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力学》的教材构建和教学实践研究
2008-06-27王继红柴铁劬
王继红 柴铁劬
摘要在《推拿力学》中,主要编写了与手法医学密切相关的力学概念、手法的力学和生物力学特性、推拿力学的研究方法、手法的力学作用原理和动力学效应、功法力学和治疗力学等内容。在我校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两个班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教材的编写和实践,不仅充实和更新了学科知识内容,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启迪和思路,是推拿学向前发展和走向现代化的坚实步伐,也为解决长期制约本学科向前发展的规范化操作、量化操作和量效关系等根本性问题带来希望。
关键词推拿力学构建研究方法教学
1、《推拿力学》教材建设的意义
推拿是一门古老的中医外治技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其疗效和使用价值勿庸置疑。在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推拿专业课程设置里,主要有《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和《推拿治疗学》三门,综观三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基本上都是对古人经验的总结和整理,内容虽然丰富,但仍然属于经验医学。中医药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中医学有机组成部分的推拿学也必然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实和更新学科知识内容,特别是运用现代物理力学原理、手段和方法研究古老推拿学所产生的、具有现代科学内涵的新的知识内容,将是推拿学向前发展和走向现代化的坚实步伐,将为本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仅如此,将力学的定性定量研究思维引入以经验为主的推拿医学,将为手法的作用实质和量化规范性操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一本好的《推拿力学》教材,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学生在继承学习传统经典推拿知识的同时,运用现代力学的原理对这些知识进行新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高层次的人才,这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深远意义。
2理论准备
在探索将传统推拿经验医学知识进行现代诠释的理论准备过程中,我们寻找过很多的方法和路径,比如动物实验、临床医技手段和解剖学原理等,但这些路径和方法,要么对本学科问题的解决显得点点滴滴不够全面,要么不能切中要害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手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手法作用于人体,以力为作用特征[1]”,手法的运用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力的运用过程,传统手法医术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从力的研究入手是一个最佳切入点。因此,可以把“力”的概念作为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手法医学的桥梁和纽带。
3《推拿力学》的教材构建
教材的主要知识内容是运用借鉴现代物理学中力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手法、功法和治疗的力学分析,剖析手法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实质,介绍手法的力学基础、力学特性、力学作用原理、动力学效应、生物力学效应等,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推拿力学的基本概念、源流、编写目的、意义、学习方法、临床运用价值、学科研究发展方向等。
在手法的力学基础章节里,阐述与手法医学密切相关的力学概念,例如刚体、力、力矩、笛卡尔坐标系、平衡、平移、位移、旋转、自由度、运动学、载荷、阻力和时间等,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介绍这些概念的临床应用及意义。力学分析的一些基本要术,比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时间、长度等,与之相关的还有向量、质量、速度、加速度、频率和固有频率等等;动力型位移、静力型位移、张力型位移、生理性载荷、病理性载荷、功能性载荷、组织结构力学、剪切力、拉伸力和压缩力;定义举例;耦合运动;三维空间上的螺旋轴;物理力学分析方法、力学计算公式,与本学科相结合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
在手法的力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章节里,运用借鉴现代物理学对力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主要手法的力学特性,画出主要手法的力学分析图[2、3],给出力臂、力矩、作用点、动力等力学作用因素,对某些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按法等)给出其力学计算公式,从物理学角度来量化手法的作用量(治疗量),为合理科学的手法操作打下基础。结合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描述和预测在手法外力作用时,人体静态和动态力学结构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皮肤、皮下组织、血管、神经、肌肉、韧带、淋巴等组织结构所产生的收缩、舒张、酸、胀、麻、热等生物学效应。
在推拿力学的研究方法章节中,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一是离体研究方法,二是在体研究方法,三是数学模型研究方法,四是骨性模型研究方法。基本的实验手段,编写三种,分别是强度实验、稳定实验和疲劳实验。推拿力学主要实验指标。
手法的力学作用原理和动力学效应。通过对手法力学特性的分析,运用力学理论来阐明手法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和作用途经,分析手法中的主要作用因素、次要作用因素和无效作用因素,为提高手法的操作效率打下基础。从物理学角度,结合手法的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幅度和频率等因素,阐明各个手法作用力作用于物体时所产生的动力学效应,例如:冲量效应、热效益、动量效应、位移效应等。本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编写,一是手法的动作结构、运动学和运动学规律;二是六大类24个基本手法的力学结构、力学原理,画出力学变化图,探讨手法的合理性;三是手法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包括手法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实验仪器及其应用、手法力学信息测录系统和信息计算机处理系统。
在功法力学部分,主要研究了易经筋十二个功法和少林内功中站裆势、马裆势、弓箭裆势、跨裆势、并裆势、大裆势、悬裆势、坐裆势、低裆势、磨裆势、亮裆势、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霸王举鼎、风摆荷叶的力学模型及其基本结构,重点描述每一个动作结构的力学原理,对人体整体结构的影响,对人体局部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影响,从力学角度分析探讨动作原理、力学根据,对重点锻炼部位画出力学分析图,给出力学计算公式,探讨功法锻炼的合理性。
在治疗学部分,主要从手法的力学效应上进行编写,选择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两个疾病,根据每个疾病的生理特性和病理改变,与手法的力学原理相结合,遵照循证医学的观点,有理有据地分析手法运用的根据,从力学原理提出疾病的治疗处方,提出每个疾病手法治疗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时间、频率高低和振幅大小等因素的参考值。
在附篇部分还介绍了手法治疗与临床应用研究,主要探讨手法对局部组织器官和人体八大系统的作用。
4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目标是通过《推拿力学》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根本上摆脱沿袭了几千年的“就手法而学习手法”模仿式学习,打破“经验教学”的旧框架,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思维方式来对古老的手法医学做出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实践的目的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检验,探索其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修正提高打下基础。教学实践活动分以下步骤进行。
在编写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我校2004级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两个班进行教学实践,以王国才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为主干教材,在学习该教材的同时,讲授《推拿力学》的相关知识内容,总共54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本校和外校各两名专家共听取了8学时的课,课后专家均以书面评价形式对本教材和教学过程予以了较高评价,并对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表,以“A、该教材很有价值对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B、该教材价值一般对教学促进作用不太大”和“c、该教材使用价值不大对教学没有促进作用”三个问题供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自由选择,两个班共211人,回收211份调查表,选择“A”的学生206名,占总数的97.6%,选择“B”的学生5名,占总数的2.4%,无选择“C”的学生。
5认识与体会
力学贯穿了整个推拿医学的始终,虽然本教材还不够成熟,甚至有很多错漏之处,但这毕竟是一种学科的创新之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对本学科的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启迪和思路,应该代表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就目前而言,临床上手法操作十分混乱,各施各法,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手法的量效关系也一直不能够确定和量化,本教材的编写和完善,将为解决长期制约本学科向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严隽陶.推拿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2003,66
[2]张建华,孙安达,张之晨.推拿手法的用力技巧.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
[3]匡延云.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世界科学,2001;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