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屋子里的大象”

2008-07-30张向晨

WTO经济导刊 2008年7期
关键词:拉米多哈屋子里

张向晨

有个成语—屋子里的大象。客人在主人的客厅里看到一头大象,都觉得奇怪,但出于礼貌,心照不宣。有人把WTO的中国比喻作屋子里的大象。意思是说中国块头大、影响大,悄悄改变了多边舞台传统的力量格局,而中国埋头国内事务,躲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后面,在WTO中未发挥相应的作用,做出应有贡献。出于各种心态,各方对此私下议论多,公开的评论却不多。

不多不等于没有。2005年12月香港会议前夕,《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题目是“中国将在WTO会议上保持低调”。中国真的很低调吗?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先后提交了100多份提案,在非农产品谈判中还提出过一个叫“中国饼”的公式。2005年中国在大连举办了小型部长会议,而过去6年里举办过类似会议的国家屈指可数。去年5月,中国商务部部长和农业部部长联合致函农业主席,严厉指出其案文中的硬伤,从而扭转了谈判倒退的趋势。

WTO是贸易谈判机构,各国由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不同,利益千差万别。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由于30年的高速增长,和其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诉求难免有所差异。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感同身受,因此中国绝不可能和美欧一起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而正是在这一点上,西方认为中国做得不够。

其实,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中国一直认为,从解决国际贸易被扭曲的格局的角度观察,发达国家做得远远不够,如果他们做得更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量身定做一个个包括“敏感产品”和“新蓝箱”在内的篮子,把高关税和高补贴的农产品放进去逃过削减,完全可以带动发展中国家逐步地进一步地开放市场。

文化上的差异也许是造成误解的另外一个原因。不过西方也有不少明白人。WTO的总干事拉米说,美国、欧盟以及非洲成员往往公开地摆出谈判姿态。亚洲的谈判方法并不一样。中国较少重视姿态,而更为关注结果。就像冲浪一样,他们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来观察波浪和水流,然后才选准时机把冲浪板扔下去,这样就从不会丢脸。

拉米对中国大使孙振宇在日内瓦的表现赞赏有加。说他坚定地捍卫中国的利益,只是用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而已--他有一双戴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手。

还有另外一部分人主张中国应当充当发展中国家的领袖。对于实现多哈回合的发展目标,中国毫无疑问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努力,但中国的确无意充当领袖。“绝不当头”,邓小平多年前的教诲,中国人至今记忆犹新。

在2008年1月达沃斯论坛上,有西方记者发出疑问:中国在哪里?其实,中国的副总理和商务部副部长此时都在达沃斯。中国的声音是否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问者是否准备倾听。在WTO谈判中,对中国要求解决新成员特殊和差别待遇,照顾弱势农民的大声疾呼,美欧却往往充耳不闻。

近日,欧洲的曼德尔森和美国的施瓦布纷纷来游说中国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要中国在多哈回合里大声说话,否则不利于中国自身。陈微笑着回应:对于中国的事情,你们好像比我们还着急。谢谢你们操心,中国不会蠢到不为自己说话的地步。

猜你喜欢

拉米多哈屋子里
老狗拉米的弥留之际
鹰击长空
屋子里的顶梁柱
WTO框架下《信息技术协议》的结构规范与扩围调整——兼对多哈回合谈判受挫的反思
快乐的一天
拉米的故事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