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乌克兰的鲜活印象
2008-06-30钟意
钟 意
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犹如黑海边上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都是旅游观光胜地。这次到乌克兰实习实现了我的这一黑海梦想。两个月的实习生活,给予了我对这个美丽国度全新的认识,也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至今回想起来,黑海实习生活仍如一张张幻灯片,鲜活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中乌贸易桥梁
飞机经过9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从北京来到了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首府辛菲罗波尔,这也是我实习工作的单位—— Simferopol motor plant(简称Simz)的所在地。Simz是乌克兰最大的焊接机生产公司之一,与欧洲、中亚十多个国家有很大的贸易合作项目。Simz主要从意大利、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进口焊接零配件,之后加上自己公司的核心设备和技术,生产出完整的焊接设备。随着中国产品质量地不断提升,同时在价格方面又有着很大的优势,以Simz为代表的一批乌克兰企业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然而,语言问题是双方贸易合作的一个巨大的阻碍。乌克兰主要说俄语,英语普及率不高,而中国会说俄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于是,作为俄语系专业的我,同时又具有经济双学位背景,很快从众多AIESEC的候选实习生名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他们对中国贸易的总负责人。
我的工作是联系中国焊接配件的生产商,并代表Simz与他们交流谈判,商谈贸易。Simz所需要的产品很多,小到焊接机的脚轮、焊丝,大到发电机、柴油机,几十样产品都计划长期从中国进口。由于时差的问题,在乌克兰开始上班时,国内已经是接近下班的时候了。于是,每天上班开始的两个多小时就显得极为宝贵。所幸国内的贸易商大部分都非常勤勉,尽职尽责,同时也想通过这种贸易合作打开东欧市场,所以我们在联系交流时,虽然受到时差和后来新年长假的阻碍,但是总体进度很快。两个月的时间,我与所有所需产品的生产商进行了商谈,效果不错,甚至还和国内好几家公司签定了长期的贸易合同。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们收到从中国定来的产品时,公司老板爱不释手,连连拍手称赞:“哈拉哨!” (俄语“好”的意思)。
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后,经过长期休整,目前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工事目前都急需更新。在建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有与中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同时,乌克兰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铁矿石、黑土等资源丰富,双边贸易合作有着很大的互补性。在热情好客的乌克兰,茶、风水、针灸、中国美食等中国文化的代表正遍地开花,这也是中国投资乌克兰的热点。
目前双边贸易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诸如语言等方面的阻碍,贸易额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双边贸易互补性很强,发展空间较大。现在,已经有不少商家嗅到了中乌贸易的商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双方贸易合作会有巨大的提升。
让黑海亲吻我的脚丫
乌克兰人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且不说每次去做客时满桌丰盛的乌克兰盛宴,也不说每次大小节日中公司举办的欢庆活动,就说中国大年三十的时候,公司老板为了不让我感到一人在外过年的孤独,还特意委任我筹备盛大的中国式新年。三十夜晚,公司同事们一起包饺子,学用筷子吃我烹制的家乡菜——桂林啤酒鱼,一边还分享乌克兰的传统美食——罗宋汤、“萨罗”(乌克兰特制腌肉),品味着节日时必不可少的伏特加、乌克兰葡萄酒。大家其乐融融,共同度过了一次难忘的中国新年。
乌克兰人是幸福的。上天给与了他们最优越的环境:肥沃的黑土,茂盛的植被,依山靠海,矿产丰富。苏联时期,乌克兰曾作为苏联的粮仓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二战与其后的苏联建设时期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经济还处于恢复期,但凭借其牢固的工业基础和强劲的技术支持,今后必将有长足的发展。
单说克里米亚半岛,或许人们还不太熟悉,可是提到二战末期苏、美、英三国签署的《雅尔塔协定》,大家就不会陌生了。雅尔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三面环海,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国家元首和文人雅客的疗养胜地。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以及画家列维坦、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都曾在这里休养、创作。黑海浩瀚的海水,茂密的树林,清新得无法形容的空气,高耸的埃·彼德里(AI-petri)山峰,给与了大师们无限的创作灵感,而他们的作品,更赋予了这块胜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还游历了克里米亚南部沿海城市塞瓦斯托波尔。这是克里米亚的旅游胜地,同时又是军事要塞。自古以来,为了争夺克里米亚这块要地,欧洲诸国进行过激烈的要塞争夺战。乌克兰和俄罗斯民族为了保卫克里米亚半岛,曾在此地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战斗。二战期间,塞瓦斯托波尔当地军民奋战250昼夜,钳制并消灭了大量德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二战英雄城市。虽然苏联已经解体十多年,但是在这里仍旧驻扎着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也可见这座城市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漫步于塞瓦斯托波尔海滨,我的脑中却尽量不去思考历史上那些错综复杂的纠纷。我爱这片美丽的黑海,爱这里的参天大树,自由翱翔的海鸥,它们才是这片圣地的主人。安静与和平,才应该是塞瓦斯托波尔的主旋律。
如果说雅尔塔和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的是风情万种的黑海风韵的话,那么乌克兰首都基辅则是囊括了东斯拉夫民族历史文化的宝盒。基辅是东斯拉夫民族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罗斯城市之母”。公元988年,大公弗拉基米尔在第聂伯河边举行了“罗斯受洗”,从此将东正教确立为国教。漫步基辅,最显眼的便是一座座顶着洋葱头的东正教教堂。安德烈、索非亚教堂金碧辉煌,巴格丹·赫梅涅茨基纪念像庄严威武,第聂伯河宛如一缕环城而绕的青丝带,纪录着这个民族的兴衰历史。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培养了代代世界级音乐人才,果戈理、塔拉斯·谢甫琴科创作了不朽之作。苏联时期建造的深不见底的地铁至今仍然高效地运作着,令人惊叹。置身其中,耳边仿佛依旧回荡着当年人们干劲十足的口号。基辅这座百科博物馆,多少历史在这里沉淀积蕴,多少伟人在这里指点江山。然而绿水常绕,千年一瞬。
短短的两个月实习生活弹指一挥,可耳边似乎仍旧响着黑海的阵阵波涛,仿佛在诉说那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