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营养与奥运会

2008-07-09王启荣付劲德

百科知识 2008年9期
关键词:运动员营养食品

王启荣 付劲德

公元前6世纪,希腊摔跤选手米洛斯(Milos),赢得过五届古代奥运会的金牌。据传说,米洛斯每天将一只小牛犊高举过头作为训练——小牛犊的不断成长成为米洛斯进行递增力量训练的方式。一直到牛犊长到4岁时,米洛斯已经可以扛着它跑过整个体育场,然后将其屠宰并食用。据记录,他每天的肉类摄入量为10千克。

营养对于运动员的供给也许是最多的。当然,适量、适时地选择合适的食物并不能够弥补运动员先天的能力不足,不能替代所必需进行的训练,也不能弥补运动员对战术理解的缺陷。但是,糟糕的饮食安排一定会影响运动员的潜力发挥。对于所有的运动员来说,都应该注意到营养在大赛前的备战期间所能起到的作用。

与从前的运动员相比,如今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这得益于人类整体健康状况的极大改善,在这里面,营养学的发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目前有关基因学在竞技运动中运用比例的提高是许多世界纪录不断刷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于运动员个体而言,训练,膳食以及避免伤病仍旧是最重要的元素。

吃与体育

20世纪50年代,英国卫生部调查研究了奥运会期间运动员的饮食情况。在4天内对多个项目的28名男子运动员进行了膳食调查。营养师跟随每一位运动员进入餐厅,对该运动员所选食物的能量、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的每日能量摄入平均值为3350千卡,根据不同个体,数值变化范围为2110~4740千卡/天。此外,还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到运动员比赛前的膳食属于高蛋白和高脂肪类型。很少一部分运动员还使用了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剂。

1968年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选择墨西哥城举办该届奥运会颇具争议,这座城市2300米的高海拔就意味着与海平面的地方相比空气中的含氧量要少30%,稀薄的空气对许多耐力性项目的选手来说就像是一场噩梦,由此使得参赛各国将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在高原上提高耐力的问题上。这也激发了人们去研究运动员的血液情况,同时将目光聚焦在了运动员缺铁性贫血的形成原因上。这一研究间接导致了血液兴奋剂——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

1969年,罗·希尔(Ron Hill)在雅典举办的欧洲马拉松冠军赛上,首次将糖原填充法应用于比赛中。他一度落后于排在首位的比利时籍选手20英里远,但在后半段顽强追击,最后以2小时16分48秒的成绩轻松夺冠。尽管当时气温很高,但是他在整个赛程中滴水未进。希尔本来是慕尼黑奥运会最有希望获胜的选手。他坚持采用自己的膳食原则(糖原填充法),即进行一次极限长跑后,消耗掉体内糖原,然后在连续3天摄入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基础上训练,最后是3天减量运动并伴有高糖膳食的摄入。可惜他的准备被恐怖袭击打乱,导致比赛推迟,这时他的新的一轮糖原填充法才刚刚进行了1天,最终他在该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上仅获得了第六名。

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时,美国奥委会首次推出了所谓的“干粮系统方案”,让各代表队自备食品,他们只提供相应的服务。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饮食和保养。特别是近10年来,专家通过高科技为运动员们配置饮食和补剂,而这些产品在选手身上也发生了奇迹般的功效。

1988年,开普顿大学的提姆·诺克斯(Tim Noakes)教授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与综述,告诫运动员不要在运动时过分饮水。他声明过分饮水可能会在一些运动员身上引起致命的低钠血症。”

20世纪90年代,运动饮料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其他特制的运动食品也接踵而至,例如能量棒和能量果冻等。

1991年,国际奥委会(IOC)在瑞士洛桑的总部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运动营养联席会议,与会专家在会上提出了:“我们应该吃什么、喝什么,我们吃多少、什么时候吃可能对训练和比赛中的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又提出:“对于通过高水平训练达到他们可以耐受的极限而奋斗的运动员来说,提供一个可以获得成功的途径是必不可少的。”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31岁的英国运动员林福德·克里斯蒂获得了奥运会男子百米赛跑金牌。他宣称,他的成功一部分源于肌酸补剂的使用。

当时,《临床科学杂志》发表了罗杰·哈里斯等人的一篇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大量口服肌酸能够提高肌肉内肌酸和磷酸肌酸的水平,从而在短距离项目中可以增强对肌肉的供能。

同年,爱德华·柯伊教授在德克萨斯大学的实验室指出,在高温环境运动时,即使是很轻程度的脱水也会造成功率输出的下降,以及主观疲劳感觉度的上升。

国际奥委会时隔12年后,于2003年6月16~18日在瑞士洛桑举行了第二次国际运动营养联席会议。共有世界各地(包括我国)的27名运动营养和生物化学方面的专家出席。应国际奥委会邀请,与会者按照10个专题,对近10年来关于运动中能量、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运动与氧化损伤及免疫抑制和营养品的使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形成了“国际奥委会关于运动营养的一致观点”,此观点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食物不仅能够使你享受生活,还能够使你在体育中获得成功。”

