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救市还是市场救市?

2008-08-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29期
关键词:证券化买房泡沫

薛 涌

政府救市,不过是要维持一个不能维持也不应该维持的泡沫,最后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最近,布什签署了国会提交的住房救助法案,一改自己要否决的初衷。保守派人士大失所望,称这一背叛共和党经济原则的法案是“共和党社会主义”。

为什么要违心签署这一法案?这一法案是否能够获得救市之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住房危机的起源。美国的房地产贷款市场价值高达12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也才14万亿出头,房地产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此次住房危机爆发前,美国的房价经历了十多年的暴涨。从2000到2005这五年间,房贷上涨了82%,房价在计入通货膨胀的因素后也猛增了50%,房子越来越买不起。但是,面对每年10%的房价增长,越是买不起的人越担心:今年如果不买,明年就更买不起了。于是,许多明明没有购买力的人,也跳进了炙热的房市。

上世纪90年代的信贷革命,又使这种自杀式的买房潮成为可能。以前,买房要缴20%的首付。支付了这第一笔大钱,你每月支付的房地产贷款金额就会减少,在低利息的情况下,付不起的可能性很小。但这把许多支付不起20%首付的人排除房市之外。90年代的信贷革命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不仅可以用零首付购房,而且可以拿到次级贷款,即头几年支付低于市场价值的利率,过了这几年后利率跳高到市场价值以上,弥补最初的低息。

买房的人多了,房价就越来越高。房价不停地涨,你就不用担心支付不起房贷:买栋50万的房子,两年后还不起房贷,那就60万卖出。银行也打着一样的算盘:借贷的人不还贷,房子收回,高价卖出。同时,信贷革命使银行可以把这些发出去的房贷在证券化后拿到股市出售。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大联邦政府赞助的机构,不仅替这些房贷提供担保、保险,而且收购这些房贷进行证券化的经营。同时,两家机构受资助自己的政府的压力,要不停地给财政信誉低的低收入阶层提供贷款,这就更埋下了信贷破产的隐患。

这一革命产生了两个结果。第一,整个房贷市场的运营,都建立在房价不停上涨的基础上。第二,因为房贷经证券化在股市上抛售,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进行了购买。这样,房贷市场就不仅仅关系到贷款机构,而且把整个金融市场都扯了进去。2006年房价一跌,整个房贷革命所建立的结构应声崩解:那些无力还贷的人不仅无法把50万买的房子60万卖出,而且发现房子只值40万,比房贷还低。买房者干脆把房子的钥匙往银行一仍:要钱没有,房子我也不要了。银行即使能把房子按40万拍卖,也赔了血本。因为房贷已经通过证券化变成了股票,房贷银行的亏空就如同黑死病在金融市场扩散。房地产危机也就引发了金融危机。

国会的法案就是让政府出来救市,支持房贷机构为那些支付不起贷款的家庭调低利息,使之保住房子。

可惜,这套办法,救不了那些仅有5000的存款而买了50万的房子的人。房贷的利息调低了,但借的钱还是要还的。所谓稳定房市,不过是稳定房地产泡沫,保存这个泡沫形成的疯狂机制。要知道,现在的房价是多年非理性上涨的结果,即使经过急跌后,还远在老百姓的支付能力以上。许多需要买房的人,依然无法进入市场。而政府救市的代价,则是250亿美元纳税人的钱。这个财政窟窿最后还要靠增税来填补,并拖累经济。布什对此并非不清楚。但是,如今正当选举年,政客为了选票,对这种“救民于水火”的事情不敢说半个“不”字。国会对法案的支持是压倒性的。

难道市场不能自救吗?次贷危机确实严重,但是,大部分美国人的房子并不是用次贷买的,并无丢房子的危险。一些不自量力买了本来买不起的房子的人破产后,房价会大跌,一些愚蠢的银行会破产,房价非理性上涨的机制随之而被打破。那些量入为出、经济行为负责的人,看到房价大跌后,自然会开始购房,使房价稳定在理性水平上。本世纪初IT泡沫崩解后,联储通过不断降息而救市,刺激出房地产泡沫来缓解IT泡沫崩解之痛,为眼下的危机埋下了隐患。如今伤疤未好就忘了痛,又是故技重演。可见,政府救市,不过是要维持一个不能维持也不应该维持的泡沫,最后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猜你喜欢

证券化买房泡沫
废弃的泡沫盒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机会和成长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买房前后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