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奇人柏杨

2008-06-30

21世纪 2008年6期
关键词:杂文政治

小 师

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索,就能看到这样一段对柏杨生平的描述: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

柏杨本名郭衣洞,幼年名为定生,1920年出生于河南。父亲曾担任过河南通县县长,柏杨母亲早逝,父亲续弦。年幼时受后母凌虐,寄居亲戚家。缺乏家庭温暖,也未用心向学。他靠着天资聪颖、作弊、伪造证件,一路混上大学。柏杨曾说:“不仅是史学,连文学、诗、人权,等等一切,我都是土法炼钢。事实上,我只是一块始终干涸的海绵,除了吸收,还是吸收,并没有纵贯的师承。”

“柏杨”笔名缘自“古柏杨”

柏杨年少时,曾加入国民党青年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柏杨于1949年辗转到台湾。先后在学校、教会工作过,后经友人介绍进入救国团。柏杨在救国团负责文艺工作,开始接触文化圈,包括反对蒋介石、企图组织政党的《自由中国》杂志社的朋友们。这段时期,他以“郭衣洞”的本名陆续发表小说。

一次救国团到中部横贯公路参访,这条公路是蒋经国带领退役军人开拓出来的,被蒋氏宣扬为重要政绩。途经一处原住民部落“古柏杨”,他爱上这个名字,之后以“柏杨”为笔名。

青年时的柏杨在河南老家因父亲安排娶了一位艾绍荷女士为妻;之后,在四川又认识崔秀英女士,分别各生下一女。到台之后,在师长介绍下又娶了齐永培为妻,并生下两子。这样的故事,在那一辈经历封建社会与颠沛流离的青年身上,并非特例。柏杨在救国团工作时,因为举办青年文艺活动,认识大学女生倪明华。与倪明华的男女关系惊动了蒋经国。柏杨选择了倪明华,与齐女士离婚。救国团则要求柏杨离职。

因杂文获罪

为了追求第四任妻子倪明华,柏杨放弃了工作和原先的家庭,为养家糊口,以“柏杨”之名进行杂文创作。

写杂文那些年,他生活安定,家庭美满,女儿佳佳的出生又平增亲情慰藉。而他的杂文也渐露锋芒,针砭时弊,并拥有了相当数量的读者。不过,他却在不经意间被政治撞了一下,而且这一撞突然且致命。

为贴补家用,柏杨兼职给《中华日报》家庭版翻译“大力水手”漫画。有一个主题是父子二人流浪到一个小岛,竞选总统,发表演说。其中“Fellows”一词,被柏杨幽默地译成“全国军民同胞们”。这个说法其实常见于蒋介石发言中对民众的称呼,在那个年代,总会惹人联想。1968年3月7日,他终于被冠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而入狱。

不过,直至判决之前,柏杨依然心存希望。“开始,我以为只是一场误会,他们可能做事太积极,抓错了人。”他更没有想到会因言获罪。然而,柏杨的幻想终于逐步幻灭了。最悲惨的时候,他甚至尝试了自诬、悔过、接受诱供。前前后后,他在监狱总共度过了9年26天。

柏杨曾表示,“入狱那天我真是跟国民党划清界限,绝望了。”然而,他对社会的抨击却是经历了狱中的煎熬之后才真正猛烈起来。从自由人走入监狱,再从监狱获得自由后,柏杨对政治、人性等有了丰富的参透和领悟。

沦为阶下囚的柏杨,因狱中图书馆有一部《资治通鉴》,而让他转型为通俗历史学家。他在狱中完成了《中国人史纲》等三部书稿。

1975年蒋介石去世。国民党仿效封建君王,大赦天下。柏杨刑期减为八年。原本1976年就要出狱,但蒋经国仍不放心他,以在绿岛监狱担任“教官”之名继续软禁。后经国际友人奔走呼吁才出狱。

出狱后作品不断

出狱后,人生再一次归零的柏杨身上的“政治”色彩也逐渐浓厚起来,他锋芒毕现,甚至就两岸关系、民主、自由等政治问题发表评论。他也一再强调:“我本身没有丝毫政治欲望,只希望在文化上作一点贡献,可是,政治牢使我感染上政治气氛,有时被问到政治问题,我就据实回答。”

出狱第二年找到新伴侣张香华,共度余生。他陆续将狱中完成的三部通俗史学书稿出版,又写下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柏杨版资治通鉴》以及《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在各地华人社会一度造成轰动。本书批评中国几千年的酱缸文化所造成的中国人的劣根性。1984年,他应文友聂华苓之邀,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写作营演说,首度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柏杨说:“我写《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种棒喝。我要用人权拯救我们自己,虽明知无此能力,但有此心愿,鞠躬尽瘁……”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批判,有其尖锐之处,尤其对处于转型阶段的华人社会,容易引起想求新求变者共鸣。不过,很难从作品中有系统地找出中华文化“酱缸”的结构性问题出在哪里,也很难确定他批判的诸多现象,是否为华人社会特有问题。他的“棒喝”作用,与另一个在80年代稍晚成名的作家龙应台类似。

生前愿望:回家乡看看

回祖国大陆一直是柏杨内心的渴望。去年底,华谊兄弟投资娱乐有限公司的独立制片人周冰冰赴台湾拜见柏杨,买下了其小说《旷野》的影视改编权。在她眼中,柏杨思乡心切,非常想回河南老家。

2007年11月,周冰冰在柏杨家中亲自拜见了柏老,当时他身体很差,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他告诉周冰冰,《旷野》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他的大学同学告诉他的,故事对人性、对爱情伦理有着深刻的揭示。

那晚,柏老在清醒的时候,不断打听大陆的情况。周冰冰告诉他,“等身体好了,我一定邀请您去大陆。”柏老很高兴,喃喃地说,“真能让我回去吗?我真的能回家吗?”

接着,他坐在轮椅上艰难地写下一句话:“重回大陆真好!柏杨”,周冰冰几乎要流泪。

其实,2005年柏杨在台湾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采访时,已经表达了希望再次回到祖国和亲眼见到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他说,自己已经80多岁了,“我们谈不到衣锦还乡,我们只谈得到平安还乡。能回到家乡看一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历史”,柏杨的一生称得上“传奇”。尽管时至今日人们对他的评价依然是毁誉参半,但没有人能够否认柏杨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分量。

柏杨小传

柏杨1920年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前往台湾。自上世纪50年代初,柏杨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1968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震动海内外。

猜你喜欢

杂文政治
办公室政治
画与理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政治机关必须突出政治建设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3年2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