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时代伊斯兰经济文化遭遇的挑战

2008-08-23冯璐璐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年4期
关键词:伊斯兰全球化经济

摘 要:全球化中的主导文化是西方文化。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指导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沿着两条主线向全球进行辐射:一条是由商品化而导致的消费主义;另一条则是由市场化而导致的市场主义。伊斯兰与全球化在文化上的悖论实际上集中表现为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悖论。与利益至上的西方经济文化所不同的是,伊斯兰经济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其伦理价值取向与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 键 词:全球化;伊斯兰经济;文化;挑战

作者简介:冯璐璐,博士,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宁夏银川 750002)。

文章编号:1673-5161(2008)04-0031-07中图分类号:F371文献标识码:A

一、 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以西方经营管理和价值观念为主导的。西方提前完成资本积累并超前进入现代化的优势决定了它必然在整个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唱主角,其文化也演变为全球化时代的强势文化。西方文化实际上可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另一部分属于非意识形态领域。在全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借经济全球化推进之机向外推行全球文化霸权,其强势文化对非西方阵营的弱势文化形成巨大攻势,试图利用文化作为武器来侵蚀独立的民族国家,破坏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有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伴随着文化全球化,持该观点的人主要是从西方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和静态的文化格局出发而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是信息革命和通讯全球化的直接后果,“在全球化的诸种体现形式中,几乎没有什么像国际品牌、大众文化偶像和工业品以及卫星向各大洲成千上万的人的现场直播重大事件那样如此直观、覆盖面广并且渗透力强。全球化最大众化的象征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娜和CNN新闻。无论这些现象有着怎样的因果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也很少会有人怀疑,最直接的感受和经历的全球化形式是文化全球化。由于当代电信、广播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覆盖的区域以及文化交流量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1]。文化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就是使文化多样性越来越不明显,最终形成西方文化主导全球的文化格局。例如汤林森提出的“全球性文化宿命”的观点就断言,所有的社会都面临同样的走向和社会文化差异的缩小。

与前一种观点正好相反,另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不可能导致文化全球化。例如我国学者于沛曾撰文指出,无论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还是信息全球化,都不会导致文化全球化。相反,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方式,是一种价值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多元文化体系,各民族的主体文化不可能丢失。漫长的世界历史告诉人们,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多元的,从来不存在单一的“全球”文化模式。[2]

事实上,对于文化的分析应当从全面的和动态的角度加以考虑,全球化中的文化不仅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入侵,还表现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领域文化的传播、交融、相互交流和学习。无论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都是就目前形势而言的。每种文化的形成都是各种文化交汇的结果,其中有些内容是各种文化混合的产物。就西方文化而言,我们甚至很难用“西方的”或者“非西方的”来加以定性,即使是在西方文化中仍然保留着非西方文化的因子,有些内容因为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还可能走向消亡。但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其本质不可能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发生改变。每种异质文化的入侵都意味着一种抉择和挑战,这就导致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对于文化的态度都较为谨慎,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因而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上述挑战。

西方文化最集中的表现是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这在其经济文化中得到了最直接的展现。从本质上来看,西方的经济文化深受早期的商品拜物教以及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属于利益至上型的资本主义文化,这种主导文化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念和特征。众所周知,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和竞争,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被视为一切经济行为乃至整个人类的行为动机和最终目标,自由竞争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强有力机制。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大公司纷纷合并为跨国公司,且国际金融机构也不断兼并,超巨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纷纷涌现,“这些超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战略完全是全球性的:在全球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3]27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是沿着两条主线向全球进行辐射的:一条是由商品化而导致的消费主义;另一条则是由市场化而导致的市场主义。正如汤林森所说,“即使是捍卫资本主义体系的人也都同意,作为一个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的文化‘目标就是消费。” [4]西蒙·摩尔登也认为,尽管不能简单将西方化等同于消费主义,但是在欠发达国家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西方化代表的就是追求物质需要的文化。西方的商品、商标、品位和娱乐已经将本土文化排挤到边缘,看似不起眼的西方式消费主义正在演变为文化的战场。[5]120

