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场

2008-06-21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6期
关键词:土家背篓笑声

姚 丽

看惯了都市每日不变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忽然好怀念家乡小镇里赶场的日子。

小镇里大多是土家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有自己的休息日,那就是“赶场”。我总喜欢把它称做小镇里的“假日”。

赶场是五天一场,一旦时间滚到赶场天,平日清净的镇场上就会热闹起来。做买卖的生意人早早儿到了,镇场上的住户也比往日起得早些,镇周边的村民更是踏着晨露披着微曦出发了,仿佛今天就是他们神圣的聚会日,于是窄窄的山路上歌声不断,全村老小享受着这路上的欢乐。邻村里的要是碰见,不管认不认得,熟不熟悉,即使隔着大山坳也要相互扯上几嗓子打打招呼,在这里没有陌生。

赶场的目的是多样的。那些背着背篓的回去时准保满满的。临时搭建的市场,不乏琳琅的商品,这里的人是勤劳、智慧的。青青的竹条编成背篓、簸箕、提篮;各色丝线在穿梭勾挑中变成精美的刺绣,田里的稻米被制作成美味的油炸粑粑和绿油油的粉条。那些身着土家服的人们穿梭其中,宛如画中游。

赶场也有年轻人的秘密和期盼,出发前,年轻小伙们总是要精心打扮一番,倘若有中意的姑娘,便有意无意地上去搭话,要是人家姑娘愿意,下一个赶场日便是约会期,不成也无妨,热情的土家青年会把你当做好朋友。

而我,更喜欢在赶场日在街上闲逛,什么东西也不买,什么事情也不做。没有急驰而过的车辆,没有刺耳的喇叭声,没有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标,古老的青砖瓦、古老的吊角楼、古老的石板街……每根神经都在这里得到放松。场坝的一角偶有一些老人,手里拿着随身的酒壶闲谈。认识的,不认识的,在这里都没有了距离。饿了,就在小饭馆里花上几元钱,吃最地道、最香醇的土家油茶汤。这里也常有外乡艺人来,不用电器化的大喇叭,只要打几声锣,便开张了。这里耍猴的居多,猴的灵动、俏皮,惹出了笑声,也博得了掌声,满足的笑容挂在每个人脸上,围观的乡亲人会自觉把钱放在艺人收钱的盘子里,至于钱的多少全随意,没有人去计较。

散场总是在不觉中,人们陆续分散,四周的路上如来时一样,歌声、笑声不断。

也许,那个四面环山的小镇,那个小镇上五日一次的赶场,是我永远的假日,永远的“天堂”。

(指导教师:何荣学)

猜你喜欢

土家背篓笑声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黄牛背篓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白嘴角马的背篓
飞云江
笑声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爱上诗意生活
风情风光都醉人