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慈善十年回顾掠影
2008-08-21金陵
金 陵
1997啼音初响
1997年12月26日,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114号。一幢不起眼的办公楼拐角处20平方米,一个新的公益性组织在这里诞生,这就是南京市慈善总会。
市慈善总会一本发黄的记录本上这样记载着:“上午9时,在市政府礼堂召开南京市慈善总会成立大会。会上一致通过了《南京市慈善总会章程》、《南京市慈善总会受捐善款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大会推选了张晔、许慧玲为名誉会长,吴锡军、向守志、马昭宏、赵绪成、吉忠坤、伍开友为顾问。日本国际经济促进协会会长六川涉右、美籍华人陈王月波为名誉顾问。时任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芮寅生任会长。
新成立的南京市慈善总会,办公条件十分艰苦。“三四名工作人员只有一张办公桌。楼梯间经常漏雨,一下雨,我们脸盆、水桶都一起上。”行政秘书部主任汪晓玮这样回忆说。
艰难的办公环境,却未阻止慈善发展的步伐。南京市慈善总会成立不到15天,就在当时的南京科技礼堂,组织了首次大型“助残济困送温暖活动”。当时的捐赠方式,也不是现在人们常见的现金和转账支票:江苏省粮食局当场捐赠1万斤大米,南京肉联厂捐赠了14袋包装食品,南京三河公司捐了20张躺椅,南京植物油厂门市部捐赠500斤食油……
这场捐赠后,南京3000多名孤寡老人和800多名残疾人特困户,在那个寒冷的冬日,都不约而同地收到一份特别的温暖。
1998艰辛奔波
一曲婉转动听的《相约1998》,带着人们走进了1998年。春节过后,南京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也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考虑到紧张的办公面积,经市政府协调,决定给总会搬家。新家的地址是:鼓楼区中山路229号。
“屋子在6楼,是顶层。没有空调,夏天热得就像蒸笼。”市慈善总会宣传联络部主任胡玲华回忆说,但就是这样,他们已经非常知足了。搬家不到10天,市慈善总会5名工作人员全部得到一个任务:分头去南京的50多家企业上门宣传慈善,尽可能募捐点钱物。
就这样,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坐着一辆面包车,在南京的城乡大地采回跑。人家企业老总一般中午有时间接待我们,夏天特别热,我们就下车在人家单位门口的树荫下慢慢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市慈善总会就募集了40万元。
很快,募集的善款有了用武之地。从当年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三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大洪水。不只长江,南方北方的大江大河也一片告急。“不能忘了灾民!”——当南京市慈善总会看到媒体已经用《百万军民与罕见的大洪水进行殊死搏斗》这样的大标题来描述人与自然的这次抗争时,在第一时间号召南京市民为抗洪一线军民踊跃捐款。“5元、10元……市民白天在我们这儿排队捐款,晚上则把我们的电话打个不停,询问怎么献爱心。”
不久,代表南京市民爱心的750万元款物,直接发往抗洪第一线——江西九江市。
1999慈善一日捐
慈善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当然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南京市慈善总会这一年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每年能否集中一段时间,让市民及相关单位来共同参与慈善事业,献出爱心?”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同意。“慈善一日捐”——这个在南京响当当的慈善品牌,从1999年起就开始运转。
“慈善一日捐”时间并不固定,每个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大体时间在每年的11月20日起到次年的1月20日之间。和时间灵活掌握一样,捐赠也没有明确要求,只要你想奉献爱心,无论你是谁,都可以参与这项活动,而且无论捐献多少,甚至不用捐款,而是到活动现场帮忙做义工。用南京市慈善总会的一句话概括就是:“这天,你与爱心同在。”
截至去年年底,南京已经开展了9次“慈善一日捐”活动。前年更是一次性募得1716万元款物,比上一年多出近400万元,惠及了18万困难群体。“慈善一日捐”募集款物大幅增多的背后,除了南京慈善氛围的不断增强,各级单位的“一把手”们越来越重视更是直接原因。“很多单位的一把手带头捐款,甚至专门开会组织捐款。企业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南京市慈善总会救助部主任朱华说。
“慈善一日捐”绝不仅仅是捐钱,借助这个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市民的慈善意识,才是促进慈善事业深入开展的有效平台。前年,市慈善总会首次和有关单位举办了“慈善一日捐”大型厂场电视直播活动。爱心义卖、爱心歌舞表演等形式,引来了众多市民的参与。活动当天,共募来300万元款物。
当天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市慈善总会一边募集,一边救助,及时将善款善物送到困难群体手中。这种公开、透明的操作赢得了市民的信赖,大家对慈善事业的认同感和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2000东慈书画院
2000年——新千年!
