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到了地球自转

2008-08-18韩吉辰

关键词:单摆权威支架

韩吉辰

你知道地球自转的有关情况吗?下面请韩教授给你娓娓道来.

19世纪中叶,在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

有人会问,地球在不停地旋转着,咱们怎么没有感觉到?这是因为我们与周围景物都在随着地球一起旋转的缘故.天文学家通过对恒星的测定,可以证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日月和星座每天东升西落,这就是地球自转的证明.”物理学家们说,“这个道理就好比我们坐在旋转的木马上,看到周围的景物在旋转一样.”可惜这样讲说服力不强,因为人们“亲眼”看到的毕竟是日月星辰在转.

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呢?

物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之后发现,这样做简直困难极了.地球那么巨大,要想在地球上用实验来证明“地球自转”,几乎很难想象.于是有权威断言说:要想直接证明地球自转,要想“亲眼”看到地球自转,除非人类离开地球!

1851年的一天,巴黎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市的奇闻.人们争先恐后奔走相告:“去看地球自转啦!”接连几天,巴黎先贤祠(又称名人纪念堂)门口人声鼎沸,拥挤不堪.人们来到这座建筑里,只见高高的圆屋顶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单摆,摆长67 m,下面是一个沉重的铅球.单摆在缓慢、单调地摆动,每分钟还不到4个来回.“这有什么稀奇?不过是个巨大的单摆而已!”人们不禁有些失望.

“请注意单摆的摆动方向.”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提醒大家.人们安静下来,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台面上撒了一层细沙,巨摆紧贴着台面摆动,细沙上留下了一条又一条清晰的痕迹.几分钟过去了,人们不禁惊奇起来:原来,单摆的每一次摆动,方向都有一点微小的变化.1 h以后,居然变化了十几度.“摆平面在转动呢!”这就是大家目睹的结论.“可是,是什么力使巨摆在转动呢?”大家迷惘地四处张望,找不到这个力啊!

这时候,年轻人站出来大声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单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变,是我们脚下的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转动.”经过几秒钟的安静之后,人群又一次沸腾起来.大家被这个出色的实验征服了.在巨摆下面,地球自转竟然表现得这样明显.一些顽固的教徒看得目瞪口呆,有人甚至晕倒在地.

更多的人们拥上去,紧紧地和年轻人握手,祝贺他第一次在地面上科学地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这个年轻人就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这一年他只有32岁.他从小热爱科学,长大后很喜欢钻研科学难题.在“用实验证明地球自转”这个科学难题面前,他没有被权威的断言吓倒,而是勇敢地向这个堡垒发起进攻.

这一时期,傅科正在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傅科认为,单摆运动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很复杂,还有很多规律值得继续研究.他在家里悬挂了一个长长的单摆,从天花板直到地面,因为摆线越长,摆动就越慢,空气阻力影响就小些,单摆推动以后,可以几十个小时连续摆动不会停下来.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傅科推动了这只单摆,单摆沿一个平面缓慢地摆起来.傅科测量了摆的摆动角度(也就是振幅),就打开一本书看起来.几个小时过去了,傅科从沉思中抬起头来,想看看摆动幅度减小了多少,这时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开始时单摆的摆动方向是跟自己接近于平行的,现在居然偏向自己了.傅科不相信地揉揉自己的眼睛,一点儿没错!他干脆放下书,找来一些细沙铺在地板上,让单摆下部的尖端在沙面上划过.几分钟后,单摆留下的痕迹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沙面上形成两个对顶的扇形.

奇迹!真是个奇迹!因为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总是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单摆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摆动的方向不应该发生变化.那么,眼前的奇怪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傅科绞尽脑汁,苦苦地思索着.

突然,一道闪光在他脑中划过:单摆的摆动方向确实没有变化,真正变化方向的是地球,因为地球在转动.傅科紧紧抓住这个“逆向思维”的思路,进行认真思考和推理,一个科学的答案在头脑中逐渐形成.

傅科兴奋极了,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啊!他马上找来有关资料,拿起笔和纸,紧张地计算起来.当太阳在东方喷薄欲出的时候,傅科终于得出了满意的结果:计算证明,自己的设想完全正确.

傅科的公开实验取得了成功,可是一些顽固的权威们仍然在摇脑袋.有人说,傅科是在捣鬼,是在表演“魔术”,这个巨摆是“魔鬼摆”.还有人说傅科亵渎了神圣的教堂,扬言要控告他.

在权威们的攻击和诽谤面前,傅科毫不退让,在巴黎公开举行科学讲座,说明巨摆为什么可以证明“地球转动”.如果我们在北极竖起一个巨大的支架,挂上巨摆,由于北极处于地球自转轴的顶端,支架就会随着地球一起转动,每过1 h变化15°,24 h转1圈.而巨摆的摆动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仍在那里按原方向摆动,当我们站在支架下面的时候,却看到巨摆的摆动方向变了,这仅仅是一个错觉,真正改变了方向的是地球、支架和我们自己.

“可是,为什么我们眼前的巨摆摆动面转得慢一些,要32 h才变化1 周?”一个性急的人问道.

“这是因为巨摆不在地球自转轴上的缘故.”傅科耐心地解释,“计算和实验都说明,地理纬度越低,巨摆摆动方向的变化就越慢.如果我们在赤道架起巨摆,摆动的方向将不发生任何变化了,因为这时支架的方向已经不随地球的转动而改变了.”

“你把摆挂在了一个多么薄的支架上啊!”一个观众惊讶地叫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傅科微笑着回答,“让摆支撑在吊环上的接触点越小,摩擦也就越小.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不随着地球转动而保持着自己的固定方向的自由摆,才能看到地球的自转.”

“为什么要把摆做得这么长这么重呢?普通单摆行吗?”又一个好学的青年问道.“其实也是可以的.”傅科转向这位青年,“我把摆做得长一些,摆锤重一些,是为了使摆动持续较长的时间.摆线长,摆动就缓慢;摆锤重,本身的惯性就大,这样空气阻力影响就小些,可以使我们把摆动方向的变化看得更清楚.”

真理的声音是封锁不住的,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那些顽固的权威们最后都低下了脑袋,由此,年轻的傅科被授予荣誉骑士勋章.科学家一致决定,把巨摆命名为“傅科摆”.从此,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天文馆和物理教学楼里都经常安排这个出色的经典实验.

北京天文馆的大厅里就有一座傅科摆,它有10 m长,每分钟摆动10个来回.由于北京所处的纬度比巴黎还低,所以每隔37 h 15 min,单摆的摆动方向才顺时针转动1圈.你只要耐心地在旁边观察一会儿,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也看到了地球自转!”

猜你喜欢

单摆权威支架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对无固定悬挂点单摆周期的探讨
关于单摆周期公式中g值的理解
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单摆的性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