尽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从来没有拥有过自由市场,但实际上西方的市场和市场观念却非常发达,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西方较早出现重商主义思想,重视商人和商业,进而导致对市场的重视,这是市场和市场观念发达的前提;第二,西方特别是欧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地域,这些条件是形成市场观念的物质条件;第三,西方人拥有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这是市场观念得以形成的人文环境。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展和由国际机构推动的结构调整计划的推进,市场经济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和肯定,市场主义的规则也得到了扩展。贯穿于市场主义文化中的最基本精神是竞争,这一原则不仅渗透于经济领域之中,还渗透到人际关系、政治、法律、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和医学等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使人类社会处处被打上市场价值的烙印,甚至打破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平等、民主和现代法制观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它会给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带来活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进步;但从消极面来看,“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又使得人与人之间原有的精神纽带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彻底打破了传统社会中人们之间那种比较有人情味的关系。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以功利的关系代替了原有的人际关系,人们的判断标准简单化、齐一化、金钱化了。”[4]

二、 伊斯兰与全球化之间的经济文化悖论

作为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之一的伊斯兰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和原则。由于全球化中的主导文化是西方文化,伊斯兰与全球化在文化上的悖论实际上集中表现为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悖论。与利益至上的西方经济文化不同的是,伊斯兰的经济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其伦理价值取向与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义利并重。在伊斯兰教的价值学说中,“义”是指依据某种理想和信仰而确定的对社会、对他人关系中的行为准则,即善和美,而“利”是指具体的物质利益。人要获得生存,首先就要凭借自己的生产劳动来获取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生活资料,这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伊斯兰教既不提倡禁欲主义,也不提倡苦行主义。伊斯兰教在鼓励人们追求物欲的同时,还提倡追求精神生活,包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生活深层次内涵进一步挖掘的愿望。在伊斯兰教价值体系中,义与利是相辅相成的。对此,中国的许多伊斯兰学者曾有论述。王岱舆在述及义利关系时说:“利者,义之和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6]106可见,伊斯兰教是在“和义”、“安身”、“崇德”的基础上来谈“利”的,力求做到“义”与“利”的统一。刘智也曾说:“人之生也,无嗜欲则不能领略声色臭味之妙,无功修则不能渐还夫本然之真”[7]31,以此来说明追求物欲与道德功修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从伊斯兰教中的有关规定可以明显看出“义”和“利”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古兰经》中说:“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8]33“当你们卖粮的时候,应当量足份量,你们应当使用公平的秤称货物,这是善事,是结局最优的。”[8]215并禁止欺瞒哄骗、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奢糜浪费等违反经济规律和损人利己的不义之举。济贫是伊斯兰教道德方面的基本主张之一,《古兰经》中说:“如果债务者是窘迫的,那末,你们应当待他到宽裕的时候;你们若把他所欠的债施舍给他,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8]34济贫既是行善又是义举,济贫必须先获利,获利越多,则济贫行善的能力就越大,利又成为义的物质前提。

第二,群己互利。在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伊斯兰教主张社会在关注群体与社会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个人利益、而个人在谋求私利时必须要具有不损害他人与群体利益为前提的群己互利的价值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整个价值学说中最基本的原则和基础,由利益而引起的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构成了价值学说中最直接的课题和关节点,由于这两者关系侧重点的不同引发了利己主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理论学说。伊斯兰教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既反对极端的利己主义,又反对纯粹的利他主义或集体主义,而是强调个人与群体的相互关注。现代伊斯兰学者穆罕默德·伊克巴尔(Muhammad Iqbal)说:“人的所有自然本性都融入到其个性之中,但只有在社会里他才能找到安全和保护。”[9]这足以说明个人对社会及其群体的依赖。个人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结成社会、国家、集体、家庭等各种群体,个人价值只有放到群体之中才能实现。因而伊斯兰教提倡伦理道德在商贸、交换、借贷等方面的重要性,以便引起个人对群体利益的关注。同时,伊斯兰教重视个人利益及个体价值的实现,认为对个人的关怀是每个群体应尽的责任,这将有利于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穆罕默德·伊克巴尔说:“用来联结个人与社会的纽带就是个人最真实的自我在群体那里获得满足,”,[9]把个人利益看作是保持个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条件。无论是个人对社会利益的维护,还是社会对个人利益的关怀,都进一步深化了伊斯兰教所提倡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

