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厘岛归来:气候变化与中国

2008-08-13

自然之友通讯 2008年1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温室义务

不久以前,在巴厦岛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的大会,中国政府和民间一百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巴厘岛会议在人类减缓气候变化的历程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最后在闭幕前,终于达成了一个共识,确定了一个新的行动计划,可以说在人类的自我拯救当中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究竟该如何去做?如何来解读巴厘岛会议的成败得失?如何确定今后行动的方向?这些是我们所关注的。绿色多边论坛到会的嘉宾当中有好几位参与了巴厘岛的这次气候大会,他们带来了第一线的最新消息和感受。

吕学都(国家著名的气候谈判专家,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专家):

致力于全球气候保护的,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代表,都应该会为巴厘岛会议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这次会议的成果很突出、很显著,而且也有重大意义。最重要的是通过了巴厘行动计划。

2005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确定了气候变化谈判的“双轨制”,即一方面谈判发达国家2012年以后的减排问题,发达国家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减排义务问题。这是当前讨论最多、难度最大的议题,也是在所有气候变化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更是各国政府高层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进行对话,讨论加强执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义务以实现公约的目标。关于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下2012年后减排义务的谈判,从2005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这项谈判进展很慢,很不理想。为什么不理想?我猜测原因之一是一些发达国家等待一个机会,能够把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后的减排问题放到谈判桌上来谈判的机会。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看到巴厘会议是这样一个机会,因此在这次巴厘会议上,他们重点推动的就是关于提高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义务的长期合作对话的谈判,希望把对话变成谈判机制,为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确定未来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这样,这个议题就成为了这次会议最核心的谈判议题。经过各方的努力、妥协,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未来减排行动为核心的巴厘行动计划得以通过,确立了未来两年淡判制定提高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义务的基本框架。我们对这个决定即巴厘行动计划是欢迎的,因为这与我们一贯倡导的原则是相符的。

巴厘行动计划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采取减排行动。但这里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包含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对发达国家来讲,包括美国和欧盟,要承担“可测量的、可报告的和可核证的”的减排承诺,包括量化的减排指标,巴厘行动计划还要求发达国家之间的减排温空气体承诺要具有可比性,意思是说如果欧盟减排20%,美国也得参照欧盟减排相应的量。这里如何确保可比较、可参照,将是未来两年需要进行谈判的内容。巴厘行动计划对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提出了减排温室气体承诺的要求,美国也在这个减排体系里。

巴厘行动计划要求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与其国情相适应的“可测量的、可报告的和可核证的”的减排行动,这三个指标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的未来是个巨大的挑战。按照这个要求,一个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多少减排行动,减排了多少温室气体,虽然与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有差别,但也必须是实打实的。比如说比我们现在单位GDP的能耗降低20%,以后如果把这样的指标作为我们的减排行动,会要求我们核证这是怎么得出来的?不能够有水分。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采取减排行动本身是个巨大的挑战、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有效地采取减排行动,与发达国家是否能够提供“可测量的、可报告的和可核证的”的技术转让及资金支持相关,发达国家必须履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的义务,而且这种义务也是要“可测最的、可报告的和可核证的”。另一方面的挑战是国家在这方面的综合能力、法规体系、行政体系都还缺失,满足这一要求是很困难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仅仅核算温室气体排放就是一件很困难和繁重的工作。

我不知道大家对如何主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否清楚?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各个行业,发电的、化工的、冶炼的、水泥的、钢铁的、农业的、林业的、废弃物的,等等。仅以农业为例子,农业有种水稻的,种玉米的,种棉花的,有养猪的,养牛的,养羊的……养牛有奶牛、水牛、黄牛,牛有一岁、两岁不等年龄的牛,每种牛排放的温室气体都不一样。要核实农业部门到底减排了多少温室气体,就可想而知这里面的工作量有多庞大。

巴厘行动计划最核心的就是以上这两个条款,这两条在本次会议期间,自始至终都是最困难的谈判内容。

最开始的巴厘行动计划的草案里面,没有为发展中国家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的专门条款,而是把这些内容列在减排和适应行动的一部分。但在最后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中,为发展中国家采取减排行动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成为其中的主要内容,这是中国代表团的重大贡献、我们一直强调应对气候变化要四个轮子一起运转,即减排、适应、技术和资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面也规定了这四大块内容,非常清楚。中国代表团提议,要把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作为专门的条款,这一提议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全力支持,并在最后的文件中得到了反映。

在技术转让条款里,提到了要建立技术转让机制的问题。现有的技术转让,主要是通过市场的力式进行的,但这远不可能大规模实现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技术转让。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能够大规模地使用减排温室气体的技术?需要考虑建立专门的技术转让机制。

资金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采取减排行动需要资金支持,采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也需要资金支持;实现技术转让也需要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所需的这些资金怎么解决?谁出资?出多少?如何决定资金的使用?这也是未来谈判的难题。

现在达成的巴厘行动计划,勾画了未来两年所要谈判的内容,也粗略给出了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内容。摆在全世界面前的问题是,未来这两年如何谈判,如何把现在的基本原则变成具体的行动目标和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变成可执行的国际法律条文。

巴厘行动计划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确立的减排行动涵盖了所有国家;同时也确立了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今后也将需要采取更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包括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这样的行动对于保护我们全球的环境,对于促进全球和我周的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有好处的。其实,保护全球气候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中国代表团为这次会议取得这样重大的成果起

到了积极的和建设性的作用。例如,在巴厘行动计划的资金条款谈判时,有一天从下午一直谈到半夜12点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依然存在严重的对立。眼看无法谈下去了,要谈崩了。这时候,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一个动议,谈判会议的主席依据中国的建议,达成了最终决定。

记者提问: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我问一下技术转让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转让技术是很昂贵的,不太现实。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他们提出技术转让的问题,实际上是为他们拖延减缓排放做一个谈判的筹码,对这个您怎么看?

