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008-08-23李钰
李 钰
ヂ逞冈说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反复强调:“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由此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笔者认为:首先应通过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改作文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文章修改上下功夫。如我国伟大的著作《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披沥十载,增删五次”;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名著,曾先后改过七遍;又如我国古代诗人杜甫和贾岛分别留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的诗句,可见他们在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之深。其次,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形成对该学科的兴趣,所以我每次习作,都能坚持与学生一道写作,并把自己的习作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品评。长此以往,教师亲自写作的举动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也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作文的兴趣。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改文活动,如设立“文章医院”、“编辑室”等等,激励学生,给学生一个自改作文展示的舞台。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鉴别“原稿”和“修改稿”的差异,深刻地领悟到作文写完之后进行修改的好处。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修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引路,掌握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应能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传授自改的方法,指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最终达到自我修改的目的,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阶段性,逐层推进,从“领”到“扶”再到“半扶半放”,最终达到“放”的效果。
所谓“领”就是由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也就是师生共改的方法。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学生对于自己的文章往往找不出问题,缺乏自改能力;对于别人的文章,却能找出许多问题来;这也许就是俗话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先和学生一起修改文章,展示2~3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各抒己见,找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又表现在何处,应如何加以改正等。如是几次,通过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悟出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等。
所谓“扶”既是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在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和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所谓“放”就是让学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1.同桌互改:同桌互改作文也是鼓励、培养学生改作文的好方法。同桌之间彼此修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这对被改者有益,对改者也有好处。为别人改文章时,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会驱使他竭尽全力,精心推敲。批改后,交换意见,共同商讨,以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自我修改:第一步,通过默读、检查内容,文章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具体;第二步,通过轻声读,检查形式段落是否分明,语句是否连贯流畅,用词是否得当,标点是否准确,是否有错别字;第三步,大声朗读,让别人给你的文章提意见、找不足。在读的过程中,可以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全面检查。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会愈来愈强。
三、优化训练,养成习惯
在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中,我们可以结合阅读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对于典型作文,我们可以集体修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历练到了形成习惯,才能有这种能力。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然而,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那么无疑我们教师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一扇写作之窗,窗外必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蔽藜县大陈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