第三,共同富裕。伊斯兰教反对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最终追求的目标。伊斯兰教推行的共同富裕价值观念体现在实行天课制度和鼓励仗义疏财、施舍穷人上。完纳天课是伊斯兰教强制执行的济贫税,它不仅是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也是调节财富分配、保证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之一。从精神领域看,仗义疏财、施舍穷人既属于宗教伦理道德范畴,也属于个人与社会价值相通融的价值学说范畴。施济穷人的思想已成为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共有的宗教和社会主张,这也是三大宗教在普通百姓中流传甚广的原因之一。弘扬社会福利精神已不仅是一项宗教义务,更是一项社会义务。从伊斯兰教所提倡的施舍思想里体现出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反对财富集中、尽可能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经济原则。

伊斯兰文化所持的经济理论也明显有别于西方:首先,伊斯兰教反对囤积居奇和发放高利贷,这都是资金上比较有实力的商人利用投机手段在短时期内获得巨额利润、迅速将急需某种物品或现金的人的财富敛为己有的行为。囤积货物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也使资金积压,不能为社会带来效益,却使富有者更加富有。发放高利贷往往导致放贷者越来越富足,而借贷者却越来越贫困,甚至于使许多人家破人亡。此外,发放高利贷在社会上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导致许多私人纠纷和社会矛盾,造成人际关系恶化,社会道德观念日益淡漠;其次,伊斯兰教提倡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易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伊斯兰教视在商品数量、质量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成倍地将商品的价值翻番为不义的行为,发放高利贷、吃重利正属于这类情况;再次,伊斯兰教提倡勤劳致富。伊斯兰教视游手好闲、坐享其成的行为为可耻之举,更鄙视依靠赌博、投机等不光明手段来获取财物的行为,它鼓励人们热爱劳动和保持诚实、勤恳、俭朴的作风,宏扬穆斯林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精神。根据这一思想,货币不能自动直接地产生货币,只有通过劳动,将其投入创造财富的活动中去才能获取利润,才是合法的,彩票、债券、股票等带有赌博、投机性质的事物自然在理论上也是非法的。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最激烈的争论体现在利息理论上。利息理论是现代伊斯兰金融和银行体系建立的基础,从多数伊斯兰学者的观点和伊斯兰国家的实践来看,伊斯兰无疑反对支付或收取任何形式、任何用途的利息。[10]

可见,伊斯兰倡导的是平均、和谐、节俭、守贫,不可能形成非常发达的、以竞争为基础的市场文化,也不可能鼓励以享乐、追求物欲为特点的消费观念。伊斯兰原则在利息理论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但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实际上它贯穿于穆斯林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最为传统的伊斯兰国家,该原则甚至直接影响到其经济决策和实践:首先,公平、公正、平等仍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本法则。在中东许多国家的家族管理模式中,族内成员不论男女,均享有平等的股份权、接受教育和分红的权利;家族分红的基本原则是平均主义,即成年男子领取工资,妻子领取津贴,小孩领取零花钱。家族内每个家庭的饮食、教育、住房、旅行等支出均由家族统一分配。[11]在现代化道路中,各伊斯兰国家通过税收、国家预算、财政拨款等各种途经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将社会福利提到较高水平,但缴纳天课、施舍和宗教募捐等义务活动仍被保留。伊朗等一些国家对违反公平原则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法律限制,以腐败和破坏经济罪进行指控,对那些过分追求 “理所当然的”价格和利润的人处以长期监禁甚至是死刑[5]116-117;其次,禁止利息,实行无息金融与银行制度是伊斯兰国家经济中的又一特征。利息始终是这些国家难以突破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银行业的发展,使资金货币不能在国内外互通,尤其不利于吸引外资到本国投资。为了解决好传统宗教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变通方案。针对大型项目投资,伊斯兰银行采取以利润分成为基础的契约式合伙关系,银行与客户合股投资,共分利润,或者银行一方以资金、技术和人力向企业部门参股经营,盈利按合同分成,亏损则按出资比例分担。针对低额短期信贷,则凭借银行向中小穆斯林商人或贫困市民收取一定数额的酬金或租金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些经济实践虽然维护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但却不利于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同时由于它与全球化的主导文化格格不入,给这些国家应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障碍。