这一年,南京市慈善总会也迎来了一份特殊的爱心:一个由100多名国内外知名书画家组成的“东慈书画院”,正式“挂户”在南京市慈善总会名下。这一百多名书画家共同承诺:用艺术的形式参与慈善。
他们是古城南京特殊的一支队伍——不要一分钱的报酬,7年多来一直默默坚持定期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再通过拍卖的形式,将其转化为一笔笔善款,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
7年多,绵绵爱心将这百余名书画家紧紧聚集在了一起。他们中,80高龄以上的老艺术家,就占到两成多,而且大多身体不便。但只要一听说要为慈善创作,他们坐着公交车,带着降压药,拄着拐杖,纷纷赶到市慈善总会。一些老艺术家由于实在无法前往,就在家中的病床上作好画,再托人送过来。
仅最近3年,书画家们创作的作品所拍善款就超过100万元。这些钱,让众多贫困少年重返课堂,让农村不少低保老人在寒冷的冬天又多了一床棉被。如今,书画家的爱心已经走出南京,不光在国内,连远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的书画家都纷纷慕名而来,加入了这支队伍,用艺术的形式,为慈善事业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黄丕谟、汪澄、俞律、宫中奇、姜西、李玉琴……这一位位艺术家,因为爱心,与南京慈善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他们用饱含激情和爱心的笔墨,为南京再多一份爱,增添了无数温暖而平凡、真挚而感人的细节。“他们不但是南京慈善事业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更是感动南京的人!”市民政局局长、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良礼这样说。
2001慈善门诊
“我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红色的五星红旗!”拉住家人、大声喊出这一声的,是已经在黑暗世界里度过30多年的盲人小丁。让小丁告别黑暗,重新获得光明的,是南京市慈善总
会在2001年起全力倡导的“慈善门诊”。
这个特殊的门诊,专门为像小丁这样的家庭困难群众开设。为他们动手术,而他们不需要花费一分钱。手术费用,全部从南京市慈善总会筹集而来的善款中支付。
告别黑暗,在旁人看起来只是动白内障手术所花费的短短几个小时,但对小丁来说,这一刻他已经等了整整30年!因为没钱做手术,小丁只能在被窝里偷偷哭泣,只能想象人们常说的五星红旗的“红”究竟是什么样子。但在南京市慈善总会开展“慈善门诊”后,小丁的这个光明梦,终成现实。
如今,南京市慈善总会已经联合南京卫生等部门,为低保对象、下岗职工等减免挂号费、诊疗费、治疗费等各种医疗费用。南京二级以上医院先后开设的“慈善门诊”,让城市生活困难的患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关爱。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大厅,一位李姓的市民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没花一分钱就挂了号。他说:“几块钱对有的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我却很看重。”
为让“慈善门诊”更好地发挥作用,南京市慈善总会一直源源不断地向其“输血”。去年3月底,南京市慈善总会就将价值200万元的药品,赠送给了南京市10家“慈善门诊”。从“慈善门诊”开展以来,市慈善总会共拨出款物近700余万元,惠及全市低保户、五保户、困难边缘户和重大疾病患者达15万人次。
2002特殊来信
这一年,一封名为《请你给他一份爱心》的特殊来信,让南京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印象深刻。
这封来信是一名叫雷斌的同学写来的,雷斌是浦口区某小学的一名学生。雷斌在信中说,他的一名叫王斌的同学因患血癌,家庭十分困难,没钱治病了,希望大伙能帮帮他……雷斌在信中流着眼泪说:“我一定要为他求救!”他还在信中说,王斌是个懂事的好朋友,自己生病都没钱治,但他听老师说外地学校的很多房子都被洪水冲垮了,回去就把自己攒下的15元5角钱全部捐了出来……
