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古赤壁

2008-08-05

八小时以外 2008年8期
关键词:刘表鲁肃荆州

墨 荷

1800年前,孙权、周瑜、鲁肃、刘备、诸葛亮以绝地反击的方式,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案例。其实,这场战争的胜负,大战前已成定局。

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经过十三年的征战,打败了袁绍及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了中国北方。

原本希望守住荆州的刘表好日子到头了。

荆州是汉代十三州当中最大的州之一,“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很富庶,是当时争夺天下的必争之地。

先动手的是孙权。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西击江夏,灭了太守黄祖。孙权的胜利使曹操感到时不我待:拿下江夏后的孙权可以觊觎江陵,继而图谋襄阳,一路北上进而鲸吞荆州,如此,天下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是曹操所不能接受的。安顿好后方后,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二十万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南下征荆州。就在曹操大军压境、荆州面临握蛇骑虎险境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荆州的拥有者刘表却一病不起。八月,刘表身亡。面对兵强马壮、泰山压顶一般的曹操大军,襄阳城里乱成了一锅粥,接替父亲刘表执掌荆州的刘琮听从旧臣的一致建议,宣布投降。占据着与襄阳一河之隔的樊城的刘备也带领诸葛亮等人弃城逃往江陵。江陵是刘表的战略要地,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跟随刘备一起出逃的百姓大约有十几万人,所以刘备走得非常慢,日行十几里。进驻襄阳的曹操得知刘备往江陵方向逃跑后,率五千轻骑兵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很快便在当阳的长坂坡追上了刘备。这一仗,史书记载:“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于是就有了“赵子龙单骑救主”和“张翼德大闹长坂坡”,这两件事都有历史依据。

逃离了险境的刘备不得不放弃夺取江陵的计划。

占有“天时”的曹操控制了大汉王朝的国家机器,掌握着军事权力,可以调动百万大军;占有地利的孙权经济基础雄厚,更有地理上的优势;原本就客居于刘表处的刘备只有两万人马,此时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曹操在得到了荆州、江陵后随即顺江而下,不给刘备以喘息的机会,将矛头直指刘备。

闻风畏惧的,还有东吴。面对水陆并进的曹操大军,东吴上下一片投降声,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是战是降令孙权犹豫不决:帮刘备,引火烧身,更有可能养虎遗患;不帮刘备,唇亡齿寒。

持异议的,只有鲁肃。

这是一次单独的面谈:劝将军投降曹操是误将军。不是不可以投降曹操,比如我,投降了曹操后大不了回家去做老百姓,我还可以从县令这类的小官一步步做起,到老了做到太守、做个州牧也不是不可能,我也可以坐着牛车去与士大夫交往;“将军迎曹,欲安所归。”像将军这样称霸一方的诸侯,投降了曹操,有归宿吗?

鲁肃改变了问题的根本性质:不是帮刘备,是投不投降,是还要不要江山。

这番话直逼要害,打动了孙权,政治上,只能迎战,没有退路。

孙权对鲁肃说:这是上天把足下赐给我呀。

赤壁之战二十二年后,鲁肃已不在人世。孙权称帝登坛时说:诸位知道不知道,鲁子敬早就想到朕有今天,真是明于事理呀!当年主张投降曹操的张昭上前祝贺,孙权说:张公啊,你就算了吧,当年朕要是听了张公你的话,别说是现在当皇帝,恐怕现在正在讨饭呢。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鲁肃的这句话使孙权最后下定决心与曹操一战。

鲁肃眼里的荆州是“帝王之资”,是称王称帝的根据地。建安五年,鲁肃为孙权设计了东吴版的“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是保江东而观成败,先三分而后一统。这个规划包括三部分:首先保住江东的既得利益;然后夺取荆州和益州,与曹操划江而治;最后在适当的时候北伐,一统天下,称王称帝。实现鲁肃这一战略规划的前提是荆州要由刘表撑控,因为鲁肃版三分天下的人是孙权、刘表和曹操。刘表去世,荆州局势大变,鲁肃立即以代表孙权吊丧的名义赶往荆州,了解情况。得知刘琮无力抵抗投降了曹操,鲁肃找到刘备,提出联合对抗曹操的想法。刘备正走投无路,只有联合孙权才有一线生机,生死攸关之际得遇鲁肃,欣然同意,派诸葛亮去东吴见孙权。在后来的《出师表》中,诸葛亮所说的“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指的就是这个时候,“败军之际”指当阳之败,“危难之间”指曹操从江陵出兵追杀刘备。

这是一次艰难的外交斡旋:刘备集团力量薄弱,刚刚在当阳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没有资本要求对方和自己联合;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此时没有正式职务,《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正式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参谋长)是在赤壁之战以后。