三、 伊斯兰经济文化遭遇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的影响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而且会造成政治、社会乃至文化领域的大变动。“西方,特别是一贯富有使命感的美国,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场、权利有限的政府、人权、个人主义和法制的价值观念,并将这些价值观念纳入他们的体制。”(注:参见:http://www.tianyabook.com/zhexue/wmd.)经济结构调整计划、进行金融和资本的控制则是实现这种文化和经济霸权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往往“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经济机构来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并将自认为恰当的经济政策强加给其他国家。”[12]200可见,伊斯兰理念以及文化体系正在不断遭受异质文化的威胁。

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推进自由化和私有化,其结果加深了社会的开放度,这不仅意味着各国的市场向世界开放,也意味着各国的文化界限被打破,本国的文化市场向市场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开放。从二十世纪后半期开始,几乎所有的穆斯林社会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变迁,面临着巨大的文化挑战。这些挑战首先来自西方的市场文化。伊斯兰经济文化中虽也涉及对所有权、生产、流通、分配等概念的解释,但主要是从道德出发,而不是从市场的自然法则出发,私人所有权和市场只有在符合“真主意愿”和整个穆斯林社团利益的时候才被予以肯定。正因为更多的是追求道德层面的满足,伊斯兰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实践者往往忽略了对竞争的思考。现代化发展初期,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实践深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国家对市场进行积极干预和控制,政府对市场所做出的决策往往不是建立在市场原则的基础之上,而是以政治或者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私有部门只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私人所有权不能被充分肯定。但推行经济改革计划和发展市场经济在伊斯兰国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意味着必然要与市场文化接触,其中包括市场规则、竞争法则以及以物质利益为衡量标准的价值观。如何处理国家、传统势力、伊斯兰原则和市场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难题,伊斯兰国家需跨越艰难的屏障,做出艰难的取舍。除市场文化外,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也正逐步向伊斯兰社会内部渗透:首先表现为一系列新鲜事物和消费品的出现,西餐店、大型商场、超市、娱乐中心、体育馆出现在大街小巷,卫星电视、传真、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成为人们普遍的通讯和娱乐手段,通过这些手段直接与西方文化和信息接触;其次表现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境界发生了变化,享受生活成为许多人的追求,追求高档的奢侈品已不再是令人不齿的行为。一些学者不禁感叹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太具有吸引力了,它影响着伊斯兰国家的各个阶层,不仅普通人沉溺于其中,就连社会精英也成为其中最狂热的参与者。更为重要的是,消费主义对妇女、儿童和年轻人产生较大影响,妇女和年轻人对决定自己在哪里工作以及如何去消费越来越具有自主性,这对于穆斯林社会的现存关系形成了巨大挑战。[5]122-123

面对这样的挑战,伊斯兰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多表现为对文化全球化和西方文化的敌视与抵制态度:首先,由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唯我性,由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彼此伤害而产生的“敌对共有观念”[13],以及伊斯兰对偶像和异教徒的否定等原因,伊斯兰在对待异质文化和新鲜事物时表现出强烈的排外情绪和矛盾心理;其次,对于穆斯林而言,他们最担心的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可能导致社会的西方化。“西方化”一词代表了多种含义,既指政治上的民主化、文化上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自由化,又指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社会的世俗化,它集进步和堕落腐化于一身。西方遥遥领先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经济是其他国家向往和奋斗的目标,但由西方文化和观念引导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消极因素往往又令人望而却步。伊斯兰运动的兴起正是对“西化问题“争论的具体反映。这一运动不仅试图将伊斯兰树立为一种文明,还同以西方的现代化概念为特征的“西方化”和“世俗化”相对抗。在伊斯兰运动的不同时期,一些伊斯兰学者、思想家、改革家及教育家都曾以各种理论来反对盲目西化。在他们看来,现代化绝不是指“西方化”,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同时应尊重民族传统;经济现代化要改变传统经营方式中不适于国际市场运作的落后因素,而不是要否定整个传统文化。[11]伊斯兰经济的发展应当以建立在伊斯兰价值观基础上的科学和知识为前提,经济现代化是一个科学技术增长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不是“西方化”,而是“伊斯兰化”,是伊斯兰式的现代化。

