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奥运年
2008-08-03王欣
王 欣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国际奥委会于莫斯科举行的第112次全会中揭晓。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5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那一刻,记在每一个华人的心中。
终于,时针从2007年的最后一秒跨过,我们迎来了奥运之年。转眼间,那些带给我们无数感慨和收获的备战之年已经远去,迈进2008年的人们,多了一分企盼,更多了一分激情。
邵红峰:好运北京好运青岛好运中国队
1986年,进入中国国家帆船队的邵红峰是当时最年轻的运动员,两年之后,她却在事业的最高峰选择了退役开始了大学生活。虽然离开了国家队,邵红峰的生活仍然跟帆船界密切关联着。
继1992年考取国家一级裁判资格后,邵红峰在2005年拿到了国家级裁判资格。执法帆船赛是所有运动项目中最辛苦的,每场比赛裁判都要比运动员早下水、晚上岸,海上比赛的全过程和运动员一样“风梳头、浪洗脸,笑把大海当摇篮”。“当裁判这么多年,最辛苦、最难忘的还是在执法第十届全运会的帆板决赛时,海面风浪太大,起点船无法出海,我们只能坐着渔船出海,在风浪不息的海上一呆就是9个半小时,除了老裁判长外,整个起点船的裁判都晕船呕吐了,而我作为船上惟一的女裁判负责记录比赛全过程,不吃不喝一直坚持工作到比赛结束。”一丝不苟、认真执着是多年来同行们对邵红峰的评价。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从运动员到裁判的角色转变中的辛苦和困难:厚厚的航海规则、各个级别的航行细则·除了知识的储备,邵红峰还要在心理上调整和适应将身分从一名守法运动员转换成执法裁判官的过程。
作为一名有着资深经验的NTO,邵红峰先后参与过第十届全运会水上项目比赛、2005年女子欧洲级世界锦标赛、2005年470级亚洲锦标赛、2006年470级世界锦标赛、2006和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以及2004年至今每届全国帆船锦标赛的裁判工作。青岛国际帆船赛的赛场内外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负责赛船丈量工作的她和国际裁判官组成了工作团队,对每一只参赛船都进行了严格把关,并把赛前丈量、赛时丈量、赛后丈量每一个环节做到滴水不漏,连一向严谨的国际裁判官提到她时,都赞不绝口,连伸大拇指。“前些日子,澳大利亚籍竞赛官员在电邮中告知我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在风力、水流等比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奥帆赛产生的第一块金牌就是鹰铃级,第二块金牌是芬兰人级。如果鹰铃级的青岛姑娘们和芬兰人级的青岛小伙张鹏能取得好成绩,那将是个多么喜庆的开门红!”
2008年到了,奥帆赛近了,在邵红峰眼里中国帆船运动走进了历史时刻:“中国帆船运动迎来了高峰,不仅整个国家在重视这个项目的发展,青岛也在努力地打造着‘帆船之都这块响当当的品牌。这让每一个热爱帆船运动、热爱这项事业的人发自内心地激动。让我们一起祝福2008!好运北京好运青岛!好运中国队!”
阿兰·尚比:美丽的青岛,让我们6月再相会!
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对于法国帆船队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2007年的青岛国际帆船赛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尤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了解了今年在奥帆赛期间等待我们的水文气候条件:小风、多流。”带领队员正在备战世界帆船锦标赛的法国帆船队领队兼教练阿兰·尚比告诉记者,在参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举行的世界帆船锦标赛奥运资格赛中,法国队已经有序地开始了针对今年奥运会参赛队员的选拔。但此时南半球正值大风天气,运动员们只能在大风条件下训练,而无法准备青岛的小风天气。今年6月,阿兰·尚比将带领法国队抵达青岛,为适应奥帆赛的水文条件做为期两周的训练。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法国帆船队获得了两枚奖牌,其中一枚是金牌。对于今年的奥帆赛,阿兰·尚比认为将会非常不容易:“小风、多流的水文条件使得每一个运动队都格外积极地准备,不放过一点细节。”他解释,每届奥运会,各国之间的竞争都会非常激烈,水上项目的竞赛哪怕是极小的一点错误都会引起运动员的抗议争端,这些在平时的比赛是很少见到的。“我们非常希望法国帆船队有足够的能力5次甚至6次登上领奖台。当然,每支参赛队都有能力也同样迫不及待地想要站在领奖台上,奏响他们的国歌、升起他们的国旗。对于法国队而言,听到《马赛曲》在奥帆中心高奏凯歌,看到法国的红白蓝旗在领奖台上迎风飘扬将是对所有运动员和教练员辛苦训练的最好回报。美丽的青岛,让我们6月再相会!”
