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节”、“土节”说兴衰
2008-08-23姜立峰
姜立峰
看见他惊讶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中洋瘾”不浅。他的惊讶只因为我拒绝他约我过圣诞节的邀请,只因为说我是黄种人,不稀罕过洋节。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节日风靡中国,乃至全球。什么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情人节。尤其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人好像都是突然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把大街塞得满满当当。而中国的除夕夜,大家却都缩在屋子里打麻将看春晚,街上行人寥寥。到了情人节的时候,不少西餐厅及中餐厅,位子都要预定,否则只能靠运气吃饭了。一夜之间身价百倍的玫瑰,在女孩们怀里得意地笑咧了嘴。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祝福短信把手机塞得满满的。相比之下,中国的七夕乞巧节,过得却甚是寒酸。
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年轻一代集体崇洋媚外吗?我想,究其根源,首先是好奇。中国传统的节日过了几千年,人们都习以为常,不仅难出新意,反倒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退化不止。而外来的洋节,正好填补了患了“过节精神疲软症”的国人的心理空缺。其次是洋节给商家带来效益,活跃了市场经济,以至有变为“中国新节”的可能。而后,尝到甜头的商家、媒介等大肆做洋节日文章,使得其他洋节陆续登陆华夏大地。再次,我国相关部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深化和延续化的工作,力度还不够。中共十七大召开后,在今年实施的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的政策,大快人心,说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加大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工作的力度。
其实,中外所有的节日,都不是上帝苍天给的,都是人们创造的。对此,我个人倒有一个“蓄谋已久”的建议:我国目前急需创建一个“邻里节”,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尤其需要。这个节日最好贴近春节或在夏季。理由有二:一是春节临近时,大家已经开始浮躁,在“邻里节”上,小区居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交流沟通,如各家的旧物件、年货也可以拿出来进行交换调济。二是在夏季搞“邻里节”,那更是个好时机,大家可以在露天庭院、广场上搞出更多的花样来。春节是增进亲情的一个节日,而如今在进入移居时代的日子里,邻里之间的友情实在是少得可怜呀!
【赏析】
一个好的观点,可说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和灵魂。这篇议论文的后半段,恰恰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新的观点:即中国人需要发展和创新自己的节日,解决自身的问题。如果对“创建邻里节”这个观点在进一步充实,真可以上“政协会”,作为一个提案来提交有关部门了!
另外,本文语言也很生动、活泼,使读者在接受作者观点的同时,又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