吕学都:这是对我们的误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在哪里?教育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差距等等,比比皆是,但我觉得技术上的差异是最大的最明显的差异。尽管中国在某些方面也有很先进的技术,有一些技术甚至比某些发达国家还先进,比如我们的水泥生产技术就比美国的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不是一个经济发展概念,中国再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这样理解更准确一点,这是一个政治概念,不是一个经济概念。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大家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在技术发展水平上。我们在某些方面有很先进的技术,但是在较广的层面上、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别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解决的问题。印度科技部长讲他们还有五亿人口用不上电。可以设想一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多大的差别!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面规定的义务,是发达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他们必须这样做,但快二十年了,发达国家并没有履行他们应该履行的义务。所以,发展中国家就不断地提出这个诉求,不容置疑,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诉求是绝对合理的。从这里,我想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技术转让为借口拖延谈判,实际上,拖延谈判的是发达国家!拒绝履行义务的也是发达国家!再举一个例子:发达国家在2001年达成的波恩政治协定中,同意到2005年每年筹4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排温室气体和适应气候变化,但直到今天,这个目标根本没有实现,不要说每年4亿美元了,发达国家全部累计加起来的出资,还没有达到他们允诺的一年的出资量!

问:我是自然之友的会员,我想请问吕老师一个问题,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现在国际上关于排放贸易的情况,以及中国在排放贸易研究的情况?

吕学都:严格意义上来讲,符合京都议定书规则要求的排放贸易体系,到现在一个也没有。这样的排放贸易刚刚开始试验。欧盟现在的排放贸易体系是欧盟内部的,我们把它看成是国家内部的贸易体系,它主要在欧盟内部进行交易,并不能够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交易,即使能够交易,没有京都议定书下排放贸易监管机构的批准,他们的交易也是无效的。

但今后可能很快会建立起发达国家之间的排放贸易体制,这个体制里面只有发达国家可以参与,但参与的发达国家必须达到关于排放贸易的十多条标准的要求,其中首要一条是发达国家必须建立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分配等,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完成了这种体系建设。

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在主要是向发达国家提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中国现在提供的减排量已经占到了接近50%。通过过去五年的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活动,我们现在执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我们现在每个月都有上百个项目提交中央政府审查批准,大量的项目都是可再生能源项目、提高能源效率的项目,对此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也在研究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排放贸易的可行性,这方面的工作还是非常初步的。

问: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在未来一两年内,中国有没有着手建立一个系统的技术转让机制?

吕学都: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未来一两年内还不可能指望实现大规模的技术转让。其实如果理想的情况发生,大规模的技术转让也会在2009年淡判完以后才可能发生。现在的技术转让条款,也能够促进技术转让的发生,但大规模执行技术转让行动,可能要在2009年确定了未来减排行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义务之后才可能发生。做一个假设,中国同意从2011年到2015年执行100项减排行动,五年下来这100项减排行动能够产生一亿吨的减排量,这100项减排行动需要20项技术,需要5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这样,发达国家应该为中国提供50亿美元,提供20项技术,以帮助中国完成100项减排行动计划。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建立良好的有效的国内体制、制定什么样的法律法规来接纳、消化吸收这些技术,并进一步大规模应用。这确实需要在国内建立一种机制。

目前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技术转让并没有发生。其实,我们随时可以接受技术转让,只要能够转让给我们,我们的企业有很强的能力去消化、吸收来执行这种技术转让,真正实现减排目标。

问:我是《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我想问一下,议定书的第一阶段全是针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做硬性的规定。会不会有一天中国会面临硬性的减排问题?

吕学都:这个问题从1991年就开始问我们,我很希望我们能够早一天真正地去谈我们自己的量化减排义务问题。你会觉得我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很奇怪,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我们哪一天能够参与硬性减排?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哪一天”。这一天应该是我们能够确认我们有“能够减排”这样的能力了,能够承担这样的义务了,能够去做这些事情了。我估计这一天还是比较远的。看看我们现在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看看我们现在的人均GDP,看看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等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达到能够有能力往下减排温室气体了,对中国来讲应该是一个很荣耀的事情,证明我们有这个能力了。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能力,我估计这个要留给后人去谈判了,看来我是赶不上这样的谈判了。

扬东平:我提最后一个问题,我想问问吕先生,您觉得2009年达成新的协议,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2008年美国大选。如果完全寄托在这个结果上,巴厘行动计划是不是特别脆弱?

吕学都: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个人非常乐观,觉得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想?我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判断。现在保护全球气候是大势所趋。美国的大选,无论是共和党上台,还是民主党上台,都应该考虑采取保护全球气候的行动,即使是共和党上台,不这样做恐怕也很难赢得执政。所有的总统候选人,都会把保护气候作为选举的旗帜,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或她就很可能会落选;而且现在看,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候选人,都支持保护全球气候;另外,等美国的几十个州都已经在采取具体的行动保护气候,这对美国大选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2009年无论美国谁上台执政,都得面对这样的现实,都应该会采取更多的措施保护气候。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温室义务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教育部:拟支持20所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教育部:拟支持20所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跟踪导练(一)(4)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良知”的义务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