“这封来信,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是流着眼泪读完的。”南京市慈善总会相关工作人员说,他们当即向王斌送去了捐款,并将这件事情通过媒体告诉了厂大市民。
一石激起千层浪。
王斌的事被披露后,爱心如潮水般涌入南京市慈善总会。一位不愿意留名的女士在捐出1万元的情况下,10天不到,又来捐了2万元,说希望把这些钱“捐给像王斌那样可怜而又懂事的孩子”;
一位满头白发、身着朴素的老大妈,冒着大雨走进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她留下了“新四军老妈妈”的名字,一边掏出现金一边说,“这两千元钱,是我的一点心意。”
据统计,当时就收到多位60岁以上老人的捐款,这些老人平时节衣缩食,出门连茶水都舍不得买一杯喝。但为了慈善,他们都纷纷慷慨解囊,最后连名字都不愿意留下,就转身悄悄离去……
2003中国公益明星城市
2003年,南京市慈善总会已经走过整整6个年头。6年来,已先后有3万多个单位和30万余名市民慷慨解囊,捐款捐物。6年累计收到捐款捐物总值7000多万元。
或许是受到小王斌的影响,6周年之际,南京市慈善总会将目光放在了儿童身上,倡导市民关注郊县贫困失学少年。
当年4月11日,家住高淳县淳溪镇八字角村的曹晓花同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生日蛋糕、一张由热心市民李奶奶亲自设计制作的精美生日贺卡以及英雄钢笔、笔记本。曹晓花家中十分贫困,父母身体均严重残疾,晓花一出生便被他们领养,17年来,这是她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生日礼物,第一次吃生日蛋糕,心里特别高兴。
5月17日,市慈善总会、团市委、《南京日报》联合向社会倡议:“伸出援手,圆乡村孩子电脑梦。”募集资金购买200台电脑主机捐乡村中小学。
这件事情的缘由是:一位市领导的信箱收到一封市民来信。信中说,他的母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几百名师生只有3台电脑。南京市慈善总会与团市委调研后,发现乡村小学没有电脑的现象十分普遍。
经过努力,当年,LG同创彩色显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捐赠200台显示器;七彩人生家具公司捐出3万元;还有一些市民捐50元、3000元不等
不仅是南京市民,外籍友人也加入了南京慈善总会关注贫困少年的队伍。当年,4位在宁工作的日本友人特地赶到市慈善总会,捐款近2万元,用以帮助我市六合、江宁等地的25位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完成学业。这几名日本友人说,他们看到贫困失学少年的遭遇后,非常感动,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帮助他们,他们十分珍惜。
南京市慈善总会关注贫困少年的行动,引起了中华慈善总会的注意。当年,南京市被评为“中国公益明星城市”,“南京”这两个字,也被深深地刻在了长城脚下的公益墙上。
2004真情感动
有能力的热心市民通过慈善事业去帮助困难群体让人感动,而一些困难群众经过帮助后自立,又再次帮助别的困难群众,则令人为之动情!
2004年,在南京市慈善总会,就有这样一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一次次不愿留名,向慈善事业捐款。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患有白化病,右眼视力仅有0.01,几乎失明。但他身残志坚,通过自己艰苦的拼搏,学到了一手过硬的印刷技术,开了一家印刷厂告公司。由于诚信服务,他的公司生意红火,还安排了十几个待业青年。
这名残疾人,先后两次捐款达1.2万元。在捐款时,他说,“你们不要为我感动或感激我什么的,我是自己真的动了情。我自己是残疾人,更能理解和体会他们的不容易”。
危难时刻,更能见真情。在南京市慈善总会的工作日志上,这样的动情故事随处可见——南京某中学“爱心班”14岁女孩吴某遭遇武疯子袭击,造成左眼失明、脑部及面部缝合180余针。吴某父亲收入低,母亲没有固定工作。突然降临的灾祸,让这个本采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
但社会没有忘记她。社区居民捐款1万多元,师生献爱心捐款5万多元,街道援助中心及时为她办理政府的临时救济。市慈善总会到医院看望她,并送去了慰问金。拿着慰问金,躺在病床上的吴某流着眼泪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坚强起来的!”