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伊斯兰社会发展前景,一些学者表示出忧虑。他们认为,“大多数非西方社会都面临着一种‘变速的西方化,该过程伴随着部分认同的重建和社会与个人不断递增的变化。全球文化综合的结果在穆斯林世界一点一点地引起变化。穆斯林是否能够保持‘真正的伊斯兰教只有等待时间来加以证明。” [5]125在一些国家,对于西方化的否定和本土文化的加强也以实际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为了保持本土文化的纯洁性,杜绝西方文化的渗透,20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伊朗开始禁止对卫星接收器的进口、制造和安装。在许多伊斯兰国家,一些不愿戴面纱或者在婚姻方面追求新潮的年轻妇女和对社会公开表达激进观点的学生被社会视为另类,甚至有可能受到家庭或政府的惩处。

摆在伊斯兰国家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它们需要发展,更需要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一些激进思想家断言,文化壁垒将成为伊斯兰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另一些伊斯兰学者试图在西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伊斯兰价值观与市场主义和自由竞争的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形成所谓“道德的竞争”。但如何将道德与竞争这两种对立的事物调和在一起却不得而知,始终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指出某种路径。就利息理论而言,伊斯兰无论对利息的解释越来越宽容也好,还是以“天课”制度的“正论”来抵消利息禁令的“反论”也好[14]255,都没有能够从理论上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在西方世界看来,伊斯兰中根本不存在完整的经济学理论。

从伊斯兰国家的实践状况来看,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些国家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派了不少留学生去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金融管理和科学技术,但这些人难免会把西方腐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带回国内,对传统文化、民族习俗产生较大影响。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就有国家掀起伊斯兰运动,其中心内容就是对国内的金融机构实行伊斯兰化,进行无息交易。但是该运动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也没有进一步加深和普及。相反,宗教运动的某些成果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却有淡化的趋势。当前,中东各国基本上采取伊斯兰原则和世俗原则相结合的混合策略,包括伊朗、沙特等在内的伊斯兰国家对国内银行进行有息交易的行为,不但没有作出法律上的限制,而且也容许西方式的世俗银行和伊斯兰银行共同存在,并以利率作为经济中的一项政策手段。在埃及和沙特等国的研究部门和伊斯兰银行,一些思想家还提出使伊斯兰和市场资本主义并行发展的方案。

总之,全球化极大地冲击了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建立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要实现该目标,就必须运用理性、科学和务实的精神作为指导原则。

[ 参考文献 ]

[1] 杨瑞明. 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文化生存[EB/OL]. http://www.cass.net.cn/webnew/file/200309299069.html.

[2] 于沛.反文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 2004(4).

[3] 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

[4] 昝涛.文化与全球化[EB/OL]. http://www.tszz.com/log/02/020410/08.htm.

[5] Simon W. Murden. Islam,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New Global Hegemony[M].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cation, 2002.

[6] 王岱舆.正教真诠[M]. 广州清真堂刊本.

[7] 刘智.天方性理“图传”卷四[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8] 古兰经[M].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9] Mohd Mumtaz Ali. Contemporory Islamic Thought on Modernization: Reflections on Re-conceptualization[J]. Hamdard Islamicus, 1998,21(4).

[10] 冯璐璐.宗教与发展的悖论——全球化与伊斯兰金融的理论文化与现实的悖论[J]. 世界宗教研究, 2005(1).

[11] 蔡德贵.当代阿拉伯世界的实践经济哲学[J]. 深圳大学学报, 1999(3).

[12]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

[13] 田文林,林海虹.伊斯兰与西方的冲突:一个自我实现的文化预言[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1).

[14] 刘天明.伊斯兰经济思想[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

The Challenge Facing the Islamic Economic Cultur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FENG Lulu

Abstract Economic modernization has obviously cultured feature that focuses on the west one.On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highest interest, capitalist economic culture in the west spreads to the world by two ways. One is consumptionlism coming from commercialization, and the other is marketlism coming from marketlization. Conflict between Islamic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culture just means conflict between Islamic culture and west culture. Islamic economic culture belongs to nomadic cultur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 one .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Islamic Economy; Culture; Challenge

(责任编辑:孙德刚)

猜你喜欢

伊斯兰全球化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经济
避免情绪化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