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征文:全球华人总动员
2008-08-14李赫然
李赫然
这场历时近一年、逾45万华人参与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征文活动,于2008年8月4日落下帷幕。在国务院侨办举行的颁奖仪式上,232个获奖作品名单揭晓。
“其实,我早就想写一篇文章了。”征文一等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梅一凡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位华人把在美国23年经历的坎坷与心酸、光荣与梦想,在文章中表达出来。
梅一凡是从《华夏时报》那里获知征文信息的。2007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新闻社主办了“‘国家电网杯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活动,后被媒体广为报道。在梅一凡获悉这个消息时,她已经将自己的文章发布在了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倍可亲”上。
促使她拿起笔写作是源于一次和丈夫的争执。今年3月14日,梅一凡下班回家,她的美国丈夫用惊奇的语调说,“(在西藏),中国警察打死了上百个和尚!”看着深信美国媒体报道的丈夫,熟悉中国的梅一凡意识到:“这是大是大非,我有责任向他说明真相。”
“你要是不想换老婆,就立刻关电视。”梅一凡在这篇征文中写道,“虽然自从结婚的那天起,我们夫妻之间从未红过脸,但热爱中国是我们婚姻的基础。”
这位女士回想到20年前她的遭遇——当时,她在美国南部的一家广播公司做播音员,是电视台唯一的中国大陆员工。她做了一期节目叫《祖国在腾飞》,讲述了当时中国逐渐开放、逐渐发展的社会现状。令她始料不及的是,节目的播出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有一次,她被两个蒙面人在家门口用枪指着的头,两个蒙面人用中文对她说:“如果你再为匪宣传,我们就要你的命。”
那期节目播出后,几乎没有支持的声音。“我就觉得挺孤单的,爱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梅一凡说。后来,因为在幼儿园受到欺负,她的儿子曾回到家哭着问梅一凡:“妈妈,我们要在美国住多久才会变成白人呀?”
这就是非常现实的隔阂。
但要说服一个具有法学博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大学里任高层管理人员的美国老公,需要足够的证据。梅一凡把丈夫带到了网络里,让他看西藏事件过程的视频,以及美国媒体对一些图片别具用心的剪裁。
“其实,美国人尊重事实。只要把事实摆在他面前,他并不会固执己见。”梅一凡说。他的丈夫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校长助理,他对中国的事件的态度与看法会影响到很多人。
“像我这样在海外的华人,因为日常生活都和外国人接触,命运就已经把我有意无意地抛向了捍卫中国尊严的前线。”梅一凡说。所以,这篇稿件的原标题就是《一个华裔律师的母亲:我们永远站在捍卫祖国尊严的最前线》。
梅一凡只是怀抱拳拳赤子之心的华人的一个缩影。和她一样“站在捍卫祖国尊严的最前线”的华人有很多。参与征文者都抱着这样的心态: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拿着人家的某种缺点来进行攻击,整体否定,这是不公平的。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文章,来说明这一点。
征文活动的主办方也希望借此活动搭建全球华人血脉相承、心灵相通、文化相联的重要平台,汇聚全球华人支持奥运、祝福奥运的心声。
超出组委会的意料,征文超过了45万篇。如此大量的来稿,被征文评委、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称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的奇迹”。这次活动也是也是截至目前,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面向全球华人华侨的奥运参与活动。
文章之外,作品还包括摄影、漫画、DV等多种形式,作者遍布亚、欧、非、美、大洋洲的20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国际奥委会205个会员的98%——这是真正的全球华人同参与。
稿件的评审任务相当艰巨。45万篇稿件的初评由25位评审委员组成的初评小组耗时20余天才完成,递交定评委员会决定最终获奖等级。
定评委员会委员包括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奥组委主席助理屠铭德,国际奥组委驻中国首席代表李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以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等21位社会各界人士。
评审的过程中,评委们最看重作品内容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切,不苛求作品的专业性,认为此次征文的真意是大众性和公益性,赢得最广泛的参与就是活动最成功之处。
“活动表达了中华各族儿女对2008北京奥运所持的广泛的、普遍的支持态度,海外华人在此平台上,向世界发出别具特色的精彩声音。活动也成为人民外交的成功典范和奥运会宣传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象。”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奥组委主席助理屠铭德说。
颁奖会上,一个来自福建省龙岩市白沙电力希望小学的女孩林艳维格外引人注意。她在众多官员和媒体的关注下,朗诵了参赛作品《中国,真棒!》。稚嫩的童声和甜美的笑容,使得林艳维一度成为全场焦点。
她这样朗诵道:“我们做不了那人人称颂的花朵,但我们可以做衬托红花的绿叶。只要绿叶们齐心协力,随风飘动,就能发出好听的声响,相信全世界的人听见这优美和谐的歌后,会露出舒心的微笑,用不同的语言汇成同一种声音:中国,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