2005爱心涌动
市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高涨,在爱心涌动的捐赠人流中,各种各样的表情,让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
“5月30日,市物价局离休干部裘在兹将他近年来精心创作的48幅国画,一起捐赠给了市慈善总会。他表示,授权市慈善总会,只要能将这些画转化为善款,无论多少,都是他最大的心愿。”
“7月31日,一位95岁、满头银发的老者在其女儿的搀扶下,赶到南
京市慈善总会,捐出300元钱和10多件衣物。他说,他在报纸上看到苏北遭受了龙卷风,灾民们实在太困难,尽管他收入不高,但还是希望能捐点钱和物资帮助他们,让他们尽快重建家园。”
“9月30日,百岁老人张威廉向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张威廉老人是南京大学教授。今年5月就曾为慈善助学捐款1000元,这已是张老第二次为慈善事业捐款。在张老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纷纷加入了捐赠的行列。”
“10月1日上午,来自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等5所大学的300多名大学生慈善志愿者,赶到新街口,3人一组,头戴小红帽,身披红绶带,胸挂募捐证件,手捧募捐箱,向市民和游客进行慈善宣传、募捐。一对来自大厂的中年夫妇第一个主动捐款50元,大学生志愿者一边道谢,一边向他们胸前贴上一枚‘慈善贴花。”
“10月14日,家住安徽天长永丰的刘志君先生给南京市慈善总会采信,表示愿意将自己健康的肾无偿捐献一只,给患有肾病需要移植而找不到肾源的人。他在信中说,12年前,因为找不到合适肾源,他的战友在痛苦中离去。因此他决定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帮助一名患者,以了却遗憾。”
2006迎来春天
新的开始和精彩似乎都定格在下半年。
这一年的12月18日,南京市慈善总会领导班子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选。这个阵容一亮相,就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市委书记罗志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序建,市政协主席汪正生担任新一届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市长蒋宏坤出任慈善总会会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家宝,副市长陈维健,分别担任第一副会长和常务副会长。
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慈善事业在南京大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它意味着,以全市25万吃低保和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群众为主要救助对象的慈善事业,走上了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市政府随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南京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
市长、新一届市慈善总会会长蒋宏坤随后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南京市发展慈善事业动员大会”上表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南京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他说,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仅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这是一场南京城爱心总动员;这也是一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总动员。在所募集慈善款、物价值累计达1.5亿元的基础上,南京开始朝着到“十一五”末募集15亿元慈善基金的目标冲刺!
南京慈善事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2007发展壮大
这一年,南京慈善事业因为有了更多热心市民和企业公民的参与,呈现出迅速发展壮大之势。
11月2日,鼓楼区慈善劝募大会现场。“认捐单位和个人请举牌!”主持人话音刚落,会场“认捐牌”顿时林立:40多家企业、3600多名个人共为“鼓楼区慈善基金”捐赠2.1亿元;
12月20日,“慈善同行,大爱雨花”慈善募捐现场。尽管当天浓雾弥漫、寒意阵阵,但募捐现场却洋溢着一股股暖流,社会各界纷纷献出爱心,仅认捐1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就有18家,善款总额高达2.2亿元,创下雨花区历届认捐之最;
除了企业积极参与,一些过去受到捐赠的居民也不忘回报社会,主动认捐。双腿残疾的市民金丽丽以前生活困难,以开马自达为生。后来她参加了残疾人技能培训,学会了做布艺花,现在已经开店,还带起了徒弟。当天,她捐赠1万元;
……
从1997年12月至今,南京慈善已走过整整10个年头。秉承着“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理念,通过广泛宣传、广募善款、广施善举,共募集资金1.5亿元,建立慈善冠名基金20亿元,已对130万人次困难群众实施救助。不断发展壮大的南京慈善事业,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南京的有力载体。
冬天到了,春天不会遥远。
南京慈善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十年。2007年12月20日晚,南京市慈善总会成立10周年庆典晚会现场响起掌声,“人人关注慈善、参与慈善,为慈善尽一份力”成为大家共同的呼声。
南京慈善事业正走上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将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