2004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在备战雅典奥运会期间专门设立了四个综合科研攻关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备战雅典奥运会运动营养综合科技服务》,为中国奥运健儿在本届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在膳食、营养和体能恢复方面起到了保驾护航的突出作用。

我国运动营养学的发展

我国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生化研究室是我国最早的运动营养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55年在北医一院创建的医师督导及医疗体育科。1959年1月在北医三院成立运动医学研究所,次年陈吉棣教授主持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运动营养研究室。

后来,原国家体委于1987年正式成立了国家体委运动医学研究所,并在该所设有运动营养研究中心,即如今的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研究中心,成为了目前我国体育系统内唯一的一家专门从事运动营养工作的代表机构,其下属的实验室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唯一的运动营养重点实验室,也是该系统的五个重点实验室之一。

在历次备战奥运会、亚运会等国家大型比赛期间,中心曾为国家游泳、体操、乒乓球、排球、举重、足球、自行车、柔道、垒球、田径、赛艇、冬季项目等多个国家队提供了科技服务。

在2003年瑞士洛桑举行的

国际奥委会运动营养联席会议上,我国著名运动营养专家杨则宜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通过与国际专家学者的交流与讨论得知,目前我国运动营养研究在队伍、规模、深度、系统性等方面与欧美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特点。例如,我们的研究工作紧密联系运动实际,直接为运动队服务。我们专门为运动员设计的膳食调查软件和运动员营养生化监控恢复系统是他们所没有的;在运动员减控体重、中药营养补充和调节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也走在世界前列;我国运动营养领域的科研工作要保持我们自有的特色,加强我国的优势研究方向。

北京奥运会的饮食

奥运餐饮服务不仅要满足来自各国和地区运动员、官员饮食需求,还要保证奥运会期间食品的卫生安全,这些都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目前,北京奥组委通过招标的方式已经选定了一家美国餐饮服务商,它曾经为13届奥运会和冬奥会提供过服务,这家公司将在北京奥运村里连续而稳定地为运动员提供24小时饮食服务。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的饮食供应将有以下特点:

奥运村每小时供6千人用餐北京奥运会赛时将接待202个国家和地区的7类群体,预计人数在73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18万志愿者。而运动员、官员和技术人员将是奥运餐饮服务的主要群体。奥运村需要每小时提供不少于6000人的用餐服务。

菜谱可以一周不重复为了让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在训练比赛后迅速恢复体能,而且不会产生厌食的情况,北京奥运会将在菜品的种类上下功夫。膳食和食品专家已经估算出奥运村的食品供应量:牛奶7.5万升、水果蔬菜330吨、海产品82吨、番茄酱750升、饮料300万份、奶酪21吨和肉类131吨等。菜谱中的菜品多达1000种,可以保证在8天里不会重复出现。由于奥运供应商有权利修改30%的菜谱,因此,最终有多少道菜还不能确定。

七成西餐辅以三成中餐北京奥运会时,奥运村的居民大多数来自国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欧美,对西餐的需求就会比较多。针对各国运动员的不同口味,奥运村内的供餐将采取西餐为主、中西餐结合的方式,菜单既要能够满足运动员的热量、营养的要求,还要满足他们的宗教习惯及饮食的口味等,同时希望在菜单上能体现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让他们享受到中国的美食。另外,也少不了一些模糊了中餐与西锓界限的改良食品和一些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印度等很有特点的菜式供应。

准确跟踪确保食品无污染为确保食品安全,北京奥组委有关部门将从源头开始堵住每个环节上的漏洞,对养殖、种植、屠宰、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采用跟踪制度,根据供应商的养殖、种植记录来保证食品源头是安全的。这种跟踪可以最大限度地监控食物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以减少污染情况的出现。通过检测标准与跟踪系统,让端上餐桌的粮食、蔬菜和肉类安全可靠。

部分药膳不能上餐桌奥组委对奥运会食品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就是得保证食品的安全。特别是运动员,不能让他们食用有可能影响尿检的食品。尽管一些食品我们中国人经常食用,但却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误解或是误会,比如一些中药类食品,将不太可能会出现在奥运会的餐桌上。

保鲜采用航空技术北京奥运会正值炎热季节,保证食品新鲜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食品只有在适宜的低温状态下流通才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所以从出厂到装上运输车再到进入奥运村的厨房,每个环节都要紧密相扣,保证每个环节都处在低温状态,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国际通用方式——冷炼方式(即冷冻食品),然后在场馆里进行加热。从2006年起,奥组委就已经进行了相应演习;在先期进行的好运北京测试赛中又做了进一步的演练,目前所采用的北京空港食品保鲜技术,食品安全获得保证,但开销比较大。目前专家组还在研究,希望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保鲜方式。(文章代码:0922)

责任编辑林京

猜你喜欢

运动员营养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