抗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不仅赢得了根据地人民的赞同和拥护,而且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3.真正代表中华民族利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全民族的认同和拥护
面对日军全面侵华,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允许军队抗日,威逼军队“剿共”。这种不顾民族大义、倒行逆施的做法激起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共愤,以至于其统治集团内部也是反对声不断,并出现了“西安事变”这样的兵谏抗日事件。而面对日寇侵华,正在长征途中被蒋介石军队围追堵截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立即通电全国,主张全民族抗战,主动将民族矛盾置于阶级矛盾之上。此后,在陕北,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和根据地政权建设又做了有利于团结各阶级、阶层共同抗日的调整。这样,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赢得了全民族的赞誉和认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后,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工农群众进行全面抗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亡华的计划,使抗日战争转变为持久战。在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害怕党和人民力量的成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制造磨擦。中国共产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防止了国民党的叛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下,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使一切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党性,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民族的认同。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全面、稳固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一党之私,不顾人民群众的反对,依靠美帝国主义援助,悍然发动内战。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力量,以排山倒海之势,用仅仅三年时间,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领导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历时28年,面对的敌人之多、之强为世界革命史上所罕见。整个一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可以说是一部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历史,直接面对的强敌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在军事力量悬殊和外援几乎为零的情况下,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800万国民党部队,武装解放了全中国。是什么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政治,是人民政治。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正是不断获得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的过程,而这个人民认同正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它是政治权力和权威的社会基础。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洗礼的共产党政权具有无可比拟的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积累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工人阶级的拥护、农民阶级的拥护、革命知识分子的拥护、民主党派的拥护以及其他革命群众和爱国人士的拥护;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大批军政干部,超凡魅力型领袖的产生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和权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精神力量的信仰权威;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觉醒;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和战斗力的体验和认同;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渴望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具有了浓厚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利益认同、信仰认同,这使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得以全面而稳固的确立。
二、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政治合法性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以革命手段彻底改造旧国家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革命手段彻底改造旧社会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党领导人民用三年时间通过三大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通过具体的体制、策略和措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于领导经济建设对于党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而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曾发生过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着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力发展了,国家实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改善,共同富裕的政策和措施切实可行,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有能力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也因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得以巩固和发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生活各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基础日益雄厚的基础上趋向成熟,20世纪末中国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小康社会。在新世纪之初,党又开始领导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这些经济社会成就给人民带来了更多实惠,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名符其实的经济强国。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具备强大的经济支撑,党的政治合法性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广大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社会也凸显出一些矛盾,比如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等,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针对此,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和共同愿望,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党的政治合法性也随着和谐社会的推进而愈发强劲②。
综上所述,领导绩效和执政绩效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合法性的主要生产机制。改革开放中培育的实体合法性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重要的合法性基础③。实体合法性即通过给予人民现实的利益而获得合法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合法性建设的主导方法。革命年代,党帮助工人以工会的组织形式维护其经济权益,争取工人阶级支持和参加革命;以打土豪、分田地给农民,获得农民阶级的政治支持。这是典型的实体合法性建设。在实体合法性的基础上,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使人民认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从而获得目标合法性。实体合法性和目标合法性相结合使党的领导获得了稳固的阶级力量。利益和目标(包含着更大利益)从党成立至今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合法性构建的最主要的途径。它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政治系统的主要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种标志,充分体现了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实质。
注释
①[法]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22页。②徐海波、杨海平:《“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③曹任何、王晓燕:《挑战与回应: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分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汪洋
全国社科院系统邓研中心第十三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第十三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于2008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贵阳市花溪迎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邓研中心、各地方社科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河南社科院党委书记林宪斋、副院长喻新安、党建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王友洛、院办公室副主任万银峰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与会代表围绕本届年会的两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展开了广泛、多维和深入的探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主题,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交流在宏观层面上形成共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会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内涵、外延、结构、基本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主题,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交流在宏观层面上也形成了共识: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大会并结合各地实际,就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方法、任务、要求,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补偿、法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190余篇,其中111篇收入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举伟大旗帜 创新科学理论》和《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两册论文集。大会还确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院为下届年会的承办单位。(王友洛)
中州学刊2008年第4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特点2008年7月中 州 学 刊July,2008
第4期(总第166期)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