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略谈
2008-07-16吴永福
吴永福
世间已有许多学问,不妨再加一门语文学。语文学的作用不是用来代替基础的语文,但对语文教学有一种指导作用。众所周知,语文主要以文本即课文为解读对象,但如何解读,就字句方面来看涉及语言学,具体一些就有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及修辞学。就篇章来看,则要涉及文章学。文章学是讲文章原理的,大致包括文体、结构、技法、语言等。而体现于实际的读与写中,又有阅读学与写作学,这应当是侧重于操作的。再如思维作为独立的学科,对各学科都有一种渗透作用。则语文学中也会有逻辑学,且不管形式逻辑还是辩证逻辑。文本中有不少名家名作,且古今中外都有,这又涉及文学史。文本的内涵方面,则有文化学。不用说,文化学的包容甚广。对于文本的欣赏,还需要用到文学理论。而文学理论本身又有颇多分支,有侧重于社会学的、历史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等等。就这样简单地疏理一下,就知道语文会涉及到许多学科。若对这些学科取排斥态度,不仅不利于提高,还会使语文教学失去许多凭借,但若照搬照套,又有可能带来混乱。各种概念术语原本是有所指的,但交错在一起,就可能打起架来。如何站在语文的立场上好好整合,正是语文学所要做的。
语文学如何形成?这里本着由小到大的系列,试为构建。先是语言知识方面的字、词、句及修辞。汉语是表意文字,因而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字,文字包括字音与字形及字义。字音方面重学汉语拼音方案,并推广普通话。字形方面是了解象形、指事、会意及形声等造字法,并熟悉字体的演变。字义方面则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大于字的单位是词,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词性有实词与虚词之分,此外还有词义的比较及演变。讲句子,有语法,即主谓宾加定状补。有句子类型,可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分类。至于句义方面,有字面义与深层义及言外意等。讲修辞,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及辞格的运用。超乎字句之上,则有文章学的一般原理,包括文体、结构、技法、语言等。语文教学中所接触到的文本不止于文学,因而要树立文章学的观念,换言之就是文章的范围大于文学。文章学一方面可包容语言方面的字、词、句及修辞,另一方面又关联着读与写。文章是读与写的中介,即读是面对已成形的文章,而写是面对未成形的文章。文章学所讲的原理是偏于静态的,关联着读与写则要化静为动。虽说知识的运用就是能力,但得合宜合理地转化。大量的文本学习,都是有助于转化的。其实读写方面也有许多知识,体现着相关的经验积淀。但知识性的讲解大都是静态的呈现,还得转化为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与说及读与写的能力。其中听与说侧重口语训练,如听写、复述、演讲、辩论等,都是可行的训练方式。读与写属于书面语,都要面对文本。面对文本的学习,可依托于文章学来展开,其中又可侧重于文体。因为文体不同,结构与技法及语言等都会有所不同。再就是要注意方法,提高能力。阅读的方法有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速读与慢读、复读、比较阅读等,可结合文本的特点,有所针对地运用。至于能力,也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都可结合文本来训练。写作方面,主要的就是作文。作文的文体由表达方式来界定,属于基础文体或练笔文体。练笔中,先要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的写作。由于作文大都是命题写作,其操作过程大致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及修改等环节。各环节的落实,又可以使操作有序化。此外为补命题写作之不足,还可增加自主写作,像日记、周记等,也可当成作文来写。作为练笔,命题作文多是被动的,要化被动为主动,就得增加心灵的因素。而合宜的作文设计,或许就是以文体为载体,然后再找寻命题与心灵的对应。
能力即知识的运用,但语文学习也不是为能力而能力,而要以人文素养为依归。《世说新语》中记:“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对应到语文学习上来,能力只是中间环节,由知识而能力及修养,才是渐至佳境。处于佳境中的语文学习,大致包括文学审美与文化积累及人文养成。文学的审美教育可侧重于名著,但不是局限于小说。就古典作品来看,可突出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诗经》与《楚辞》、汉魏辞赋及乐府、唐诗宋词、唐宋古文及明清小品、明清小说及戏曲等。这些作品在课本中都有接触,但还可由课本延伸,即所学的应当比课本多一些。再说文化积累,可突出一些经典,如《论语》《孟子》《庄子》等。文学文化方面,也有许多知识。文学知识包括作者与作品及流派,再就是文艺理论。古代的文艺理论,又多是诗话与文评。至于文化知识包容更广,如天文、地理、历法、职官、车马、服饰等等。不过这些知识都可结合文本来学习,而不必硬记。那种罗列条目以期通过记忆来巩固的做法,往往因缺乏文本的对应,等于过屠门而大嚼。至于人文养成,有益于身心即可,而不必强迫接受。人文的核心中有一种自由,可自主地选择。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质彬彬,而后君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等。且就导向而言,则当以进取为主,有助于人生及事业。
语文学不宜用来代替语文。语文,还是要以学课文为主。课文是有条理的语言,比起支离破碎的语言碎片来,更便于学习语言。以课文为凭借或载体,可以培养读写能力。至于文本的内涵,还有助于人文养成。再就是语文学之义,有许多都是知识性的,较为抽象,因而不宜直接用为教学的内容或对象。比如那种分解知识点的做法,即便再配上若干练习,也起不到什么效果。这么说,并不等于在语文学习中排斥各种知识或理论,而是得渗透到文本中,即指导学生在文本中生成或建构。这比起灌输式的教学来,要合宜一些。至于一些较为专题的讲解,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接受程度,且最好也有一些文本作为参照。语文教学是实践性的,语文学的整理可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这正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现状很可能是缺乏理论的指导,因而实践中就不无盲目。如此面对一篇课文,教什么及怎么教往往并不明确。更放任的做法,是认为语文教不教都影响不大,这显然是以自然生成的语文学习来代替语文教学了。语文教学的现状,仍就是课本再加教参,且通常的做法还是照搬教学参考书的说法。但教学参考书如何设计,正需要语文学的指导,或者说贯穿。此外,语文学中有方法,但不尽是教学法。语文教学法之类,作用也很有限。因为要说方法,像多读多写原本是很有用的方法,可是似乎又不大受重视,总以为还有什么可以举一反三的捷径。
许多对于语文的探讨,一方面是各有言说,另一方面是连一些最起码的问题都很可能达不成共识。比如何为诗眼,何为情景交融,都可能争来争去。就文艺理论上说,本不妨各有争鸣。但对于基础的语文学习,则此种争执就不是很有必要。相反,语文学习是必须得有所明确的,且最好都能落实到操作上,而不是都坐而论道。语文学与其说是面对学生的,不如说是面对教师的,是形成教师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就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是语文教师的安身立命之处。尽管就现状而言,它的情形还不大明朗。但显然不可任其混乱,而要有所界定。语文学是一门用来指导语文学习的学科,自然包括教学在内。它基于语文的本位来整合文本学习中会涉及到的各种学科,并对那些学科有所取舍。其目的是服务于语文学习,更确切地说是服务于成长年龄的即较为基础的语文学习。语文学是语文教师最应当进修的,当然也可参与建设。倘若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那就是语文学家了。
[作者通联:福建长汀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