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一颗爱心都值得收藏

2008-08-23汪庆国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14期
关键词:捐助者捐款捐物献爱心

汪庆国

题目设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捐款捐物。与此同时,一个个捐赠排行榜相应出炉,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颗与灾区人民共同跳动的爱心、善心和良心,但也引发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口诛笔伐”。作为公众人物,部分演艺界和体育界明星率先成为争议的焦点,那些没有进入榜单和捐款数目不大的明星成为诟病的对象。随后,部分“抠门”和反应“迟钝”的企业及富豪也成为众矢之的,更有激进的网友发出“抵制”这些企业或品牌的倡议。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5.12”大地震发生后,善良的人们在悲痛之余,擦干眼泪,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无论是捐款的规模、参与的人数,还是捐款的数额,都是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面前中华民族爆发出的空前的凝聚力,让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在全国人民自发地为灾区同胞捐款时,来自体育、演艺界的各路明星及各行各业的巨贾富豪们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捐多捐少一时成了国内无数网民热议的对象,捐多的受到追捧,捐少的遭到炮轰。

在我看来,向灾区人民捐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举,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心系灾区,情系灾民,尽了自己的所能,哪怕是一块钱也应该得到舆论的肯定和尊重,绝不能片面地以捐款数额的多寡来考量爱心的轻重。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以捐款的数量来衡量一个人的爱心,无形之中会把慈善事业推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使得一些人迫于舆论的压力,为了顾全脸面,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抑或违心地多捐,使献爱心变成了一种莫名的心理负担,想必这绝不是行善乐施原本应有的心理感受。献爱心应该是一件让人感到神圣而又快乐、欣慰的事。他靠个人的良心、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来支撑,并且各人按照各人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爱心是不能强迫的。有钱的人多捐一点,多多益善,没钱的人捐得少一点,同样可贵。就像一首歌中唱道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献爱心,既可以单项选择,也可以多项选择,还可以重复选择,比如捐钱、捐物、当志愿者……只有有选择的行善才是真正道德的,因为在强迫下的善举,不是来自个人的良心,很可能是慈善的绑架。而这绝不是我们所期望和所要看到的结果。

我同意知名艺人翁虹所言:慈善是种爱心,绝对不是比赛。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捐助者的捐助额能够与我们的期望相吻合,更不能把捐款最多者当作一个道德模范和参照系,要求他或她的同道一律向其看齐,否则就不足以显示其爱心。爱心是无价的,攀比来攀比去,到头来只会给献爱心的蒙上一层阴影,诸如捐少了生怕挨骂,捐多了怕给身边的人造成压力,献爱心成了一种左顾右盼的艰难选择,显然有违献爱心的初衷。我们应当尊重和小心呵护每一个捐助者,不能让捐助者伤感。

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灾害不定还会降临,捐助不会有穷期,善待每一个捐款者,不论是多是少,善良的举动应该受到保护,即使存在有能力多捐而没有多捐的,其实也用不着网民去品头论足,口诛笔伐,不妨留给他们自己去扪心自问,摸摸自己的良心。公众擅自提高赈灾的门槛,眼睛盯着某某富商、某某明星有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捐款,捐了多少,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其品头论足,这是否真的有助于促使他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实是很让人怀疑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人人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情势下,我们更应该珍惜蕴藏在民众中的这种弥足珍贵的大爱资源,学会感恩和接纳,不要单凭捐款的多少,把爱心分成三六九等,避免伤了捐助者的心。我们有责任去营造、培育和呵护一个健康的慈善环境。在全民捐款空前高涨的情况下,接下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爱心的流向,捍卫慈善的圣洁,确保民众的爱心不会受到丝毫的伤害,因为它是营造、培育和呵护健康慈善环境至关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编者的话】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使所有炎黄子孙为之伤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符合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无论谁都可以在物质上、行动上有所表示。但是对于关注捐款排行、进行慈善攀比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呢?应该说,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此本文话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为同学们各抒己见留足了空间。写作时,同学们必须明确自己的态度,即是持支持意见还是反对意见,然后着重阐明其中的理由——这也是写作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所选例文的观点非常鲜明,作者认为哪怕再微小的善举也应得到肯定和尊重,不主张以捐款数额的多寡来考量爱心的轻重。为了强化自己的论点,作者先是指出以捐款数量来衡量爱心的危害,点明爱心是不能强迫的,应该量力而行;然后探讨了慈善的初衷和意义,并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再次强调我们不应把爱心分成三六九等,而是有责任去营造、培育和呵护一个健康的慈善环境。全文条理清楚,说理充分集中,论述深刻得当,说服力很强。

读罢此文,同学们也请想一想,如果你持不同意见,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证呢?

(孟尧)

猜你喜欢

捐助者捐款捐物献爱心
送温暖献爱心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鼠国要上天之火箭做成什么样
献爱心的方式
阳光·作文大赛专项活动
献爱心
阳光·作文大赛专项活动
丛飞
感恩受捐者是一种境界
非营利组织应对经济危机八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