然而,“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的诸葛亮始终没有对孙权说过“求援”两个字。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诸葛亮的开场白非常精彩。“海内大乱”,四个字讲清了整个国家当时的情况,后三句不说天下大乱以后袁术、袁绍、吕布、张绣等诸侯割据的状态,使人感觉天下大乱以后称雄的只有三家而非群雄并起,不动声色地传递了一个思想:三家中,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是统一战线,是一家;与曹操并争天下,曹操是另一家。清清楚楚划分出了敌我友界限的同时,诸葛亮获得了与孙权谈判平起平坐的对等地位,更不露痕迹地把孙权置于与曹操的敌对位置:我们与曹操并争天下。仅用四句话,就将还没有决定是否与曹操敌对的孙权拉下了水。更加高明的是,在一笔带过刘备的“英雄无所用武”之后,诸葛亮话锋一转:“请将军量力处之。”明确地告诉对方:已经没有用武之地的我们也没有了顾忌,现在麻烦在你那里,如果你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曹操,你应该及早投降,反之应该立即起兵,你现在“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两头不讨好,“祸至无日矣”,倒霉的日子说来就来。接下来诸葛亮分析道:孙权人多势众,刘备尚有余威,如果双方联合起来,一定能打败曹操。打败了曹操,“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就能造成一个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的形势,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原本已处“危难之间”的刘备集团,经过诸葛亮全面透彻的分析,其价值凸显,成为东吴天赐盟友。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抗曹:“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

进行这样一场风险很大的战争,不能不探讨军事上的可行性。来势汹汹的曹操号称八十万众,在此危难时刻,谁能率领孙刘联军夺取胜利呢?

鲁肃想到了周瑜。

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议,立即从去鄱阳的路上召回了周 瑜。

在孙权召开的讨论战与降的会议上,周瑜的态度非常明朗: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将军您神武雄才,又有父兄的英烈,现在据有江东人多势众,大家同心同德完全可以对抗曹操;我们江东要做的事情是为汉家除残去秽,我们怎么可以投降曹操呢?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难道还有投降的道理吗?

这段话充满了正义感。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政治上正确,军队才是正义之师,才能鼓舞斗志,才有克敌制胜的可能。

当然,政治上正确不等于军事上可行。

投降派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第一,曹操本来就是豺狼虎豹,他力量强大,我们本就抵不过他;第二,曹操是以朝廷的名义发动这场战争;第三,可以对抗曹操的长江天险现在已经被曹操拿下,更得到了刘表的军需物资和他留下来的水军,曹操与我们共有长江天险。没有天时、地利,我们怎么能够对抗曹操?

周瑜的分析切中要害。周瑜指出有四点是曹操大忌。第一点:本土未安,后患未除,贸然南下。曹操的内部尚不安定,西边还有什么马腾、马超、韩遂、张鲁等人,就贸然南下进攻,非常冒险;第二点:军队放弃鞍马使用舰船,舍长就短;第三点:天寒地冻,马无草料,给养不足,选错了大战的时间。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曹操打过来的时间大约是十一月;第四点: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曹操这次用兵的四大弊端,都是兵家大忌。

周瑜的分析与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在回答孙权曹操是否能够被战胜时,也指出过曹操的三大弊端。第一点与周瑜相同,是劳师远征,并且分析说曹操以一天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赶刘备,一路追下来,已成强弩之末,没有了战斗力;第二点,诸葛亮同样指出曹操不用步兵改用水兵是舍长就短;第三点与周瑜不同的是,诸葛亮指出刘表刚刚投降曹操的那些人对曹操是离心离德的,被占领的荆州人心不服,曹操缺乏民心的基础。这是诸葛亮作为政治家与周瑜不同的地方,他关注到了民心。

两个人英雄所见略同的分析,粉碎了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给了孙权战胜曹操的信心。周瑜对孙权说:请将军给周瑜三万精兵,看周瑜大破曹军。

周瑜给了既将赢战强敌的东吴镇定和信心。孙权曾说:“孤非周公瑾,不啻矣。”

孙权正式表态:“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这老贼早就想颠覆大汉王朝了,因为忌讳袁绍、袁术、吕布、刘表还有我,他没有这么做。现在群雄都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就是我了,那么很简单,我与老贼势不两立。孙权拨出刀来,“啪”,案角被砍断:谁再敢说投降曹操的话,这就是他的榜样。

孙权对曹操的称呼不是曹公,是老贼,他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早已经下定了决战的决心。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尽管不是强强联合,但,联合的力量绝对不允许被轻视。

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周瑜的帐前先锋黄盖放火烧着了曹操的水寨。长江水面火逐风飞,映红了天空。借助火势,东吴水军兵分五路发动攻击,曹军在慌乱中被践踏、被火烧,落水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貌似强大的曹操面对孙刘的联合抗击,终于崩溃,十三年来战无不胜的战争纪录在赤壁划上了句号。

猜你喜欢

刘表鲁肃荆州
鲁肃的深谋远虑
梦回三国
刘表: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汉末“八俊”考
筋骨强 腰身壮
虎狼之地难中立
误读鲁肃
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
易中天为刘备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