王成泰:我要在奥帆基地留影
东奥集团工程部的王成泰,亲身经历了奥帆赛基地从旧船厂的废墟中一砖一瓦拔地而起的过程。从与船厂协商谈判,到船厂拆迁,再到整个赛场的建设……每一幕都令他难忘。“很自豪!不仅为这些建筑,还为我们这个团队。”根据工期计划定额,奥帆基地的竣工比计划提前了近半年,这些宝贵的时间都是东奥集团的员工们争分夺秒换来的。“在这近4年的工程建设中,每个人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我们领导有时都吃住在工地。同事们每年的休息日加起来最多只有10天,就是过年的时候,大家也会来工地值班,顶多能休息两天。”
“精品来自细节,创优全靠过程。”东奥集团分管工程工作的刘海宁嘴里的这句名言,成为这个团队的标尺。“国际帆船中心的场馆建设,不是为了解决奥帆赛的一时之需,更要考虑赛后利用的庞大工程。所以工程的质量,一直是我们严格苛求的。”在他们的努力下,才有了各方官员、各国帆船队对青岛奥帆基地的高度评价。为了体现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他们还克服了很多困难:为了保护燕儿岛山的植被而增加投资开挖山体隧道,为了节能环保使用了海水源热泵运用到工程的制冷制热中:陆上工程、水上工程……用王成泰的话说,建筑行业所能涉及到的,他们全部都干了。因此,观众们看到了国内一流的浮码头、绿树环绕的燕儿岛山、主防波堤上的风能路灯和太阳能景观灯。“2008年到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奥运村、制证中心和接待中心三处的内部装修也已经接近尾声。看着奥帆基地像我们的孩子那样一天天长大,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是咱们中国第一次办奥运会,我的心愿就是它能圆满成功,作为建设者,我更加有信心的是,青岛在经过两次国际帆船赛之后有实力办一届成功的奥帆赛,向世界证明这里就是帆船之都。等到奥帆赛的时候,我一定要在这里留张影。”
于怡云:邂逅奥运,结缘奥运
2005年12月,于怡云从青岛市勘察
设计协会借调到奥帆委,从此在奥帆委的综合部开始了一种崭新的职业历程:“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工作会和奥运这么近距离。能够亲身参与北京奥运会的筹备,用我的所学为这一神圣的事业尽着自己微薄之力,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加入到这个大家庭后,他渐渐发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轻的优秀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他们怀着执著的信念,风雨同舟,并肩作战。虽然每周都需要加几天班,但却觉得非常充实。“李奉利副秘书长常讲:在奥帆委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在这里,我能感觉得到很多同事都抱以虔诚的心态为奥运这项事业工作着,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不久之后又会各奔东西,但能邂逅奥运,结缘奥运,是我一生的财富。”
“2008奥运决战之年终于来了,我的心情很激动。今年的工作任务更繁重,重大活动更多,工作量也比以往更大。”于怡云主要负责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会议纪要等各类综合文字材料以及奥帆委领导讲话稿、致辞稿的起草,“我将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及残奥帆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为自己留下值得骄傲的人生一页。”
郭彦娜:一件事。值得做,就值得做好
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法语专业的郭彦娜,连续在2006年和2007年“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上担任法国帆船代表队的NOC助理,负责协助赛事期间法国队在赛场内外的生活、训练和比赛。“忙”和“开心”就是她对自己志愿者工作的总结:“在紧锣密鼓的赛前准备阶段,制证、注册、集装箱进场馆、安检等工作让每一位NOC助理都忙得不可开交。志愿者们更是练就了‘跑步日当午,汗滴脚下土的本事……”从2006年缺乏经验的“忙乱”到2007年得心应手的“忙碌”,小郭在繁忙中体验着快乐,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为她赢得了全队的认可,长时间的相处和交流也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法国队员们的眼里小郭永远都是“微笑的妮娜”。
2008年,小郭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本校保送的研究生。没有太多压力的她依然保持着浓浓的奥运情节,“奥运年终于来了,我希望能够为奥帆赛进一分绵薄之力。我想继续当志愿者,为奥运服务。相信有了前两届国际帆船赛的赛会经验和与帆船队的亲密关系,我一定会做得更出色。”正如法国的那句谚语:“一件事,值得做,就值得做好。”小郭向往着早日投入奥帆赛的工作当中:“奥运会是中国的一件盛事,国家会做好,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同样会为举办一次最成功的奥运会努力做好工作。”
李水平:志愿奥运,有我一个
57岁的李水平生活在青岛市即墨农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平日以在集市上卖鞋为生。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靠自己的双手,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12幅剪纸作品。“这些剪纸都是我根据电视上的奥运图案,自己琢磨的。”面对众多记者,李大娘羞涩而朴实地笑着,“我自己寻思着,把它画在纸上,又添了一些中国传统动物和图案,然后把它们剪下来。”李大娘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她的作品:胜利奥运、祖国万岁、万事大吉、2008奥运中国……这些被加厚白纸托着的大幅剪纸,完成一幅需要20多天的时间。虽然做工算不上精美,却是她最成功、最出色的作品,每一张都表达着她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美好企盼。为了把这些作品送到奥帆委,李大娘走了很多路,从长途车站,一路打听到帆船赛基地,最后,被警察送到了奥帆委。“2008年了,我还要继续剪,家里人都很支持我。虽然我没什么文化,但我想奥运会是全国人民都欢庆的事,我也要表达表达我的心情。”
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200天的时钟已经响起,人们又朝着奥运会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在剩下的100多天里,共同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人们紧紧携手,用他们的激情和热情开启2008年奥运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