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英九其人

2008-07-09宫玉涛

百科知识 2008年9期
关键词:中国国民党法务部蒋经国

宫玉涛

2008年3月22日,备受瞩目的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选举工作尘埃落定,中国国民党籍“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击败民进党籍“总统”候选人谢长廷,当选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马英九的当选,使得中国国民党时隔8年后重新夺回“政权”,这将对台湾岛内政坛、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作为台湾地区的新领导人,马英九也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早年经历

马英九,原籍湖南省衡山县,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九龙,按照他在2001年访问香港时的说法,他是“台湾制造、香港面市”(因其母在台湾怀他),而如果就其后来的经历而言,则可以说是“香港制造、台湾面市”。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给他取名“英九”有多种说法。“英”是遵循马氏家族的“上尊大人,英才继起”的族谱排行而来,这基本没有疑问,“九”则争论颇多。马英九自己的说法是,“九”则代表着九州,取自南宋陆游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寄托了父辈希望国家统一的感情。而马父的说法则是,“九”意喻“九思九如”,是希望马英九“德行九思,形体九如”。“九思”出自《论语·季氏》,指: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贫思难,见得思义。九如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则为:如山如阜,如岗如陵,如川之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无论怎么解释,这一名字都寄托了父辈对马英九的期望。

1967年,马英九读高三时加入中国国民党。1968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入学时,他担任大专军训集训班宣誓代表,接受时任“国防部长”蒋经国的“授枪”,这是马英九第一次与蒋经国接触,并给蒋经国留下了深刻印象。1974年,由于率领学生开展“保钓运动”等原因,马英九获中国国民党中山奖学金,转赴美国深造,先后获得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需要指出的是,马英九不但是“保钓运动”的行动者,也是“保钓运动”的理论研究者。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题目为《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他于1986年出版了《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一书,这是台湾地区最早研究钓鱼岛问题的学术著作之一。正因为此,马英九获得了很多保钓人士的支持。

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是马英九的妹妹马莉君的同班同学。后来,两人一同去美国留学。在美期间,同在纽约大学学习的马英九与周美青擦出爱的火花,1977年,两人的婚礼在纽约举行。目前,马英九和周美青共有两个女儿:马唯中和马元中。

在台湾地区外省籍第二代人中,特别是父辈是国民党人士的第二代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受父辈影响很深,获得了严格的“家教”和“党国教育”,并逐渐成长为中国国民党的“栋梁”,而马英九就是其中的代表。马英九求学期间,马鹤凌经常给他讲述外祖父追随孙中山先生北伐、父母为了抗日投笔从戎的经历,向其灌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民族至上观念。在马英九赴美留学问题上,虽然当时马英九可以申请多种奖学金,但马鹤凌只让马英九申请中国国民党中山学术奖学金,按照马鹤凌的意思,“就是要给英九扣紧国民党这顶帽子”,“保持住国民党的纯正血统”。而马英九也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成为中国国民党乃至台湾政坛的“栋梁”。

从政之路

1981年9月,马英九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曾在美短暂工作,但不久回到台湾,走上从政之路,成为“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蒋经国的英文秘书。马英九在蒋经国身边一呆就是7年,深得蒋经国垂青,是蒋经国晚年最为赏识的“青年才俊”之一,被称赞为“没有缺陷的年轻人”、“难得的人才”。对于威权政治的台湾政坛而言,马英九长时间担任蒋经国的秘书,也为其日后的官运亨通打下了基础。1984年6月,因陈履安调任,马英九被破格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这在论资排辈的国民党内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蒋经国对马英九的赏识。

蒋经国去世后,马英九走出“总统府”。1988年,出任“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成为台湾地区历来最年轻的“部会首长”。同年7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此后,他先后做过“国统会研究委员”、“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等官职。1993年,出任台湾地区的“法务部长”。同年8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在“法务部”的任职期间,马英九为改变中国国民党的形象,掀起了肃贪、查贿、扫黑、反毒大旗,共起诉7500多人,其中有将近400人具有“民意代表”身份,因而得罪了太多“权贵”,最终于1996年被调任位高权虚的“政务委员”。马英九离任“法务部长”时,不少报刊将马英九挥泪离职的照片登在显要位置,一些中国国民党甚至民进党“立委”也为马英九鸣不平。民进党籍“立委”叶菊兰曾公开对在台“立法院”以“法务部长”身份作最后一次答询的马英九说:“从政多年来,从未公开赞美一个国民党员,但今天则是例外,我要公开来赞美你。”可以说,马英九在“法务部长”任上的3年行为,为其积累了较深的党内外人脉。

但“政务委员”做了不到1年,发生了白晓燕绑架案,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为此,马英九率先辞官,并宣布放弃将于1998年举行的台北市长选举。马英九弃选台北市长引起了中国国民党内的一场“地震”,因为根据当时的民调,在宋楚瑜不参选的情况下,马英九是中国国民党内唯一有希望击败民进党籍、时任台北市长陈水扁的人选。当时中国国民党虽然仍主政台湾,但对台湾政坛的控制已大大弱化,1997年底,在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大胜,中国国民党面临的压力骤然加大。如果再失去被认为是中国国民党大本营的台北市的控制的话,中国国民党遭受的打击将是难以想象的。这种情况下,在多方劝说下,马英九最终回心转意,同意参选台北市长,并以微弱优势击败陈水扁,开始了自己8年的“市长生涯”,但也从此与陈水扁结下了不解的心结。

中国国民党在2000年丧失执政地位后,跌入低谷,而年轻有为、资历颇深、口碑良好的马英九被认为是带领中国国民党走出低谷的当然人选。2003年,马英九当选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2005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主席后,为带领中国国民党夺回失去了8年的政权,马英九对中国国民党进行了诸多改革,以期重新焕发这家“百年老店”的生机。如2006年4月,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青年团,以培养国民党自己的人才,吸引广大青年入党。2007年2月13日,因在台北市长任内“特别费”的使用问题,马英九被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起诉(后经二审宣判无罪),马英九曾承诺若遭起诉即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职务,乃于同日请辞党主席并正式宣布参选2008年台湾地区“总统”。2008年3月22日,在台湾地区“总统”大选中,马英九击败竞选对手,成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文章代码:0908)

责任编辑林京

猜你喜欢

中国国民党法务部蒋经国
训政时期中国国民党院委监察体制述论
对中国国民党诞辰问题的思考
蒋经国不用日货
医院需要“法务部”
韩检察总长辞职再被驳回
蒋经国统驭台湾情报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